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劉維文
(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一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病癥,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1]。腦部異常缺血或出血可致腦卒中疾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進而喪失一定身體功能,表現處失吞咽困難、思維遲鈍、口眼歪斜、記憶力減退等癥狀[2]。腦卒中不僅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還會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3]。腦卒中患者需面臨各類并發癥、抑郁焦慮等一系列問題。自我調節護理模式通過調動患者自身潛在能量,讓患者主導自身行為,使患者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提高其自我管理和康復的自覺性,護理效果顯著[4]。故本院特以2017 年12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122 例腦卒中患者為對象,開展自我調節模式聯合健康教育在該癥住院患者恢復期護理干預中應用價值的專項研究,總結如下。
選取2017 年12 月—2020 年5 月在我院進行腦卒中治療的122 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待對象入院后,均由主管醫師及護士對其自身及家屬針對治療及干預細節、效果予以了詳細的醫學解釋,在遵循對象自主自愿的原則上予以分組,均分為對照與觀察兩組,每組61 例。對照組中30 名男性,31 名女性,年齡55 ~75 歲,平均年齡為(65.25±5.30)歲;觀察組中31 名男性,30 名女性,年齡54 ~76 歲,平均年齡為(65.31±5.47)歲。納入標準:①對象經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有關腦卒中疾病診斷標準,并經CT 和MRI 等相關影像學檢查;②對象生命體征平穩,處于恢復期;③對象無嚴重全身性疾病和其他器質性疾??;④對象無精神障礙,意識清晰。自研究開始時,所涉研究內容均得到對象及其家屬的同意,同時也具備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對象基線資料對比結果不具有顯著差異(P >0.05),均衡可比。
予以對照組常規干預措施:①健康宣教:待患者入院時便為患者講解各類常規檢查的重要性,并就疾病的相關病癥問題及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問題進行闡釋,告知各類檢查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入院的常規檢查;②飲食護理:為患者指定清淡飲食的食譜,堅持少油少鹽高蛋白原則;③分發宣傳手冊:將腦卒中健康知識及護理方法裝訂成冊,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由責任護士對手冊內容進行講解,單次20 分鐘,每周1 次。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對象實施自我調節模式聯合健康教育護理,具體如下:①樹立意識:待患者入院時詳細詢問患者對腦卒中恢復期覺得認知,并掌握患者對自我調節的態度,通過列舉成功案例,逐步引導患者參與自我調節護理;②重視康復訓練:讓患者及其家屬明確康復訓練的必要性,并調動患者自我康復訓練的積極性;③提高患者參與度:重視患者在自我調節模式中的重要性,改變以往高油高糖及吸煙酗酒的不良習慣,樹立積極康復鍛煉意識,明確患者的護理責任;④鞏固信心:鞏固即將出院患者自我調節長期實施的信心,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康復期問題;⑤按時反饋:需記錄患者每周的飲食、運動、康復行為,并定時反饋進行評估[5]。
采用綜合生活質量評定問卷(GQOLI)評價兩組對象干預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具體包括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物質生活及社會功能等四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優異。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干預,觀察組對象就心理健康、物質生活、軀體健康及社會功能4 項生活質量評分上分別優于對照組,且優越程度呈現顯著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對象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對象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心理健康 物質生活 軀體健康 社會功能觀察組 61 78.91±3.36 72.28±3.73 79.57±3.24 59.84±2.45對照組 61 67.61±3.32 63.15±3.65 68.84±3.71 51.36±2.32 t 26.279 19.141 25.855 27.006 P 0.001 0.002 0.001 0.001
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飲食習慣的變化,我國腦卒中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患者高達250 萬且逐漸呈年輕化趨勢,是目前較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腦卒中后遺癥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還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并加大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6]。近年來,隨著護理理念的不斷強化,人性化護理模式不斷開發,新型自我調節模式始終堅持“患者行為”為中心的原則,并以調動患者調節積極性為目標,達到改善其運動功能,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的效果。全新自我調節模式認為,個體對疾病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主觀情緒、患者對疾病治療過程及目標的了解、既往病史經驗等因素的影響[7]。因此,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需從根本上讓患者主動認識疾病,調節面對疾病的心態。而腦卒中患者多處于不良心理的應激狀態,對腦卒中疾病治療存在負面情緒,依從性不高,導致護理效果降低。因此,提高腦卒中患者護理效果,促進患者恢復,應選擇能調動患者自主護理依從性的護理模式[8]。而就本次研究中,經自我調節聯合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干預的觀察組4 項生活質量評分(78.91±3.36;72.28±3.73;79.57±3.24;59.84±2.45)分別優于對照組(67.61±3.32;63.15±3.65;68.84±3.71;51.36±2.32),且優越程度呈現顯著統計學差異(t/P:26.279/0.001;19.141/0.002;25.855/0.001;27.006/0.001)。充分提示患者在自我調節積極性增強后,可自發改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并積極康復訓練,故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恢復期住院患者中實施自我調節模式聯合健康教育模式的護理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颊叩淖晕艺{節積極性明顯加強,可有效改善其運動功能,幫助患者快速送入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