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占龍
(陽泉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山西 陽泉 045000)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臨床特征是機體的持續性的低氧血癥,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急癥。急性呼吸衰竭致病因素可有多種,除心源性導致的呼吸困難外,其余大部分是由于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障礙所致,對于呼吸衰竭患者的首要治療措施即有效的糾正患者機體的缺氧狀態、改善其呼吸困難癥狀[1-2]。對呼吸功能受損患者給予氧氣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機體的缺氧狀況,是對患者呼吸支持的重要的醫療手段。經鼻高流量氧療是一種新型的氧療技術,對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關疾病治療過程中,相對于其它氧氣治療手段具有一定的優勢[3]。本研究通過對輕、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經鼻高流量氧療,探討經鼻高流量氧療對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90 例因輕、中度急性呼吸衰竭就診于我院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45 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6 名、女性19 名,年齡47~79 歲,平均(62.73±7.2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 名、女性18名,年齡46~81歲,平均(64.12±7.31)歲,納入標準:(1)、年齡≥45歲 (2)、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輕、中度呼吸衰竭患者。(3)、患者血氣分析結果:100mmHg≤氧合指數<300mmHg,氧分壓(PaO2)<60mmHg。排除標準:(1)、極重度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2)、自主呼吸微弱或昏迷患者(3)、既往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治療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所有的入院患者給予緩解呼吸困難癥狀的治療,包括:(1)感染的控制:感染是呼吸衰竭產生或者加重的重要原因,入院時醫務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患者癥狀給予廣譜抗生素應用,后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控制患者的感染癥狀。(2)支氣管舒張劑的應用:患者處于急性發病期時氣道處于高反應狀態,酌情給予支氣管舒張藥物擴張支氣管,解除氣道痙攣。(3)維持疾病期間患者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在整個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療過程中,由于肺泡的通氣和(或)換氣障礙,往往伴隨著體內的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穩態的破壞,治療中應密切注意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穩態,對異常狀態進行及時糾正。(4)能量供應: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自身食欲的減退導致能量的攝入不足,且患者呼吸做功及發熱導致的能量消耗增加等,使機體處于負氮平衡狀態,造成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自身抗感染能力減退,因此治療期間應給予充足能量供應。對照組的氧療方式為鼻導管給氧治療。觀察組采用經鼻高流量氧療,采用經鼻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器,具體操作如下:(1)按照儀器說明連接相關管路,并定時查看管道通暢情況,發現管道阻塞及時處理。(2)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適應濃度及濕度的氧氣吸入,并根據患者的癥狀恢復情況動態調整氧氣吸入的參數。(3)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氣道的通暢。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呼吸頻率及心率指標變化,留取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并記錄血氣分析的各項結果。采用 Borg 疲勞量表評價患者的呼吸困難的程度,分值越低,說明癥狀越輕; 對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后患者的舒適度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舒適度越高。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及心率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呼吸頻率及心率對比(±s,次/min)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呼吸頻率及心率對比(±s,次/min)
組別 n 呼吸頻率 心率觀察組 45 19.38±2.35 78.57±8.17對照組 45 23.56±3.08 90.32±9.51 P 0.00 0.00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的各數值(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PH 值)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分析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分析對比(±s)
組別 n 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 pH觀察組 45 79.35±7.81 34.08±3.36 96.03±3.35 7.39±0.04對照組 45 64.72±6.54 44.42±4.63 88.17±4.05 7.34±0.06 P 0.00 0.00 0.00 0.034
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緩解程度,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Borg 評分和舒適度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Borg 評分和舒適度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Borg 評分 舒適度評分觀察組 45 2.31±0.17 46.34±7.13對照組 45 3.02±0.31 57.47±8.49 P 0.026 0.00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起病急驟,疾病進展速度快,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對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療,呼吸支持可以極大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促進氧氣進入增加肺通氣量,降低患者的氣管插管的概率[4]。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對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一般的鼻導管吸氧或者無創的面罩吸氧等沒有對氣體進行增溫處理,對氣體加濕作用也僅僅是通過濕化瓶裝置內的滅菌用水,對氣體的加濕作用不充分,也限制了氧氣的流速及患者對于治療的適應性[5]。當患者吸入這種溫度較低以及濕化不充分的氣體時,會對呼吸道黏膜及纖毛的擺動功能造成損傷,出現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充血水腫、纖毛運動的減弱,導致呼吸系統產生的分泌物無法正常排出[6]。經鼻高流量氧療能夠調節氧濃度,從而能夠使進入體內的氣體濃度保持恒定,高流量的氣體進入呼吸道后,對鼻咽部解剖性小腔隙形成沖擊作用,增加了肺泡內氣體交換量,由于氣體的正向壓力作用,減少了患者吸氣時的做功量。持續的濕化效果以及恒定適宜的氣體溫度,對鼻腔和氣管具有濕潤作用,避免了干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導致的痙攣效果,減小了氣道的阻力,增加了氣體的有效交換,促進了肺部氣體的氧合作用[7-8]。本研究中,采用高流量氧療的患者組治療后的呼吸頻率及心率、動脈血氣分析結果以及Borg 疲勞量及患者的舒適度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經鼻高流量氧療治療輕、中度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機體的氧合功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疾病的預后,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