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斌 杜世華 晁榮 張閆斌 朱生東(通訊作者)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 甘肅 蘭州 730050)
高發群體為兒童的川崎病是指患兒全身中小血管及冠狀動脈出現炎癥[1]。患兒患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兒冠狀動脈會出現損傷,可引發冠狀動脈擴張,乃至出現血栓、動脈瘤等,會對患兒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也會給患兒家庭帶來心理負擔與經濟負擔。如何有效用藥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是目前研究熱點[2]。研究表明雙聯抗血小板療法對于強化抗血小板聚集具有較好效果,本文探究對小兒川崎病患者使用雙聯抗血小板療法的臨床價值。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病歷齊全的川崎病患兒84 例,按用藥方式差異性分為人數各為42例兩組。排除治療依從性差、不能嚴格按照醫囑使用藥物者,排除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統疾病、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遺傳病、受過嚴重外傷、血液疾病、急性炎癥、腫瘤或傳染病的患兒,排除對本次用藥存過敏反應或近期使用過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兒;排除對治療不認可或因各種原因導致中途退出治療的患兒。患兒家屬均知曉用藥方案并同意接受治療,并能積極配合服藥。實驗組平均年齡(3.3±1.3)歲,男22 例,女20 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8±1.5)歲,男女各21 例。基礎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能夠用于本次研究比較。
兩組小兒川崎病患者在急性發病期均使用阿司匹林(規格:0.3g,國藥準字H41023180)和丙種球蛋白(規格:5%2.5g/50ml/支,國藥準字SF20023011)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和自身體重及對藥物耐受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確定使用劑量并行對癥治療。退熱后行規范法化抗凝用藥,對照組按照每天3 ~5mg/kg劑量的阿司匹林進行持續性治療,實驗組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礎上按照每天1mg/kg 劑量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規格:25mg(以C16H16ClNO2S 計),國藥準字H20000542)治療。兩組患者出院后持續用藥時間根據患兒病情確定,患兒臨床癥狀消失且ESR 正常后可再連續用藥2 個月后停止藥物使用。
1.3.1療效評價[3]。對患者差異化用藥前后機體血小板計數、IL-3、IL-6、NF-κB p65 蛋白和MMP-9 變化情況進行記錄。
統計學軟件SPSS19.0 處理數據,服藥前后血小板計數、IL-3、IL-6、NF-κB p65 蛋白和MMP-9 等指標用(±s)和t 檢驗,P <0.05,有意義。
兩組小兒川崎病患者經不同用藥獲得療效有差異,加用氯吡格雷實驗組治療效果較好,包括血小板計數、IL-3、IL-6 在內的各項指標數值變化程度好于僅使用阿司匹林的對照組(P <0.05)。此外,兩組患者NF-κB p65 蛋白和MMP-9 等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兩組患者相關指標組間差異不顯著(P >0.05),見表1。
小兒川崎病發病因素復雜,病因尚不明確,但認為和患者血管炎癥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導致血小板激活后發揮功能時出現聚集引發血管損傷有關[4-6]。嚴重時,粘附在血管內壁的聚集血小板可使患者冠狀動脈出現病變。雙聯療法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免疫炎癥反應使得患兒疾病癥狀得到緩解[7-8]。結果表明,小兒川崎病患者在急性發熱期緩解后使用阿司匹林藥物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行持續性治療可取得比單用阿司匹林更顯著的治療效果(P <0.05);兩組小兒川崎病患者治療前血小板計數、IL-3、IL-6 等指標大致相近(P >0.05),治療后的實驗組小兒川崎病患者相關指標改善效果較好(P <0.05),表明雙聯療法遠期治療效果較好。有研究表明,川崎病患者NF-κB p65 蛋白和MMP-9 水平會在急性發病期出現急劇升高的現象,當患者疾病恢復至穩定期后,上述指標將恢復至正常水平。這是因為NF-κB 轉錄因子將會參與炎性因子分泌調節并使得患者出現川崎病,因而,可根據用藥后對為NF-κB 轉錄因子抑制情況作為川崎病治療的新方向,通過阻斷NF-κB 達到抑制下游炎癥反應水平,從而實現川崎病治療。若川崎病患兒冠狀動脈結構遭到破壞并被大量炎癥細胞浸潤后,可導致患兒血清中MMP-9 這種基質金屬蛋白酶蛋白酶水平大量增加。這與本研究研究結果相似,NF-κB p65 蛋白和MMP-9 在用藥治療前與用藥治療后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表明用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上述指標,表明用藥有效性。本研究表明對小兒川崎病患者治療時采用雙聯抗血小板療法的優越性。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IL-3、IL-6 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IL-3、IL-6 比較(±s)
治療后MMP-9(μg/L)實驗組 42 349.41±41.93 133.31±13.39 219.24±60.93 123.31±19.39 197.41±21.93 73.31±6.39 0.49±0.18 0.20±0.08 767.41±121.93 173.31±52.39對照組 42 349.30±41.03 144.73±16.48 222.30±63.03 137.73±25.48 203.30±22.93 86.73±8.41 0.46±0.20 0.22±0.07 743.30±129.14 180.73±68.41 t 0.0122 3.4855 0.2262 2.9187 1.2031 8.2342 0.7226 1.2193 0.8798 0.5581 P 0.9903 0.0008 0.8216 0.0045 0.2324 0.0000 0.4720 0.2262 0.3816 0.5783組別 例數 治療前血小板計數(109/L)治療后血小板計數(109/L)治療前IL-3(ng/L)治療后IL-3(ng/L)治療前IL-6(ng/L)治療后IL-6(ng/L)治療前NFκB p65 蛋白治療后NFκB p65 蛋白治療前MMP-9(μg/L)
綜上所述,對小兒川崎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雙聯抗血小板療法可取得較好治療效果,能夠避免血小板出現聚集情況,可以保證平均血小板體積處于較低水平,能夠降低患兒冠狀動脈出現病變的風險,該種治療方案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