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莉珍
摘? ? 要:抗震性是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設計人員只有本著科學的設計原則,力求工程結構設計的簡單化、科學性,選用輕質、高強度、材質均勻的結構材料,才能增強土木建筑結構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提高其抗震效果。本文對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問題分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措施
1? 前言
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加強抗震方面的功能設計,能夠讓土木工程結構具備更高的抗震性能,讓土木工程結構具備更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使其在面對地震災害時受到的損害降低,從而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 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性設計原則分析
2.1? 簡單化原則
較之于復雜的結構設計,設計越簡單反而越能夠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這主要是由于簡單的設計可以更準確的開展力學計算,對結構的平衡性進行有效的控制。若設計過于復雜,就容易忽視一些設計上的細節問題,從而降低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此外,復雜的設計也會致使建筑工程在地震發生時由于力學傳遞因素而出現嚴重的破損。簡單的設計可以有效的避免這些問題,進而把地震帶來的不良影響控制到最低。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讓結構體系簡單化,不可以過于追求那些復雜的設計,不然會導致相應的損失。
2.2? 整體性原則
建筑結構設計主要是為了切實有效的提升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若局限于一些地方,就會使得建筑在地震的影響下出現損壞問題,所以應該切實把握建筑的整體結構,在這一基礎上開展規劃設計工作,在設計時應該對各個區域進行合理布置,有效的增強各結構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并且切實把握各個區域的特點開展設計工作。除此之外,在抗震設計時應該對那些可能會影響建筑穩定性的因素予以控制,使得建筑整體設計要求與抗震性能要求相符。
2.3? 抵抗性原則
為了較好促使土木工程結構能夠在地震作用下具備理想的穩定性效果,必須要促使其自身結構體系能夠有效抵抗地震作用力的威脅和影響,這也就需要盡可能促使相應土木工程結構應該能夠圍繞著抵抗性能力進行有效設計。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時,實現構建較為理想的抵抗力,進而也就能夠促使其在發生地震時發揮出相應的抵抗效果,這也就體現出了較為理想的預防性效果,需要進行重點關注。當然,為了較好提升其自身的穩定性效果,這種抵抗力的設置不宜過大,需要保障其自身結構體系力學的平衡性效果。
3? 土木工程結構中抗震的措施
3.1? 合理選擇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選擇在土木建筑設計中起到最基礎的作用,一個最優的土木結構設計如果在建筑材料選擇上出現了問題,此結構將無法應用于實際。但無限加大材料自身的強度等級無疑也是不科學的,首先,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其次,高強度的建筑材料必然會有著更大的體積與質量,使得建筑失去了它本身的美感。鋼筋材料是土木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材料,因此對于土木建筑抗震性能好壞直接在于鋼筋材料的質量。由此對于這一決定因素,在進行實際的土木建筑設計與施工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結構要求以及設計要求來確定鋼筋的性能參數以選出對應型號的鋼筋。再給土木建筑結構進行鋼筋選型時需要充分考慮結構不同方向的受力情況,也同樣需要考慮到材料的抗震系數。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到建筑成本的因素最終才能選擇出最為合適的鋼筋材料。
3.2? 合理設計土木建筑結構
土木建筑結構的設計同樣是建筑物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對土木建筑的抗震性能提高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可以滿足建筑在外形美感的要求。土木建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作,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①需要考慮土木建筑所要用到的場地,然后需要根據土木建筑需求并收集相關的地震資料,充分分析綜合因素并作出評價,應該做到趨利避害,而這些前期工作對后期建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②要保證建筑物自身的地震災害防御功能提高土木建筑自身的結構強度及剛度和穩定性。在土木建筑結構設計時應該從簡設計,遇到不規則構造時應該采用合理加強措施。在主要承力部位也需要采用合理加強措施,并且充分考慮到使用抗震結構來提高土木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非承力結構可以以減輕體積和成本為目的來設計。
3.3? 合理利用隔震消能減震的原理與結構
從已有的科學依據得知,隔震體系能夠減弱地震對結構產生的影響,它是將結構的自振周期變長而實現的。在進行減震結構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各種地震發生實際案例。已有事實證明土木建筑在使用了隔震體系后對地震的損害抵抗作用有明顯提高。隔震體系采用了大量的橡膠隔震支座和阻尼裝置,這樣的隔震體系具有很長結構自振周期,從而減少水平地震作用,可以有效達到預期的防震效果。
3.4? 加強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
抗震防線的設計可以在地震發生時為人們提供逃生的機會,因此在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方面要加強抗震防線的設計。在設計的時候需要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場地和部件,其次要嚴格把控抗震材料的質量,從而保障防線的質量,進而提高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梢源蟠蟮木徑獾卣鸬臎_擊力,還可以盡量的降低地震的破壞力,從而減輕地震帶來的損失。
3.5? 以抗震等級為依據進行抗震性設計
對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抗震的等級,根據這個等級進行等級的劃分,可以有效地節省資源,同時保障工程結構的性能。根據抗震的要求,要分別處理結構中的梁與墻等個結構。當發生地震時,要使得土木工程的結構滿足建筑的防護標準。在混凝土的設計和建設中要保證期在面臨高烈度的地震時保持較好的承載力和延展性,從而保障工程結構的完整性,使得工程結構的每一個環節與部分都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在設計土木工程結構時首先應該保證結構中的每一個節點不能夠被破壞,因此,結構設計要使得同一個層之間的柱更好地承受地震帶來的作用力。結構中要保證梁與柱端之間的塑膠性,這才能提升抗震性的有效體現。
3.6? 做好結構計算分析工作
在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設計過程中,相應的計算分析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這種計算分析主要就是為了有效明確相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具體穩定性效果,尤其是對于力學相互作用,更是需要進行準確把關。在這種力學計算分析中,可以借助于一些較為先進的計算機軟件和模型結構進行處理,其不僅僅能夠幫助設計人員較為準確計算所有的數據信息內容,還能夠較好提升其問題考慮的全面性效果,有效規避在土木工程結構計算分析中出現的遺漏問題。
3.7? 優化設計土木工程的細部結構
細部結構作為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具有突出的薄弱性特征,因此其抗震能力往往能一定程度上代表整個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再加之細部結構在計算過程中存在著較為復雜的影響因素且落實起來容易出現誤差,因此極易在設計及建設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使得整個土木工程建筑實際建設情況與結構設計并不相符,從而導致整個建筑工程的穩定性及抗震能力的降低,形成安全隱患。因此,在設計者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對細部結構進行充分地了解,并將其作為設計及優化過程中的重要考慮因素,避免地震發生時由于細部結構的缺陷造成整個建筑結構的破裂甚至坍塌。
總之,伴隨著現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速率的逐步加快,近年來,土木工程的數量及規模越來越大。為了保證筑結構的性能和穩定性,在進行土木工程施工期間,應合理設計其結構,從而提高建筑項目整體的抗震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帆.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對抗震問題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25).
[2] 孫一丁.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對抗震問題的分析[J].散裝水泥,2019(3).
[3] 路暢.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問題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31).
[4] 張廣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化工管理,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