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直
摘 要: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電力供應的要求也逐漸增大。在電力供應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臺區線損問題,進而造成電力資源的浪費。在管理低壓線路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是管理臺區同期線損的問題,因為直接影響整個供電所的正常工作,需要相關電力人員加以關注。在實際開展共組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不同臺區線損的特點進行工作,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精益化管理。因此,本文就來試分析供電所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精益化管理。
關鍵詞:供電所;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精益化管理;分析
線損指的是供電所線路的損壞,出現線損異常的情況主要分為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管理線損是因為計量設備的誤差引起的線損,或者因為管理不當導致線損,所以就需要對供電所實施精益化管理。從目前的供電所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整個配電網的質量比較差,變壓器臺區大部分都存留一定的問題,而且配電臺區出現異常線損的問題,導致整個供電所的電力供應穩定性較弱,因此,對供電所低壓臺區同期線損實施精益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影響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
主要受到營銷業務流程的影響。營銷系統內用戶新裝、銷戶流程結束,進行歸檔整理之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內部對應的采集點如果不同步新增、刪除,很可能會引起該臺區日售電量和實際用電量不相符。跨臺區移表流程結束之后,如果當天營銷系統沒有及時和低壓GIS系統進行數據同步,就會引起相關聯的2個臺區出現線損“1負1正”的異常情況,從而導致低壓用戶采集失敗[1]。低壓臺區同期線損通過電量采集數據進行計算,管線損必須管采集。現階段,我們國家的電力公司采集系統對日凍結電量采集失敗的低壓用戶實施估算處理,如果當天的用電量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會造成線損率出現異常的狀況。
1.2 技術因素
第一,大部分是農村配電網網架結構不太合理的問題。農村配電網改造沒有覆蓋的部分臺區位于偏遠山區,用戶分布比較分散,整體的負荷比較小,這種配電網的布局存在供電半徑過長,架空線路導線半徑過小的問題,如果負荷集中于線路末端,那么就會造成線路損耗,無功補償裝置容量偏小,或者無功補償裝置投運率較低等等,進一步致使功率因數偏低。
第二,計量裝置老化、出現故障。公變終端出現故障、穿掛式計量箱內二次回路界限老化、接觸不良、用戶電能表出現故障等計量設備出現故障從而導致共售電量和實際出售電量不符合,進一步造成線損率異常。
第三.臺區三相負荷分布不平衡。三相負荷不平衡,就會造成低壓臺區線損率增大,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用戶的用電量在不斷的增長,農村一些小作坊企業也隨之增加,造成農村配電網低壓沖擊負荷不斷加大,另外再加上農村配電網最初的設計規劃存在一定的問題,最終導致三相負荷不太平衡[2]。
1.3 用戶群眾竊電的影響
用戶竊電一共分為兩種情況:其一,農村基建施工、舉辦活動等繞越表計竊電,這種臨時竊電行為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現在采集數據系統中的抄表數據都是實時的,但是采集系統和1天化的電量系統中的線損數據比對為T-2,存在明顯的延遲性,所以相關人員進入到現場調查的過程中,竊電的痕跡就會消除,導致無法準確跟蹤有關責任人員。其二,居民用戶或者低壓非居民用戶長期通過繞越表計、短接進出火線的方式來進行竊電,這一類的竊電用戶具有表計安裝在居民圍墻之內,竊電的手法非常隱蔽,一般人不會輕易發現,導致在排查的時候非常困難,在很長的時間之內都沒有辦法準確的鎖定嫌疑人,進一步導致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率較大。
2 供電所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管理現狀分析
2.1 供電所管理體系不太完善
目前電力資源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人們對用電需求增加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就開始偷電、漏電,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將電纜用剪刀剪掉賣給回收站,直接對線損造成一定的損壞,同時也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3]。供電所的位置大多數都比較偏僻,所以工作人員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供電所的管理體系不太完善,就會給部分工作人員造成一種有機可乘的錯覺,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偷工減料,將省下來的材料出售給回收站,從中贏得私利。
2.2 基礎資料缺失
用戶的基礎材料是保障用戶用電安全的憑證,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用戶流失,基層基礎材料得不到良好的管理,甚至出現了信息不全或者信息丟失的問題,尤其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人口流動比較大,導致臺區線損管理不嚴密,很多用戶信息不完善,高層電力管理部門就會將問題丟給基層供電企業去解決,直接導致了基層供電企業和用戶糾紛不斷,不利于電力企業的發展。
3 供電所低壓臺區同期線損治理的措施
3.1 管理措施
首先,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每日營銷的電量進行管理、監督,當低壓臺區的“戶——變”關系發生變化的時候,及時同步營銷系統和采集系統的用戶采集點,并對低壓GIS進行維護,保證低壓用戶電源、采集點信息準確無誤。其次,加強低壓采集運維管控。供電所應該對采集運維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制定采集失敗的管理制度,如果當天之內的用電量采集失敗,分析好失敗的原因,并對低壓用戶進行現場運維,確保當天之內能夠恢復日凍結電量的結算,除此之外,對于3天以上采集失敗的要進行績效考核。最后,要確保所有光伏用戶接入的公變終端投入7號任務,特別是終端故障更換之后,必須要重新投建任務,并召測該任務的投運狀態,進一步保證投運任務能夠順利執行。
3.2 技術措施
第一,要加速農村配電網的改造,優化農村配電網的網架結構。對于供電半徑過長、架空線路線經過小的臺區要制定合理、科學的農村配電網升級改造計劃,借助切割末端低壓用戶到臨近的臺區,分社配變,更換架空線路等仿古式來降低臺區的線損。新分設的臺區要做好長期的戰略規劃,配變要安裝在負荷比較集中的地方。第二,增加低壓無功補償電容器。對于功率因素較低的臺區要進行合理的無功補償,進一步提升功率因素,提高電壓質量,減少電能的損耗。第三,合理安排計量裝置的更換計劃。每一年都要對年久失修的計量采集裝置進行更換,包括公變終端、集中器、無線采集器、載波采集器、智能電表、JP柜等等,對于采集系統內監測到的采集數據、計量工單要及時的處理,每張異常工單最好是在2天之內處理完畢,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盡可能的降低供電所由于采集失敗和計量異常造成的低壓臺區同期線損的異常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國家對供電所實施精益化的管理,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因為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在很多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比如低壓臺區同期線損出現的異常問題就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還需要供電所的相關人員對此進行精益化管理,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同期線損的問題,盡可能的降低同期線損對于廣大用戶群體造成的影響。除此之外,相關電力人員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避免線損異常,保證供電所正常穩定供電。
參考文獻:
[1] 韓躍峻, 萬立宇, 應棟子,等. 基于高速寬帶電力線載波的住宅樓低壓配電系統結構和參數分析[J]. 電氣自動化, 2019, v.41;No.246(06):56-58.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市區供電分公司,重慶 萬州 4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