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芝
(山西省孝義市教育科技局教學研究室 山西孝義 032300)
2014年3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了“核心素養體系”。劉恩山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設計的指向標,是教學目標的“抓手”;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學科課程中的分解和落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生物課程(2011年版)》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作為命題者,我們只有真正找出適合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落腳點,才能正確評價學生是否能夠在完成某項具體任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并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獲取信息、識別信息和處理信息,以期待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善于發現身邊關于生物學的信息并作出準確判斷和處理。
(一)選擇題(略)
(二)實驗探究
例:(孝義市14-15學年第一學期七上期末) 請據圖填空:

晨練時,亮亮和媽媽來到勝溪湖森林公園。公園里空氣很濕潤,他知道葉子可以通過圖三中[ ]________圍城的空腔[ ]______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就張開,水分就會通過它而散失。
為了弄清楚葉片的結構,亮亮采集了幾片新鮮葉子,去向老師請教。上午,亮亮和老師來到了學校的實驗室,制作了葉片橫切面的臨時_______,并把它放到顯微鏡下觀察,請你幫亮亮完成實驗:
1.取送顯微鏡的正確方法是:右手握住[ ]_______,左手托住[ ]______。
2.若將圖二中的物像A移動到視野中央,需向_______移動裝片。
答案:3保衛細胞;2氣孔;切片;1.③鏡臂;⑤鏡座;2.左。
解讀:科學探究是《生物課程(2011年版)》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科學探究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式。在紙質測試中,教師想要體現科學探究,就要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例題可利用孩子們游玩的情境,一是引導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二是引導學生思考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關系。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要有意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敢于探究以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這將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本題從情境中考查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如正確使用顯微鏡、葉片的結構以及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的原理,而最后一空的填寫具有開放性,旨在引導學生從“社會責任”的角度運用生物學知識作出理性判斷,從而關愛生命。
(三)識圖題
例:(孝義市16-17學年七下期末)今年5月21日,酷騎共享單車進入孝義,掀起一股綠色旋風。為了節能減排,17歲的小明選擇騎共享單車去奶奶家。

1.小明騎車時看到一輛汽車由遠而近駛來,主要是由于甲圖中①______的調節作用,使物像落在③______上,最終在______形成視覺。
2.行駛到路口時,發現紅燈立即剎車,完成此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甲圖中的[ ]內(填字母)。
3.由于騎行不穩,小明的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請寫出膝跳反射完成的基本途徑:⑨→→⑧。(用數字,字母和箭頭表示)
答案:1.晶狀體;視網膜;大腦(或大腦皮層、大腦的視覺中樞);2.A;3.⑦→B→⑥。
解讀:本題利用我市出現的新生事物,即共享單車作為情境材料,借此設計騎車過程中的種種情節,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利用生物基礎知識,并通過識圖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其識圖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為了達到個人目標,借助個人知識與潛力有效參與社會所需的理解、應用和反思書面材料的能力。生物試題的制定同樣需要在材料中滲透,以考查學生不同的閱讀理解水平,促使其最終形成閱讀素養。
例1:(孝義市16-17學年八上期中)天津濱海濕地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條件,是東亞至澳大利亞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遷途停歇和覓食地,也是大量水鳥的越冬地。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中有兩條途經天津。2016年國慶期間,護鳥志愿者在天津、唐山兩地巡查共發現兩大片非法捕鳥區域,解救活鳥近3000只,掛網死鳥5000余只,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1.從行為的獲得途經來看,遷徙是鳥類的______行為。
2.遷徙的鳥類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我們在探究“鳥適于飛行的特點”時會發現:鳥的體形呈______型,可以減少空氣的阻力;前肢變成______;在鳥類的肌肉中最發達的是_______,這與飛行時拉動兩翼運動有密切關系;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______與肺相通,起到輔助呼吸的作用;鳥類的長骨中空,骨較輕,可以______,有利于飛行。
3.鳥類體溫高而______,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分布范圍。
4.針對資料中提到的捕鳥行為,請你寫一條倡議:______。
5.下列四種動物中,與鳥類的受精方式最接近的是( )
A.蛇 B.大鯢 C.中華鱘 D.青蛙
答案:1.先天性;2.流線型;翼;胸肌;氣囊;減輕體重;3.恒定;4.保護鳥類,人人有責;請我們一起來保護鳥類;鳥類是我們的好朋友,請我們用行動保護鳥類。(只要合理即可);5.A。
解讀:教師可借助微信平臺中騰訊新聞的內容作為背景材料。這種數據真實、可靠,對學生而言,具有新穎性、科學性和真實性。學生要在理解鳥的結構特點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材料理解結構和功能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另外,學生還可根據材料中的數據認識到非法捕鳥對鳥類的物種以及生態環境的危害。在形成生命觀念的同時,學生還能學會尊重事實,并依據事實進行理性分析和批判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