劉亞璇
摘要:強調輔助圖形的非輔助意義,引起對VI設計的關注與重視。分析了輔助圖形的五大作用——豐富主標識、重復主標識、強化品牌識別力、增加要素適應性和提升形式美感。總結出設計輔助圖形常用的十二個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輔助圖形的在Vl設計中作用和意義并不輔助,反而非常重要。
關鍵詞:輔助圖形 VI品牌形象 超級符號 Vl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1-0126-03
引言
輔助圖形,又名象征圖形、輔助圖案,做為構成VI視覺形象體系的基礎元素,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是它的名字卻叫輔助圖形,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忽視,處于從屬和次要地位。本文意在為輔助圖形發聲,強調它的非輔助意義,并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設計師做出更好的輔助圖形,從而為整體的品牌形象識別系統服務。
從輔助圖形和品牌系統的整體關系來看,VI是視覺識別的英文Visual ldentity的簡稱,從屬于Cl-Corporate ldentity即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是其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日本品牌形象設計專家中西元男說“有意識地、計劃地、戰略地展現出企業所希望的形象,通過公司內外產生最佳經營環境,這種觀念和設計就叫CI”。簡言之就是“為企業改頭換面,換血強身,就是CI”。黑木靖夫說“CI是企業差別化戰略”。臺灣著名設計師林磐聳說“CI是將企業理念與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系統)傳達給企業周圍關系者或團體,即結合現代設計觀念與企業管理理論的整體運作,以刻畫企業個性、突出企業精神,使消費者產生認同感的設計系統”。中村秀一郎說“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應把眼光放在視覺設計上,統合企業內外的所有設計活動時,其中心概念和作業叫作CI”。CI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是通過價值理念、企業行為、視覺設計的統一,運用綜合這三方面的有機整體系統,來幫助溝通企業內部與社會公眾溝通,同時幫助企業產生始終一致的價值觀、行為規,范和視覺印象。VI(Visual ldentity視覺識別)、Ml(Mind ldentity理念識別)以及Bl(Behavior ldentity行為識別)共同組成CI。Ml是指企業統一的理念和價值觀,內容包含:核心的經營理念、長期的發展戰略、企業的口號等。Ml是企業的靈魂,需要在企業內部形成共識和認同,它好比企業的腦和心。Bl是企業與員工的行為規范,Bl在行為上具有獨特性、一貫性、策略性,好比企業的手、腳和動作規范。VI中的l,即ldentity,有識別、辨別的意思。VI的基本內容包括標志、字體、圖形、包裝、標準色、輔助圖形等元素以及該視覺運用企業品牌的其他各類視覺形象設計,它是視覺溝通的重要渠道。上述的各個識別中,VI與社會公眾的聯系最為密切,影響面也最為廣泛,VI好比企業的眼睛和心靈的窗戶。
從輔助圖形的發展歷史來看,它從屬于VI系統設計的基礎設計,是和標準文字、標準顏色同等重要的基礎標準之一。從輔助圖形的名字來看,它由英文意譯而來,在英文里一般叫作Visual Language,直譯為視覺語言。沒有提到輔助二字,也就沒有用到英文單詞Assistant,是誰把輔助圖形翻譯成了輔助圖形,無從考究,但從其意義上講,略有不妥。因為這部分圖形的作用一點也不簡單,地位也不從屬。
一、輔助圖形的作用概述
(一)對主標識的豐富和補充
對于一套成熟完備的視覺識別體系而言,主標識無疑是靈魂和核心,然而,受風格和傳播力等因素影響,主標識往往形式單一,在這樣的視覺語境下,輔助圖形可以很好地平衡主標識在視覺形式上的欠缺和遺憾。最簡潔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如果主標識是以點線面要素中面的因素為主,那么輔助圖形就可以以線或點為主,以此作為補充。經典的例子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主標識是一枚“京”字印章,紅底白線。這個標識當時頗受爭議,在后期的VI體系中,搭配了古代的祥云紋圖案作為輔助圖形,這是一個聰明的挽回型設計經典。如果說印章以面為主,那么祥云紋就是以線為主;印章直中帶曲,祥云紋主要以曲線為主。在視覺上,依靠輔助圖形,巧妙地使用曲線柔和了印章的生硬呆板。這既是對主標識的豐富,又是對主標識的補充。
(二)對主標識的重復與強化
很多品牌的輔助圖形都是直接從主標識復制而來,這樣做的優點是:強化了標識中的圖形形象,形成了更為強大的符號體系。這種重復的力量強化了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讓人過目不忘。舉一個反面卻成功的例子,恒源祥絨線羊毛衫在它的電視廣告中不斷重復“恒源祥,羊羊羊”,這在當年造成了洗腦式的強制記憶,雖然這種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負面的,但卻讓人終身難忘,其背后用到的方法就是重復——簡單而機械的重復。同樣,視覺上的重復,也可以起到重要的記憶效果。經典的例子是那些時尚大牌的包包,不管是Lv、Gucci還是Fendi,都可以看到成片的四方連續Logo圖案,這些圖形屬于輔助圖形的范疇,它們的重復也是一種有力的重復,高級的重復。
(三)強化品牌形象系統的辨識度
輔助圖具有顯明而極其具個性的視覺特征,不但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而且幫助企業傳達更明確的視覺信息,比如可口可樂的飄帶形輔助圖形,以柔美流暢的波浪線條、夢幻般富有動感的氣泡圓形肌理烘托了蘇打汽水飲料特點,傳遞了休閑、娛樂、放松、自在的信息。可以試想,即使拿掉了“可口可樂”四個字,也可以通過白色的曲線飄帶,一眼認出這是可口可樂。
(四)增強其他視覺元素的適應性
輔助圖形的設計與VI基礎系統中的其他元素之前存在內在聯系,它們之間起到強調對比、互相襯托的作用;輔助圖形有效加強其他元素在視覺應用時的柔軟感與適應度。輔助圖形以處理好和其他要素與環境的關系為出發點,有時,外形柔軟模糊的輔助圖形同輪廓清晰的品牌主標識能夠形成很好的主次關系,這樣可以進一步協助品牌強化其傳播核心要素的意義和價值。
(五)提升受眾觀賞上的形式美感
輔助圖形與品牌標準字和標準色通過多種方式組合與配合,能夠產生韻律感和美感,從而強化品牌的視覺沖擊力,并由此產生引導視覺的效果。此外,輔助圖形還增加圖形自身的親切感,增強受眾的審美體驗與趣味。試想—下,如果一個品牌的視覺形象只有Logo,沒有輔助圖形的調劑和增色,那將多么乏味無趣。
二、可以獲得輔助圖形的方法
(一)截取Logo的局部
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通常是把Logo先放大數倍,然后進行局部的裁剪(圖1)或大小和透明度的調整(圖2)。設計師在圖1的杯子應用中,把字母P&R放大并進行裁切。圖2的信紙設計中,設計師把心形的標識放大,并調整到差不多10% -20%的透明度。以這種方式來進行輔助圖形設計的手法可以說是最簡單的Logo在全局視覺識別的表現,但是要注意:如果要選擇這種方式進行設計,Logo本身最好有大量的細節和經得起推敲的曲線。同時在裁切的時候要注意選擇有變化有細節又耐看的部分,比如:如果是類似圖1這種文字Logo,那么有襯線字體要比無襯線字體的效果要好得多,如:字體Bodoni就比Helvetica要更適合此種方法,因為它的襯線上有足夠多的細節之美,經得起放大后的推敲和審美。
(二)四方連續的圖案
如果設計的Logo是偏幾何形的感覺,如圖3,那么十分適合設計四方連續的圖案,因為前期幾何化的數值方便后期規律化的應用。事實上,采用這種設計方式是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但要特別注意:底圖上的黑白面積比例關系,圖案如果過于密集,會讓人眼花繚亂,有種密集恐怖癥的即視感;圖案如果過于疏散,又會給人不夠精致的廉價感,不利于提升品牌的整體形象。應用的時候還應注意:如果忽略了輔助圖形方向的調整會顯得整套設計過于嚴肅和莊重,對策是有規律的錯位排列,如圖4,這樣可以增加動感,此外還可以按照某種規律把其中一部分單位圖形縮小或放大,這些都是使輔助圖形靈活變化的方法。
(三)整體底圖填充
這種方法算是一種特殊肌理或藝術效果,如圖5,筆刷的飛白效果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從而特別容易在眾多品牌形象中脫穎而出。如果你的品牌是某種自然清新的氣質,比如陽光、海洋、女性、度假休閑之地等,那么以這種底圖的填充方式來做輔助圖形再合適不過了,如:水彩畫或水墨畫的抽象背景或筆觸,需要注意的是:慎重使用現成的下載素材。因為特殊的藝術效果在網上下載的素材一來像素不高,二來很難和你的品牌形象氣質相契合。解決的方法是:可以通過PhotoShop軟件修改色調來調整顏色,當然最理想的方式還是親自繪制尺寸較大的草圖掃描進電腦,再以高像素導出,這是保證后期印刷質量的關鍵。有時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位圖轉化為矢量圖,但這樣做同時也會失去原圖的細節與漸變的層次美感。另外,在色彩上,底圖填充要注意邊界過渡得要自然,可以采用透明漸變的模版來柔和過程,色調也要單一考慮到整體感,這樣才可以防止喧賓奪主,更好地襯托主標識的形象。
(四)局部藝術筆刷
和方法三比較類似,但不是以大面積的底圖形式出現,而是局部呈現,如圖6。在電腦計算機生產標準化圖形的時代,手繪圖帶來的藝術感和溫暖感,是電腦的機械感和冰冷感所永遠無法企及和替代的。圖6中的黑色水墨筆刷效果,不管是圓形還實長條形,都極具藝術表現力,速度與力量之美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五)特異化重點元素
此方法常見于字母Logo設計。為了打破設計成品最后的沉悶感,通常都會額外添加一點華麗的表現手法。一個取巧的設計技法就是給字母中添加一個特殊的識別元素,這個元素涌常不會太復雜,但是一定會使用與整體Logo不同的鮮艷的色彩, 有助于形成視覺焦點。比如圖7這個大學的標識中,設計師把字母E的中間一橫替換成藍色的圓點,十分醒目,讓原本嚴肅的標識不至于顯得那么死板,整個視覺形象活潑不少。
(六)更多類似的手繪風格
當手寫字體或手繪圖形作為品牌形象時,如果還是用方法一中提到的單純用Logo進行局部截取在展示效果上做變化是有限的。但是將不同的項目單獨進行文字或圖形的手繪,然后再進行截取就可以增加無限變化的可能性。相同的配色方案與類似的文字或圖形風格也并不會使整體效果變得突兀和不自然。圖8是同一品牌下的紙袋包裝,雖然顏色比例和形狀大小不盡相同,但還是可以感受到同一套系下的視覺統一與和諧感。
(七)輪廓化四方連續圖案
與方法二相比,輪廓化四方連續圖案的最大優勢就是完美地協調了復雜與簡潔的關系。如果說使用四方連續作為VI輔助圖形的品牌能夠帶來嚴肅規矩的感覺,那么輪廓化四方連續輔助圖形表達的就是簡潔高雅之美。這類Logo在傳達信息時通常會顯得復雜繁瑣,采用輪廓化四方連續圖案(圖9)可以很好地回避這一缺點。如果說,四方連續圖案是以面為主的圖形表達,那么輪廓化四方連續圖案就是線的表達,一套完整的視覺形象系統,只有點線面因素互相襯托配合,才能呈現最完美的視覺形象。
(八)超級符號的強調
有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簡單的手寫字作為Logo,,在經過強調、四方連續與放大后仍然能給形成深刻的印象。這個例子(圖10)中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它嚴謹的三角形圖形Logo不是重點,下方的手寫字母里的“O”卻成了超級符號。可以看到:在實際的名片應用中國形Logo反而被設計成底紋來襯托輔助元素,不得不承認這是少見又聰明的做法。再比如國家地理雜質的黃框,如圖11,它絕對的簡單,絕對的直接,絕對的具有識別性卻并不干擾多種元素的展現,同時完美呼應Logo的圖形并且使用上還非常簡單,這樣的輔助圖形可以稱為完美。隨著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National Geographic這組文字Logo即使不再出現,憑借這個黃框,受眾也能一眼認出這是國家地理雜志,這對品牌視覺識別系統來說是極大的成功。
(九)肌理擴展
這種手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將Logo設計中使用的肌理擴展到VI里,但是問題在于Logo設計一般追求簡潔明了,很少在其中注入復雜的肌理。而VI設計兼顧到大塊面展現會需要大量的細節,如何平衡這其中的矛盾是在Logo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圖12的例子中,主標識用了從紅到紫的漸變和不規則的外形,在VI應用中得以很好的變形和應用。事實上,這里所謂的肌理通常不會太復雜,漸變就是一個既簡單又富有變化的肌理典型。
(十)元素再創造
視覺元素并不是在進行無意義的堆砌與排列,而是進化出了成套表達內容的方法和機制,豐富的變化形式使得整套VI可以表達多種復雜的狀態與情感。圖13是一套具有少數名族風格的時尚之作。設計師從具象的民族花紋中抽象出大量的幾何圖案化紋樣,這些看上去很豐富的輔助圖形,在視覺氣質上和整套VI很搭配,但又處處體現著不同。
(十一)插圖繪制
這類輔助圖形為藝術性很高的插圖,通常是由設計公司單獨聘請專業的插圖設計師完成設計,圖14是來自意大利的傳統巧克力品牌,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堅持以手工制作美味,所以用手繪的插圖作為輔助圖形再合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輔助圖形十分復雜的時候,Logo就要盡量做到簡潔大方,簡單的文字與復雜圖形形成了很好的對比關系。一個完美的視覺體系,一定是各種對比關系的相映成趣,繁與簡,虛與實,大與小等等。
(十二)抽象提煉
這種方法基于設計師對品牌優秀內容的提煉與把控,不是一兩句話能總結的,學習上也很有難度,因為這屬于精神意識層面。來自荷蘭的梵高美術館的Logo(圖15)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創意,但是請注意:如果展示的內容已經足夠精彩華麗那么Logo就應該低調簡潔(這也符合上一條提到的對比關系的運用),但是同時,VI輔助圖形的實用性與概括性就必須相當優秀。這套案例中,輔助圖形抽象的線條之美凝練并在再現梵高的筆觸,實在高級。普華永道的輔助圖形(圖16)很簡單,就是普通元素的延展,但是設計師通過不同透明度的長方形元素之間的加法堆疊來達到層次感的控制。難得的是,設計師通過顏色與面積的把控,將這種簡單的手法做出了高級感。這套Vl在識別性、傳達性與易用性上皆是上作。可以看出,有時基礎的手法也可以成就最優秀的效果,關鍵是看設計師如何去策劃設計它。
三、輔助圖形在Vl設計時的順序
設計師在策劃輔助圖形的設計時,應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看起來輔助圖形需要放在VI基礎系統之中先行進行設計,然而如果把輔助圖形設計好,再去設計實際的應用中載體(如名片信紙等),就會發現:事先設計和規定好的輔助圖形,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不好用甚至沒法用,因為沒有具體的應用環境做參考和比對,很難設計出理想的應用佳品。所以,正確的VI設計順序應該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去進行輔助圖形的設計,再反推到基礎系統的規則制定中。
結論
綜上所述,VI中的輔助圖形,在整套品牌形象識別系統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因為它叫輔助圖形就忽視了它的影響和重要性。只有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輔助圖形的意義,并配合其他要素,共同為品牌形象識別系統服務。.
參考文獻
[1](英)David Aire超越LOGO設計國際頂級平面設計師的成功法則(第2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68-70
[2]靳埭強.品牌設計100+1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02-106
[3](德)馬庫斯韋格.平面設計完全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44-46
[4]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第二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 77-80
[5](美)海勒,(法)魏納.100個改變平面設計的偉大觀念[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 153-160
[6]陳志瑩.輔助圖形在品牌形象再設計中應用與表現[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 (10) 61-61
[7]張明利,熊英.視覺識別系統中輔助圖形的設計與應用[J].包裝工程,2016 (02):62-62
[8]奚磊.淺談VI輔助圖形設計的多樣性策略[J].藝術科技,2017(12):28-29
[9]李剛,李雪.VI中輔助圖形的造型表現方法研究[J]設計, 2015 (13):55-55
[10]周先博.品牌形象設計中輔助圖形的方法研究[J].戲劇之家,2015 (2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