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紅
(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 山西 晉中 030600)
多發性骨髓瘤(MM)在血液系統腫瘤患者中約占10%,臨床表現為骨痛、貧血、腎功能損害、血鈣增高和感染。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趨勢。目前MM 仍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尋找新的早期診斷指標、治療靶點及準確評估預后,指導臨床個體化治療成為MM 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報道血生化檢查β2-MG、CRP 及LDH 表達水平與多發性骨髓瘤病情變化有關系,能夠直接反映患者體內的腫瘤負荷。為進一步探討β2-MG、CRP、LDH 在MM 患者體內表達的臨床意義,我們選取了我院2011 年11 月—2020 年4 月接診的初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38 例,檢測β2-MG、CRP 及LDH,比較不同分期及化療前后指標變化,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2011 年11 月—2020 年4 月確診的38 例MM 患者,男25 例,女13 例,年齡40 ~82 歲,平均(62.8±5.8)歲。所有選取病例均按照《內科學》[1]骨髓瘤診斷標準予以確診。根據國際分期體系ISS 分期標準,Ⅰ期10 例,Ⅱ期17 例,Ⅲ期11 例。在38 例MM 患者中,IgG 型20 例,IgA 型9例,IgD 型1 例,輕鏈型8 例。治療為化學藥物治療,治療方案包括VRD 方案(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AD 方案(硼替佐米/表柔比星/地塞米松),VCD 方案(硼替佐米/環磷酰胺/地塞米松),VTD 方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AD 方案(沙利度胺/表柔比星/地塞米松),TCD 方案(沙利度胺/環磷酰胺/地塞米松),VAD方案(長春新堿/表柔比星/地塞米松)。
早晨空腹抽取受試者3 ~5mL 靜脈血,將血液標本進行離心,測定β2-MG、CRP、LDH 水平。β2-MG 及CRP 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LDH 采用速率法檢測。比較不同分期及經過1 個周期化療后指標變化。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β2-MG、CRP、LDH 均隨疾病ISS 分期增高而顯著升高,具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表1 不同分期患者β2-MG、CRP、LDH 比較
38 例患者用不同化療方案經過 1 個周期化療后,β2-MG、CRP、LDH 水平均低于化療前,具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 2。
表2 不同分期MM 患者治療前后β2-MG、CRP、LDH 水平比較
多發性骨髓瘤屬于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一般發病人群為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發病年齡約在30 ~90 歲之間[2]。盡管造血干細胞移植在MM 患者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化療仍是MM患者主要的治療方法。已有多項研究顯示血清β2-MG 和CRP、LDH、表達水平在MM 中均有不同水平升高。
β2-MG 是由淋巴細胞、漿細胞等產生的小分子球蛋白,以游離形式存在于細胞外液,可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壁自由濾過,健康人β2-MG 水平較低且含量恒定,有研究顯示[3],β2-MG與腫瘤負荷存在著密切關聯,能直接反映腫瘤負荷,與生存期相關,β2-MG 水平升高提示疾病進展。是多發性骨髓瘤診斷及獨立預后指標。MM 患者β2-MG 升高的原因可能有:①骨髓瘤細胞合成與分泌β2-MG 增加,代謝活躍的惡性腫瘤細胞產生β2-MG 尤為明顯,且與腫瘤負荷相關;②腫瘤抗原致敏淋巴細胞,使合成β2-MG 增多,速度加快;③機體免疫反應發生改變,免疫活性細胞分泌β2-MG 增加;④腫瘤使體內細胞表面纖維蛋白原激活因子合成與分泌增加,從而使細胞表面蛋白類物質包括β2-MG 逸出增多;⑤骨髓瘤細胞的直接浸潤、異常增生及大量細胞破壞,使β2-MG 釋放增加;⑥腎小管被骨髓瘤細胞浸潤,使之濾過β2-MG 減少[4-6]。β2-MG 水平在初治患者中增高,而隨著病情的緩解下降,說明其水平與疾病的活動程度相關。β2-MG 增高不能作為MM 診斷依據,因為它還可發生在其他腫瘤患者如淋巴瘤等,因此,此項檢查僅限于對MM 患者預后和治療反應的監測,β2-MG 水平與生存期呈明顯負相關,血清β2-MG 水平與腫瘤細胞的標記指數(LI)是預示MM 預后的強有力指標。
LDH 作為人體組織細胞質中的糖酵解酶,廣泛分布于心肌、肝腎脾、紅細胞和白細胞等臟器組織中,活性普遍很高。因此當患者出現上述內臟器官病變、血液疾病或患惡性腫瘤時,血清LDH 水平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明顯升高。通常血清LDH 表達水平遠低于組織水平,腫瘤細胞發生侵襲時細胞內大量釋放LDH 至血液系統中。檢測LDH 表達水平在MM、白血病及腸癌等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治療、預后有重要的作用。有報道白血病、淋巴瘤以及一些實體瘤中均有LDH 升高;血清LDH 是細胞代謝狀態非常敏感的指標,可提示缺氧、無氧酵解、活性狀態和惡性轉化。本研究提示,LDH 和疾病進展及嚴重狀態明顯相關,可以作為判斷MM 患者疾病進展及病情嚴重狀態的輔助指標。
研究表明,IL-6 是調控骨髓瘤細胞生長和生存的重要細胞因子,可刺激急性時相蛋白合成,尤其是CRP。CRP 水平升高和腫瘤預后明顯相關,是MM 的重要的預后因子。本研究提示CRP 可以反映MM 患者腫瘤負荷,參與了MM 發生、發展,對判斷疾病進展及嚴重程度有一定的輔助意義。CRP 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長臂,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廣泛分布于人體[7]。CRP 主要由肝細胞在IL-6、IL-lβ、TNF-α 刺激下合成,炎癥局部巨噬細胞也可少量產生。正常人CRP 的濃度很低,但在組織損傷、急性感染后6 ~8h 后開始升高,24 ~48h 達峰值,可達正常值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CRP 對MM 預后的作用主要通過IL-6 體現。IL-6 主要由骨髓基質細胞(BMSC)所分泌,骨髓瘤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協同作用可以上調基質細胞對IL-6 的表達和轉錄。IL-6 作為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的關鍵因子對其預后判斷有重要價值,應用IL-6 單抗的早期可使MM 患者CRP 水平明顯下降。由于CRP 與IL-6 的活性密切相關,故CRP 水平可間接反映IL-6 水平,可用來反應MM 患者的腫瘤負荷、分期及預后。
本組資料顯示,β2-MG、CRP、LDH 均隨疾病ISS 分期增高而呈遞增趨勢,比較均具有顯著差異。經過1 個周期化療后比較,β2-MG、CRP、LDH 指標,比較化療前均具有顯著差異,提示β2-MG、CRP、LDH 指標可用于診斷分期和治療預后的效果。
綜上所述,MM 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C 反應蛋白及乳酸脫氫酶檢測標本取材比較方便、價格便宜,可以作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常規血液學檢查,能幫助有效提示患者的病情及預后,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