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陽
摘 要:電網工程覆蓋范圍廣、建設周期長,且需要大量的成本投資。為了確保電網工程建設水平,有必要加快使用智能化技術,提高電網工程的智能化建設水平,從而發揮智能電網工程的智能化優勢。本文重點分析了電網工程建設的智能化優勢以及具體的智能化技術與應用。
關鍵詞:電網工程;智能化技術;應用;優勢
前言
隨著現代化智能科技的發展,電網工程建設也正在逐漸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智能化為電網系統工程建設引進了全新的技術、設備,從而提高了電網系統在實際運行中的智能化與現代化水平,能夠提高能源與成本的使用效率,提高電網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從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平穩、高效的供電服務,提高客戶對供電企業的服務滿意度。
1? 電網工程建設智能化的優勢
1.1電網建設智能化更具可推廣性
縱觀以往的電網建設,建設周期長、工作環境復雜、且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且現在面臨著施工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施工水平參差不齊,施工技術更新緩慢,實際施工中效率低下,致使管理投入加大,不能滿足建設精益化管理水平要求。推廣電網工程建設智能化技術,通過技術手段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弱點,實際運用當中能提高建設效率,提升建設質量,推動電網建設高質量發展。
1.2電網建設智能化降低安全風險
電網建設風險較高,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隱患和風險,傳統的施工現場管理有著勞動密集和管理粗放的特性,施工人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現場安全檢查效率低,從而出現電網安全風險,影響安全和正常供電,電網智能化建設則能結合自身的條件,所處環境等有效發揮風險辨析和識別,為現場實施提供有效的管控依據,確保作業全過程的可視、可感,風險可知、可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3控制成本投資
電網工程建設周期長、涉及范圍廣、工程量大,所以,對應的資金投入規模也較大,屬于高度系統性的工程,高投資量是以往的電網工程建設最顯著的特點,智能化電網工程建設則有效地克服了這一困難,這是因為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先進科技極大地取代了傳統的人力、物力等的投入,減少了對人工力量的依賴,這樣就間接地控制了成本投資,間接地為供電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潤。
2? 電網工程建設智能化技術
電網智能化技術一般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統、 三維技術、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傳感器等創新技術手段,開展主網工程施工進度、安全、質量、物資、設計、造價、檔案等方面的研究應用。建立施工數字化管控系統,打造工程建設管理的智能“大腦”,提升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為工程的順利建設提供智能堅強保障,主要的智能化技術包括:實名制準入控制和出勤分析技術;長距離高精度人員定位技術;基于視頻圖像的智能分析技術;不安全行為聯動預警技術;無人機航拍的實景建模及合模技術;基于5G技術的分布式自組網系統;光柵陣列傳感技術的安全監測系統等等,建成電力工程智能管控系統,實現施工機具監控、施工環境預警、工程進度監控、工程驗收輔助等,提高電力工程智能化水平。
3? 基于智能化技術的電網工程建設
3.1 實名制準入控制、出勤分析和長距離高精度人員定位技術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員準入機制,凡需進入基建項目現場的人員必須滿足《廣東電網公司基建承包商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經監理單位審核通過后錄入智慧工地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
系統內對人員生物識別特征、持證情況、安全規程考試情況、安全培訓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通過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閘機,未經考核合格的人員將被拒之門外,以此達到自動排除不具備上崗條件的施工人員進入現場的目的。
3.2 基于物聯網跟蹤材料和機具技術
利用RFID+二維碼技術+互聯網云,對設備材料從采購-入庫-安裝使用-移交運維,全過程可追溯管理。通過在設備材料采購后,為每件設備材料生成唯一ID,入庫時通過RFID及二維碼逐一清點入庫,材料ID與施工模型中BOM清單關聯。施工時根據ID領取材料設備。從而實現材料設備從哪來,用在了哪里,實時掌握設備在哪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達到材料設備管理的信息共享、過程規范。提高管理效率。同時設備的RFID標簽可同步流轉至運維期,用于設備運維。
3.3 通過三維比對管控進度技術
從項目各部位獲取的進度信息,包括實際開始時間、實際完成時間以及項目的工作日報及現成照片等信息進行匯總統計,與三維施工模型關聯,形成動態三維進度信息,并用實體表示已完成施工,綠色半透明模型表現正在施工,灰色半透明體表現未完成施工。直觀的顯示工程進度情況。同時對施工進度與施工計劃進行比較分析,統計進度提前或延遲的施工單元,方便管理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劃調整,同時提供進度預警功能,對不能按期完成提前預警,方便作業單位提前調整作業安排,爭取按期完成。
3.4 基于視頻圖像的智能分析技術,不安全行為聯動預警技術
建設項目部署了由固定式攝像頭、便攜式攝像頭建立全面覆蓋的智能視頻監控區域,對施工區域進行24小時全天候無盲區施工監控,管理人員在非關鍵節點時間可以通過視頻監控掌握工地整體情況和施工動態,大大減少現場巡視所需的路程和時間。系統服務器24小時捉拍現場違章情況,智能分析施工人員不規范佩戴安全帽、工作服等違章動作并立即推送報警信息,管理人員可通過工地廣播系統對違章行為進行制止。
3.5 無人機航拍的實景建模及合模技術
主要是對利用無人機、激光掃描等先進設備進行立體勘察采集生產的DEM、DOM、矢量圖、點云數據的地理環境信息在3DGIS引擎下進行統一處理,形成可測量、可360度瀏覽、可分析的三維地理環境成果。為項目實施提供精準判斷和智能快速決策。
3.6 基于5G系統應用技術
在5G+電網創新應用的道路上,全面推進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融合創新,與大智移云聯相結合的角度出發,針對人員、機械、材料、方法、環境五個要素,構建一種資源共享、多系統協作,模塊化分工的管理模式,利用物聯網及可視化技術,對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形成完整的自動化監管體系,輸出統計和分析成果進行可視化展現,來高效、及時地處理所收集信息,助力電網工程建設。
3.7 全過程質量追溯技術
通過手機APP幫助管理人員對現場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采集、上報、審核、下發解決意見及任務、反饋匯報。形成從問題發現到問題解決全過程閉環。使問題信息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處理。平臺定期對質量問題進行匯總統計,幫助施工管理進行有效的質量監督和績效評估。
4? 結語
智能化技術是現代化科技發展的結果,將其應用于電網工程建設中,能夠提高電網工程建設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并最大程度地提高電網建設的智能化水平,從而保證電網建設能夠提供高效、安全、平穩的系統電力供應服務,現實施工中必須充分地利用智能化技術,提高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從而打造出高質量的電網系統。
參考文獻:
[1]劉振亞.智能電網技術[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2]王琰.智能變電站技術研究及其應用[D].山東大學,2016
[3]蘇奕賢.智能電網的特征、結構以及關鍵技術分析[J]. 企業技術開發,2015,34(24):93-94.
[4]國網能源研究院.國內外智能電網發展分析報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5]馮啟燕.試分析如何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正確應用電力工程技術[J].通訊世界,2016,24(23):217-218.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廣東 江門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