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呈媛
摘 要:在機械發明專利申請中,有關機械結構方面的專利申請占了很大的比重。在實質審查過程中,經常遇到對比文件公開了與本申請具有相同的技術特征,但并未明確說明該技術特征所帶來的技術效果,申請人通常會爭辯本申請具有該技術效果而對比文件并沒有。而如何準確認定該技術特征是否能夠帶來與本申請相同的技術效果,從而對認定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一直是困擾審查員的難題。本文結合案例,對該情形予以詳細分析。
關鍵詞:相同技術特征;技術效果;創造性
前言
在機械領域的專利申請中,多見有關機械結構及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這類申請通常具有一個特點:申請主要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裝置對其中的某個部件的結構、形狀、連接方式等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進。而在機械領域中,各裝置基本均是由基本的機械機構進行結構形狀的變形、或個基本機械機構相互之間進行不同的組合形成的;這將導致相同的機械結構在不同的發明技術方案中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技術效果,而這必然增加了創造性審查中“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的困難。如果能在審查過程中深度剖析技術方案產生的根源,準確認定技術特征在技術方案中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使上述困難迎難而解。
1. 相關規定
《專利審查指南2010》中指出:當發明產生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時,一方面說明發明具有顯著的進步,同時也反映出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非顯而易見的,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該發明具備創造性,同時還指出:在創造性的判斷過程中,考慮發明的技術效果有利于正確評價發明的創造性。如果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則不必再懷疑其技術方案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可以確定發明具備創造性?!?】。
可見,在創造性的判斷標準中,可預見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技術效果又是體現可預見性的直觀標準之一,因此是否具有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成為判斷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技術效果基本相同的認定:技術效果的評價是基于對功能的評價,但對比技術特征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對比技術方案達到的效果也基本相同。對比技術特征是否“達到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關鍵在于能否認定對比技術特征使各自所在的技術方案產生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
下面結合典型案例,分析何種情形下可承認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
2. 典型案例與分析
權利要求1:一種工具定位裝置(8A1,8A2,8A3),其為中空圓筒狀,該工具定位裝置在軸線方向(O)的中心部形成與工具(3)嵌合的孔(8a),并且裝夾于上述工具(3)對上述工具(3)的頭端(3a)進行定位,其特征在于,上述軸線方向的上端形成為與上述軸線垂直的面(8Au),并且該工具定位裝置具有從上述軸線方向的下端向上方擴大的傾斜面(8Ad)。具體見圖1-1。
說明書記載的技術效果: 由于傾斜面8Ad逐漸成為大徑,故隨著切屑在傾斜面8Ad上升,與軸線O的距離(即半徑r)逐漸增大,以軸線O為中心的切屑的周向速度v逐漸增加。 施加于切屑的離心力與周向速度v的平方值成正比,與半徑r成反比,因此,例如圖1-2中,如果箭頭B-B線上的半徑r為箭頭A-A線上的鉆柄3a的直徑的2倍,則施加于到達箭頭B-B線的每單位長度的切屑上的離心力為施加于位于箭頭A-A線的每單位長度的切屑上離心力的8倍。其結果,切屑在到達傾斜面8Ad的上端之前即在其離心力的作用下斷裂飛散。由此,能夠避免切屑纏掛在鉆上,能夠提高加工精度及作業效率。
現有技術公開情況:對比文件1涉及一種帶柄切削工具的緊固定位裝置,其用于將切削工具緊固定位到工作主軸上,見圖1-3,其中1為工作主軸,2為工具,3為工具軸,4為夾緊套,4a為夾緊套直徑,4b為孔段,5為切削刃,夾緊套4。
案例分析:本申請中“傾斜面”的作用是使切屑沿傾斜面上升,從而通過有效地將離心力作用于該切屑而使之斷裂,進而防止切屑纏掛于工具以及工具定位裝置上;而對比文件1中僅公開了技術特征“該緊固裝置具有從軸線方向的下端向上方擴大的傾斜面”,但其沒有具體表明“傾斜面”所起的技術效果,則此時的對比文件是否還適用?或是否可以利用公知常識舉證的方式來說明該特征就是具備這種技術效果的?
經分析,對比文件1中的裝置也是應用于鉆削加工領域,且對比文件1中已公開了傾斜面,傾斜面客觀上可以起到使切屑沿傾斜面上升,從而通過有效地將離心力作用于該切屑而使之斷裂,進而防止切屑纏掛于工具以及工具定位裝置上的作用,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毫無疑義確定的技術效果;另外,原權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內容僅僅是工具定位裝置的具體形狀結構,且對比文件1中的緊固裝置完全公開了這種形狀結構,因而,可以繼續利用對比文件1進行評述,也不需要進行公知常識舉證。
從該案例可看出,雖然對比文件中沒有明確說明該技術特征所起到技術效果,但對比文件公開的裝置與本申請屬于相同技術領域,且特征結構也與本申請相同,則對比文件中的特征能起到與本發明相同的技術效果,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預料到的。
結語
在判斷機械領域結構相同的技術特征是否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從而使得本發明具有創造性時,需要考慮如下幾點: 1、在對比文件與本申請的技術特征相同,但對比文件中沒有明確說明該技術特征所起到技術效果時,需判斷兩者的技術領域,整體結構特征,再進一步判斷兩者的技術效果是否相同;2、在判斷相同的技術特征是否能夠帶來相同的技術效果時,不能單純的從裝置的某一技術特征進行推斷,需結合整個發明的構思進行整體判斷,判斷該特征在該發明中所起到的技術效果。雖然有時對比文件與本申請所說明的技術效果不太相同,此時,需分析產生該技術效果的實質作用是什么,再來進行判斷兩種技術效果是否相同。3、技術效果的對比判斷,應該參考專利說明書中對發明目的、發明技術特征的構造以及發明技術效果的記載和說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01.170-184.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 ,江蘇 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