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洌萍
(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醫院 四川 涼山 615000)
處方規范是合理用藥的前提,國家衛健委于2018 年頒布了《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要求臨床用藥時處方需在審核后才能進入下一環節[1],臨床藥師成為藥方審核的首要負責人。文獻報道,我國處方不合格率為17%-37%,因不合格用藥死亡患者事故約占1/3[2],由此可見處方規范化的重要性。如何提高用藥的安全性,促進臨床藥師轉型而更好的服務于臨床是目前藥學發展的重要領域,處方前置審核是最近幾年醫療機構開展的新型工作模式,多篇文獻報道了處方前置審核的優勢[3],但也同時存在一定的問題,本項研究分析我院實施處方前置審核前后處方的質量,探討處方前置審核的開展模式,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門診、急診處方608247張為研究對象,2019 年11 月份我院開始實施處方前置審核模式,前置審核前處方為對照組共324135 張,前置審核系統開始啟用后處方為觀察組共284112 張。
臨床藥師根據《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中國國家處方集》、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現行版)》等資料完善審方系統,臨床醫師處方開具完成后提交系統,系統將對其進行自動審核,處方如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合理現象,將自動攔截處方,該處方不能進入系統,如處方存在安全風險系統會自動提交至審方藥師,藥師再對藥方進行審核。處方無安全隱患則進入發藥系統進入下一階段,對于沒有通過審核的處方系統會退回至開方醫師進行修改,臨床醫師根據審核意見進行修改,如臨床醫師繼續提交則系統會給審方藥師留出干預時間,一般為30 秒,然后再向醫師提交干預信息,如30 秒不能完成操作則與臨床醫師電話溝通,說明情況后要求醫師對其修改。
對照組不合格處方40837 張,觀察組13905 張,不合格處方種類包括診斷與用藥不符、用法用量不適宜、遴選藥品不適宜等7 類,觀察組各類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比較全院10 個重點學科兩組不合格處方發生率,觀察組10個重點科室共出現不合格處方10294 張,對照組共35762 張,觀察組各科室不合格處方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2。
處方前置審核環節處于審核時間與繳費之間,經系統審核通過后,開方醫師打印后將處方交給患者繳費,然后去門診或急診藥房取藥[4]。當醫師開具處方提交系統后前置審核大約需時0.2s,當出現用藥警示時需要臨床醫師進行修改,如醫師未做修改仍繼續提交系統則轉入臨床藥師人工審核,人工干預預留時間為30 秒,如人工審核通過也可進行處方打印。信息化管理是實現處方前置審核的前提,可大大提高臨床用藥管理的有效性[5]。臨床醫師開具處方如有不妥之處,臨床藥師可通過系統自動篩查后與臨床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避免了潛在用藥風險的發生。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為臨床藥師與臨床醫師之間建立了流暢的網絡交流平臺,大大減少了以往因處方不合格而使患者多次往返與診室與藥房間的事件發生,對于不規范處方藥師和醫師之間可通過審核系統或電話等通訊模式直接溝通,而避免了患者被動參與的現象,有利于醫患關系的正向發展。
表2 兩組處方全院重點學科比較
不合格處方的種類有診斷與用藥不符、用法用量不適宜、遴選藥品不適宜、聯合用藥不適宜、給藥途徑不適宜、用藥人群不適宜、重復給藥等多種類型,分析臨床藥師與醫師見出現意見相左的原因主要有:1、患者信息掌握不同,醫師在開診過程中與患者直接交流,獲取信息較為全面,可詳細了解患者的用藥史及病史,而審核藥師則對患者信息掌握較少,只能從臨床診斷去判定藥品選擇、藥品配伍、藥量使用是否符合規范。2、視角差異,臨床藥師是以藥物的角度看待問題,而臨床醫師是以疾病的角度看待藥物使用,經過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后對現有的藥物使用方式不能滿足患者治療目的時,臨床醫師多會采取超說明書的方式對患者使用藥物。3、共作用時問題,臨床醫師接診患者時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用藥時和病史,而臨床藥師僅有30 秒的時間對使用藥品是否規范做出判斷,這對審核藥師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審方藥師人員短缺不能滿足診療高峰期需求。4、軟件局限性,軟件雖然在設定初期盡量考慮用藥的合理性與多樣性,但在處理多變量數據時仍然存在眾多不足之處[6]。
處方前置審核可根本上改變門診、急診處方審核方式,其工作優勢有以下幾點:1、提高藥師工作效率,審方藥師相對全院門診接診次數顯得人員十分短缺,且因工作年限、學歷、經驗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藥師的業務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人工審方會出現標準不統一的現象,而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可顯著減少藥師需求,可對醫師開具的處方進行快速、自動審核,待醫師執意提交時才由藥師進行審方,這樣系統可處理大部分相對簡單的不當之處,同時也賦予藥師更多的時間去斟酌藥方是否真的不規范,可從容與醫師進行溝通交流,降低用藥的風險。2、系統在設定之處參考國內外現行使用的多部藥學相關著作及說明書,系統可直接彌補藥師知識盲區,使藥師在實際工作中減少因自身知識缺陷而導致誤判。3、重在前置,在患者繳費前對處方進行審核,能更為主動的提示臨床醫師用藥的不妥之處,臨床藥師提前進行干預可減少患者眾多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在醫師未行實質出錯之前而進行交流,可避免用藥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用藥安全。本項研究中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啟用后,處方質量較前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為臨床藥師和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對于不合格藥方院方單方面溝通解決,減少患者被動參與而往返于門診藥房間之間的幾率,提高了用藥的安全性,融恰了醫患關系,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