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琴
(溧陽市中醫醫院急診病區 江蘇 溧陽 21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慢性病的一種,屬于肺部疾病,具有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特征,并呈持續性發展狀態,可以進行預防和治療[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人類健康具有嚴重威脅,尤其是急性發作期后,肺功能持續衰退,嚴重者會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十分必要。本文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中西醫結合方式進行治療和護理,并對治療和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2019 年1—12 月我院納入的3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研究,按照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個組別,對照組15 例,研究組15 例。對照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12 例、3 例;年齡63 歲~92 歲,平均年齡(74.15±3.78)歲;體重57 ~79kg,平均體重(69.11±6.23)kg;病程4 個月~8 年,平均病程(2.36±1.47)年;臨床分級Ⅱ級、Ⅲ級、Ⅳ級,例數分別為5 例、5 例、5 例;合并肺部紋理增多、合并肺炎例數分別為8 例、7 例;中醫辨證分型:痰濁阻肺型、痰熱郁肺型、肺陰虧虛型、痰濕蘊肺型,例數分別6 例、5 例、3 例、1 例。研究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11 例、4 例;年齡64 歲~91 歲,平均年齡(72.27±5.96)歲;體重56 ~80kg,平均體重(70.22±5.14)kg;病程3 個月~9 年,平均病程(3.84±0.59)年;臨床分級Ⅱ級、Ⅲ級、Ⅳ級,例數分別為6 例、3 例、6 例;合并肺部紋理增多、合并肺炎例數分別為9 例、6 例;中醫辨證分型:痰濁阻肺型、、肺腎兩虛型、痰熱郁(蘊)肺型例數分別為6 例、5 例、4 例、所有患者和家屬均了解本研究內容和意圖,并同意進行該項研究;本研究已經通過我院相關醫學倫理組織審批。經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可以進行對比。
對照組:為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具體方式為:治療:為患者進行氣道維護、吸氧、營養支持、解痙、吸痰、平衡水電解質、抗生素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可為患者服用多索茶堿片和鹽酸氨溴索片進行藥物治療,多索茶堿片每天兩次,每次0.1g,鹽酸氨溴索片每天三次,每次10mg。也可服用甲潑尼龍用于抗炎平喘,熱毒寧用于清熱解毒,奧美拉唑用于抑酸護胃等。同時使用布地奈德混懸液2ml 與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2.5ml 和NS2ml進行霧化吸入,每天兩次,普通吸氧每分鐘2L,面罩吸氧每分鐘8 ~10L,如有需要可進行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并按照患者病情進行心電監護。護理:為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方式包括:①心理護理:創建良好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為患者精神狀態、性格特征、負面心理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有針對性的為患者做心理輔導,并耐心解答患者疑慮,主動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引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健康教育:為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家庭氧療和康復鍛煉的重要性,通過集體宣教、個性化指導、宣傳手冊等不同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協助患者改正錯誤生活方式,減少疾病誘發因素,提升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囑定期患者進行復診,若患者產生憋喘、氣短、乏力等癥狀要及時就診。③氣道護理:按照無創正壓呼吸機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治療,對患者口腔環境進行護理,確保口腔干凈衛生,保持氣道濕化,呼吸順暢。④環境護理:為患者病室環境進行清潔、消毒,確保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加強對患者的背部進行防寒保暖干預。寒喘、虛喘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提升室內溫度,熱喘患者要避免直接吹風,復感外邪。⑤飲食護理: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熱量和水分,食物以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的為主,禁止食用酒類、豆類等產氣食品,并堅持少食多餐原則,同時控制合并心衰、水腫患者的飲水量,防止對心肺功能形成負擔。⑥并發癥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臨床癥狀等狀況,若患者產生呼吸困難、四肢厥冷等喘脫癥狀,要馬上為其進行吸氧、吸痰操作,并告知醫生,協助處理。⑦起居護理,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風寒,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不能過度勞累,要按照身體素質情況采取不同的運動方式加強肺活量。有慢性缺氧者,要進行長期氧療。叮囑患者隨身攜帶急救氣霧劑。
研究組:為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具體方式為: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中藥進行治療,痰熱蘊肺者,選用清痰熱、止咳平喘類中藥;痰濁阻肺者,選用化痰降氣類中藥;脾胃兩虛者,使用滋陰潤肺、補肺補腎、降氣平喘類藥物。中藥每天一劑,水煎400ml,分兩次飯后溫服[2]。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為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具體內容為:①為腹脹、便秘患者進行中藥封包、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護理,中藥封包選取神厥穴,耳穴,埋籽采用大腸、小腸、肺俞進行,穴位按摩以足三里、中腕、下腕三個穴位為主,每個穴位按摩三分鐘,每天1 ~2 次。②指壓穴位,為患者拍背排痰時,配合天突、列缺等穴位的指壓操作,可以促進排痰,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③為咳喘患者進行穴位貼敷,選取穴位為天突、膻中、肺俞,每個穴位貼敷10 分鐘,兩天一次,連續貼敷三個月[3]。
觀察患者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相關指標水平情況。臨床療效包括顯效、有效、無效三方面;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方面;相關指標水平包括氧合指數、動脈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心率、呼吸頻率五方面。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相比[n(%)]
表2 兩組相關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相關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氧合指數 動脈氧分壓 二氧化碳分壓 呼吸頻率 心率研究組 15 328.37±13.63 90.33±6.39 42.94±5.48 19.49±1.59 82.89±3.59對照組 15 297.93±3.54 70.31±6.99 62.76±6.99 26.21±2.31 98.31±5.01 t 8.3718 8.1871 8.6425 9.2808 9.689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兩組相關指標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相比[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通氣障礙,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臨床治療中,常以西醫治療方式為主,如解痙、抗感染等西藥治療。西醫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癥狀程度,但根治效果并不理想,隨著中醫理念的盛行和應用,中醫治療方式逐漸被醫患接受和應用,中醫治療方式在慢性疾病治療中占據越來越高的地位[4]。中醫治療中,慢阻肺湯的中藥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抗炎鎮咳等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肺血管損傷,對患者癥狀緩解具有顯著效果。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遷延難愈,為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進行完善的護理措施干預必不可少,對病情的控制至關重要。臨床常規護理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有效控制,但對患者腹脹、便秘等臨床癥狀依然需要進行中醫特色護理干預。中醫辨證護理以整體、辯證論治為指導原則,為患者做綜合評估,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如食療、穴位刺激、艾灸、灌腸等,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癥狀,減少機體損傷,提升機體防御力,發揮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5]。
綜上所述,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和護理,可以提升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但本次觀察例數偏少,要證實這一結果,還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