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沙梅 唐梅
(1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2 涼山州雷波縣中彝醫院超聲科 四川 涼山 615000)
上消化道穿孔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發病較急,其病情進展速度比較快,威脅患者健康狀況[1]。所以針對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予以及時準確診斷具備關鍵性作用[2]。本文回顧性分析在經手術證實的31 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予以研究,探索經腹部超聲診斷在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中得到的診斷價值,使患者得到及時合理的救治。
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中彝醫院收治的31 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其中男性19 例,女性12 例,年齡18 ~71 歲,平均年齡49.35±4.12 歲。全部進行腹超聲和X 線檢查,將經腹超聲和X線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經腹部超聲檢查及X線檢查。彩色多普勒超神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MHz ~7.5MHz,讓患者依據其具體狀況選擇站立位、仰臥位、側臥位、半臥位等體位觀察左右膈下肝脾前緣間隙、劍突下等腹腔最高處,觀察有無游離氣體;同時觀察肝胃間隙、肝十二指腸間隙、肝腎間隙、脾腎間隙、中下腹腸間隙等有無包塊、包裹性或游離性積液等;重點觀察胃和十二指腸壁的連續性、有無穿孔,壁的厚度、回聲改變及蠕動等異常情況。X 線攝影采用立位前后位、左右側位,觀察膈下有無游離氣體、腹盆腔包塊及積液等腹部情況。
統計總體診斷出百分率與腹腔游離氣體、腹腔積液、腹腔包塊、穿孔破口檢出結果。
總體診斷出百分率、腹腔游離氣體檢出例數、腹腔積液檢出例數、腹腔包塊檢出例數、穿孔破口檢出例數實施χ2值檢測,項目內容加入SPSS23.0 開展評比,P <0.05,對應數值項目結果區別情況偏高。
31 例穿孔患者中,超聲檢出膈下、肝胃間隙、肝十二指腸游離氣體28 例,局限性或游離液體31 例,涉及指標檢測結果中,腹部超聲診斷方式的總體診斷出百分率相對于X 線診斷方式獲得提升,對應數值項目結果區別情況偏高(P <0.05)。見表1。
表1 總體診斷出百分率(例)
涉及指標檢測結果中,腹部超聲診斷方式的腹腔游離氣體檢出例數、腹腔積液檢出例數、腹腔包塊檢出例數、穿孔破口檢出例數相對于X 線診斷方式獲得提升,對應數值項目結果區別情況偏高(P <0.05)。見表2。
表2 腹腔游離氣體、腹腔積液、腹腔包塊、穿孔破口檢出結果(例)
胃竇前壁穿孔、肝胃間隙積液的腹部超聲圖分別見圖1-圖2。
圖1 胃竇前壁穿孔的腹部超聲圖
圖2 肝胃間隙積液的腹部超聲圖
上消化道穿孔是臨床常見的外科急腹癥,多由于胃腸道的炎癥、潰瘍、腫瘤及外傷等因素所致,診斷中以潰瘍多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臨床表現主要以突然發作的持續性上腹部劇痛為特點,呈刀割樣疼痛,迅速波及全腹,并可向肩背部放射,腹部觸診呈典型板狀腹,全腹壓痛和反跳痛,患者難以平臥,上消化道穿孔時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變化快,需要緊急處理,若診治不當可危及生命[3-5]。所以,為充分保障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生命安全,盡早準確診斷非常關鍵[6]。以往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多采取X 線診斷方式,約75%~80%的患者X 線檢查發現膈下游離氣體,是診斷消化道穿孔的有力證據,約有20%~30%的患者因穿孔小、周圍組織粘連、病程短氣體流出量過少或病程長氣體部分被吸收時,X 線檢查結果為陰性[7-8];同時X 線檢查難以準確檢出胃腸穿孔的確切位置。湯穎,劉彥君[9]相關研究報告中提出,針對手術或是病理明確的胃腸道穿孔患者予以調查,納入患者都接受X 線檢測和超聲檢測,所得結果內容得以呈現,腹處超聲檢測手段對于胃腸道穿孔患者的檢出情況相比于X 線檢測所得結果更多;腹處超聲檢測手段對于胃腸道穿孔患者腹腔中存在的游離氣體檢出情況比較高,腹處超聲檢測手段得到的聲像圖表明胃腸道穿孔患者肝前間隙位置、前腹膜位置的下面能夠觀察到腹腔中存在游離氣體對應強回聲表現,同時存在多重反射聲位置影像表現,對于超聲探頭實施固定或是更改體位姿勢之后發現,游離氣體對應強回聲情況會出現位置變動或是不見;還有部分胃腸道穿孔患者存在腹腔包塊情況,其聲像圖中穿孔位置網膜將混合回聲包塊包住,附近存在片狀對應液性暗色區域表現;多數胃腸道穿孔患者存在腹腔積液表現,其聲像圖中腹膜腔間隙出現大小并不相同的等液性暗色區域表現,大多處于胃腸道穿孔患者脾腎位置、肝腎間隙部位、穿孔位置附近;部分胃腸道穿孔患者存在穿孔破口現象,其聲像圖中穿孔部位胃和腸壁對應連續性斷開,其斷端處壁加厚,相關層次并不清楚,其回聲減少,附近能夠觀察到片狀對應液性暗色區域表現;還是一小部分胃腸道穿孔患者不存在不正常情況;X 線檢測能夠將大部分腹腔游離液體情況予以檢出,其聲像圖中能夠觀察得到膈下存在新月形游離氣體情況。所以,為胃腸道穿孔患者實行腹部超聲檢測有助于提升其診斷精準度,得到較為全面的影像學圖像資料,有助于協助胃腸道穿孔患者的臨床診斷。
從本文結果分析超聲檢查在診斷上消化道穿孔方面有其獨到之處:當上消化道穿孔時其周圍胃腸壁充血水腫,超聲聲像圖表現為胃腸壁明顯增厚、回聲減弱,層次顯示欠清晰,胃腸壁局部全層連續性中斷,見氣體或/及液體通過穿孔部位往返于胃腸腔與腹腔間,表現呈“漏斗征”或“通道征”;其次對其間接征象也非常敏感:在膈下、肝胃間隙或肝十二指腸間隙見到氣體反射為典型的混響強回聲,可隨體位的改變而移動;當穿孔部位位于胃竇及十二指腸后壁且穿孔較小時,因其穿孔周圍小網膜包裹堵塞穿孔部位,使氣體及液體都不能向外漏出或滲出時,較難通過發現上消化道穿孔的直接征象來確定穿孔確切位置;但可以通過上消化道穿孔后引起胃腸壁局部增厚、回聲減弱,局限性積液、網膜增厚包裹等上消化道穿孔的間接征象的表現引起檢查者的注意,從而提示上消化道穿孔的具體部位。
上消化道穿孔經腹部超聲檢查可直接觀察到:1 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腸壁局限性增厚、回聲減低,局部壁全層連續性中斷、塌陷,見有線狀氣體強回聲或/及液體貫穿胃腸腔內外流動征象;2 間接征象:膈下、肝胃間隙、肝十二指腸間隙見有寬窄不一的等橫紋狀氣體回聲,可隨體位改變而移動;肝胃間隙、肝腎間隙、右側腹及右下腹可見局限性或片狀積液,內透聲差,可見斑點狀強回聲;大網膜呈片狀、團塊狀增厚、回聲增強;還可見胃十二指腸蠕動減弱或消失;穿孔旁或積液旁膽囊、腸壁的壁增厚、回聲減弱等炎性反應聲像改變。經腹超聲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診斷增加了新手段,因超聲簡便易行,可反復操作,具有無創、無痛、無輻射、可移動性,對腹腔游離氣體及液體較為敏感,并可直接觀察到穿孔的具體部位和局部胃腸壁的聲像改變,為后續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和爭取了時間,并可彌補X 線檢查的不足,故經腹超聲檢查可作為上消化道穿孔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