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
(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徐州 221000)
肺部磨玻璃結節多是由較高分辨率的CT 檢查發現,屬于早期肺癌的征兆,統計發現五分之四肺部磨玻璃結節會產生早期肺癌。肺部磨玻璃結節是指肺內的局灶性結節的密度變高,其密度無法遮蓋支氣管等,呈現出任意生長的趨勢。在炎癥以及菌類感染等病理中均可能會出現。肺部磨玻璃結節分為純型以及混合型。醫學研究發現,大多數早期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的預后狀況較好,五年生存率約為百分百。對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進行早期手術是常用手段,肺葉切除術往往是標準手段,但是會損傷切除很多健康的肺部組織。肺段切除術近年來也被用作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治療,患者術后情況良好。為比較肺葉切除術及肺段切除術用于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90 例肺部磨玻璃結節手術患者,其中54 例進行肺葉切除,36 例進行肺段切除。納入標準:(1)術前均行肺部高分辨率薄層CT 檢查,GGN 直徑≤2cm 且實性成分<50%的肺部GGN 手術患者;(2)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肺部GGN 直徑>2cm 或實性成分>50%;(2)嚴重的大腦功能失調患者。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存在可比性,見表1。
1.2.1 留置引流管時間及術后引流量
1.2.2 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對患者在接受手術的時間進行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對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統計。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1.2.3 出血量 記錄患者術中及術后出血量。
1.2.4 術后并發癥情況 統計術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肺段切除組患者在留置引流管時間及術后引流量與肺葉切除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留置引流管時間及術后引流量比較[n(%)]
肺段切除手術時間長于肺葉切除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肺葉切除組 54 159.23±46.52 8.22±2.12肺段切除組 36 173.70±33.11 8.25±2.33 t 9.14 0.062 P<0.05 >0.05
肺段切除組出血量與肺葉切除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出血量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出血量比較(±s)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肺葉切除組 54 57.74±65.23肺段切除組 36 56.91±64.27 t 0.060 P>0.05
肺段切除組并發癥發生率與肺葉切除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n(%)]
肺段切除術組在肺功能指標的表現均優于肺葉切除術組,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6。
表6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6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FVC(L) FEV1.0 FEV1.0/FVC(%) PEFR(L/s)肺段切除組組 36 2.02±0.35 1.68±0.19 77.68±7.39 3.28±2.19肺葉切除組組 54 1.51±0.35 1.18±0.22 62.23±6.12 2.63±1.25 t 8.59 11.23 12.11 2.13 P 0.00 0.00 0.00 0.00
肺部磨玻璃結節是指肺組織的密度升高呈現云霧狀的CT 影像構圖,感染、出血以及纖維化都可見肺部磨玻璃結節[1]。且肺部磨玻璃結節是肺癌的預警信號,百分之八十肺部磨玻璃結節都被診斷為肺腺癌。肺腺癌中,微浸潤性肺癌的預后情況較好,患者術后生存率非常高。對于肺部磨玻璃結節治療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2]。近年來在臨床上針對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治療是采取肺葉切除還是肺段切除也是具有很大爭議的一個問題,對于肺段切除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肺功能損害比較嚴重同時合并其他嚴重的并發癥,或者存在肺葉切除禁忌癥者;其次是經過影像學檢查可見肺內周圍發生的病變直徑≤2cm 的非侵襲性病變,或者可經病理診斷為原位腺癌切勿跟蹤隨訪一年以上被懷疑為高度惡性腫瘤,腫瘤倍增時間≥400d,或者切緣距離≥腫瘤直徑,經過快速病理檢測判定為切緣陰性。其次就是肺段切除的禁忌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如發生肺浸潤性腺癌且有著較高的惡性程度,其次就是術前經過檢查懷疑合并淋巴轉移的患者;或者病灶靠近肺門而且切緣較少,必須要首選肺葉切除;最后就是術中經病理檢查發現不能確定該癌癥是否為浸潤性癌。而且該手術項目對醫生的要求比較高,主要是該術式操作起來較為復雜,技術性更高,并且嚴格掌握該手術的禁忌癥和適應癥才能實施手術。因此,在實際的手術方面需要提前核實以上問題,并且結合患者年齡、身體情況判斷是否適合實施肺段切除的手術,而且術中要經過病理檢查核實切緣的大小,從而為下一步治療環節提供依據。
對于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的治療多是通過胸腔鏡進行,對于患者的創傷小且患者康復速度快[3]。如果結節大于百分之五十一般首選肺葉切除術進行手術治療。但是肺葉切除術對患者的健康肺部組織也一并切除[4],對患者的肺功能也產生了損害。而肺段切除術對患者的肺部功能損傷小,對健康組織的切除更少[5-6]。
結果表明肺段切除術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長于肺葉切除術患者,但住院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上肺段切除術患者與肺葉切除術患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肺功能指標顯示針對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患者實施肺段切除術效果更好,可避免術后發生大量的并發癥,也能促進機體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肺段切除術能夠減更好的保護肺功能,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