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雯 廖小婷
摘 要:信貸作為經濟活動中最常見的一種資金融通方式,具有靈活便捷的制度優勢和全面準確的信息優勢,是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在脫貧攻堅戰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從貴州省脫貧攻堅實踐出發,對推進信貸助力扶貧工作作出總體評價。通過研究分析,對貴州省在信貸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而助力貴州全面脫貧。
關鍵詞:扶貧;信貸;脫貧攻堅;農村
1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到“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貴州省由于自然、地理位置、歷史等客觀因素造成了經濟發展緩慢以及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等情況。信貸作為金融扶貧中使用最廣泛的手段之一,幫助貧困農戶獲得資金參與到農村生產中以增加收入。而怎樣優化信貸在扶貧工作中的效率與作用以及在信貸扶貧開發工作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對于貴州省全面脫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信貸在貴州省扶貧工作中的體現
近年來,貴州省建立了“政府領導、中國人民銀行帶頭、各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努力推動貧困地區減貧脫貧。在扶貧工作中首先是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來指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資。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組織全部支行加強對涉農金融主體的考核力度、創新支持農業的再貸款擔保方式、開設農業再貸款授信的試點計劃并優先考慮再貼現等措施提高農業貸款的發放。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與貴州省扶貧辦合作,推進扶貧和貼息機制改革以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2010年至2013年,貴州省收到中央扶貧貸款利率貼息資金共3.66億元。全省存款性金融機構發放扶貧貼息貸款52億元和項目貼息貸款42億元。2017年和2018年里,全省存款性金融機構的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首先,省內各貧困區縣的貸款比例有所增加。截至2017年底,全省貧困區縣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0928.6億元,占全省貸款余額的52.4%,比上年末提高了1.6%。該年末貴州全省貧困區縣人民幣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849.9億元,占當年貸款新增額的61.1%,高于上年末3.3%。截至2018年底,全省貧困區縣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2967.10億元,占當年貸款額的52.70%。同年末,精準扶貧貸款余額為4876.69億元,比上年增加946.1億元,同比增長24.1%。從有針對性的扶貧效果來看,約有61萬注冊和登記的貧困人口獲得了直接信貸支持,有48萬人(次)通過其他產業獲得了針對性的扶貧資金。有將近4544萬人(次)貧困人員得到了項目精準扶貧貸款的幫助。截至2019年末,貴州省發放了4335億元的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其中項目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高達3286億元;全省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20.6%下降到2019年末的0.85%。
3貴州省信貸扶貧過程中存在問題
貴州省在建立“政府領導、中國人民銀行帶頭、各方聯動”的工作機制,發布一系列政策的努力之下,全省貧困狀況得到改善。但在政策實施落實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3.1貧困主體信息掌握度低且扶貧目標出現偏差
貴州省貧困人口基數大且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許多貧困農戶消息較為閉塞、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以至于扶貧相關信息掌握較少。貧困農戶對于扶貧相關信息的掌握量體現了扶貧工作的效益性與公平性,當貧困人員對于扶貧相關信息掌握程度越高,其發展潛在資源與機會也越多,越有利于扶貧工作健康有序進行。扶貧目標出現的偏差主要表現分別為不誠信居民占用公共資源謀私利和精準扶貧的異化現象。
3.2未充分利用多渠道多維度扶貧
由于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產業發展滯后、自然地理等客觀原因以及產業政策沒有落實到位、貧困家庭所能夠承擔的風險低,在缺少產業基礎服務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產業發展規模效益低、產業鏈條不完整、致使發展產業帶動脫貧的長效性有所不足。主要原因為一方面貧困人口分布較為分散,致使對于貧困人員的管理難度增加以及產業間的互動性較少。另一方面貴州產業底子薄弱且規模小,使形成規模效應的難度增加,從而產業脫貧的效益降低,導致一些產業抗風險能力低,最后增加了產業結構發展畸形的可能性。
3.3農村貧困人員文化水平與金融知識水平雙低
貴州省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城鎮人口比例僅達到33.81%,遠低于農村人口數量;2018年6歲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比率僅有10.75%,不難看出貴州省不僅農村人口多且總體文化水平低。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而言風險意識也較低,信貸違約風險被加大,致其很難得到金融貸款支持。所以往往越貧困的農民,金融知識以及法律意識越淺薄,越難獲得扶貧貸款。
3.4信貸扶貧產品單一且產業創新性不足
從貴州金融扶貧發展的問題上看,首先是信貸扶貧產品過于單一。由于各金融機構扶貧措施基本上都是以小額貸款為主,沒有其他形式的信貸扶貧產品支持,金融產品過于相似。其次是扶貧產業模式同質化嚴重[1]。部分貧困地區地方政府在實施扶貧產業項目時無法準確分析和把握當地的發展特色和優勢條件,盲目引進扶貧項目使得產業同質化,扶貧貸款集中于同質產業中,最終加大了投資風險。
3.5貧困戶信息識別不到位
目前,貴州省乃至全國的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尚未建立完善,貧困人口數量排查不清,導致貧困原因不明以及可能出現貧困信息不真實等現象。在扶貧工作中也會出現許多的盲點,最終造成扶貧資金和投資項目對接不上等問題,致使真正貧困的農戶沒有享受到扶貧相關政策,使得扶貧效果大打折扣。
4貴州省信貸扶貧的相關建議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再加上各種因素的影響使這項任務更加的不易與艱難,此時金融信貸支持脫貧攻堅的作用更顯重要。針對信貸扶貧工作中所遇到的新難題與新問題也進一步的要求我們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優化信貸在貴州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助推效果。
4.1信貸助力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齊頭并進
近年來,貴州省交通基礎建設上的成就顯而易見,政府應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與支持,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同時,金融機構應配合各級政府加強對貧困農戶的精神引導,從根本上、觀念上使貧困人員轉變傳統的自然經濟生活方式,重塑他們的價值和精神世界。信貸工作人員可加大對貧困人員金融相關知識的普及,提高貧困人員金融素養使其通過正規渠道獲得信貸支持發展生產力,改善生活狀況。最后,應深化貴州省大數據戰略計劃,積極推進“萬企融合”大行動,加快推動大數據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農村產業革命。
4.2信貸支持互聯網“帶貨”渠道與物流運輸機制的完善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貴州各級政府應鼓勵當地人民通過多渠道發展經濟。當地政府在引進投資生產項目時,既要考慮當地生產條件,也要想到產品銷售的去路,其中之一為加大信貸對于互聯網“帶貨”渠道的支持力度,使產品與電商相結合。貴州各級政府應積極與各商業銀行以及各大電商平臺洽談合作,采取信貸支持推進“大數據+黔貨出山”,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加大信貸對于智慧航空口岸建設的支持,助推貴陽市建設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示范區。
各商業銀行應采取信貸手段推進貴州省內物流運輸機制的完善工作,利用物流的靈活條件來突破有形市場的發展限制、通過無形市場的發展來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助力減貧脫貧。
4.3信貸協助專業人才培養
首先,貴州省各地方政府應加大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發放各類助學貸款,助推精準扶貧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第二,應加大農村尤其信息閉塞地區相關助學政策的宣傳,如免費師范生,專項計劃等,做到不讓每一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貧困學子因貧輟學,提高國家助學貸款的“扶貧率”。最后,貴州省教育廳應在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引導和監督省內各大高校資助政策體系的落實情況,使“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扶貧政策真正的落到實處,發揮其應有的政策成效。
4.4信貸產品創新推動減貧脫貧
貴州省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對當地金融機構的引導,根據各區縣農業特色量身打造信貸產品,降低信貸風險的同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貴州各商業銀行應積極支持農業訂單自押融資信貸模式的發展,例如貴州銀行向貴安新區貴澳農業公司發放的3000萬元訂單自押融資貸款就成功打破了傳統的信貸模式,解決了貧困地區農業項目在只有一紙訂單情況下的融資需求。同時各級政府應積極推動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連帶責任擔保,金融機構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為農戶發放貸款,推進聯保信貸模式發展,以助力貴州全面脫貧。
4.5信貸增援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
一方面,應加大貴州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信貸投入,深化貴州省大數據與扶貧信息管理系統融合應用。另一方面,應積極推動貴州“大數據+治理”發展模式,通過區塊鏈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以及高科技技術與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的融合,加強扶貧政策落實程度監督以及信貸資金的用途管理,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
5結語
自十八大以來,貴州省經過一系列的艱苦奮斗,在減貧脫貧實踐工作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最后脫貧攻堅沖刺期貴州省若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重點在于利用好信貸這一關鍵武器。貴州應根據自身存在問題結合信貸手段“對癥下藥”及“變廢為寶”,使其功能與優勢發揮到極致,共同推進貴州省全面脫貧,取得決戰勝利。
參考文獻:
[1] 李榛.以貴州調研為例看金融精準扶貧難題的破解之道[J].中國銀行業,2018(05):100-103.
[2] 李榛.新時代貴州金融扶貧的實踐[J].銀行家,2018(08):124-125.
[3]郭會叢.金融推動訂單農業發展:模式與路徑創新——以深澤縣為例[J].河北金融,2015(09):68-70.
[4] 潘經富,余坤蓮,王海全.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的思考——以廣西貴港市為例[J].河北金融,2016(12):8-13+21.
作者簡介:
張克雯(1983—),女,貴州貴陽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金融理論與實踐、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研究;
廖小婷(1996—),女,貴州安順人,在讀研究生,從事金融研究。
基金信息: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自籌經費項目《信貸在貴州金融扶貧中的作用:基于渠道和用途的經驗》(項目號:2019zc054)成果。
(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