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們的生活觀念、意識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現如今,我國居民的環境意識大幅度提升,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提高,這對建筑行業的發展產生的顯著的影響。為了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在現代建筑室內環境設計中,生態設計理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將探討生態文化背景下的室內環境設計原則以及具體要點,希望可以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
關鍵詞:生態文化;室內環境設計;原則;節能環保
1? 前言
為了有效解決長期以來我國建筑室內設計存在的弊端,迎合人們居住觀念的變化,人們開始從設計理論、思路以及實踐方面入手探索更加綠色科學的手段,于是催生出了綠色生態室內設計。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生態化室內環境和設計將是未來建筑室內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代表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大趨勢。因此探討生態文化與室內環境設計具有積極意義。
2? 生態文化及其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體現
2.1? 生態文化簡述
生態即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可以解釋為生物在目前其所在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生態的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具體分為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兩部分。縱觀人類的發展進程,始終和自然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在進入工業時代后,人們對自然的所求已經超出了自然生態的承受極限,且違反了自然的發展規律,以至于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的人類文化應運而生,即生態文化,其內涵是人類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基于生態學原理,以更加先進的科技形式實現人類物質生產和物質生活的生態化。生態文化的發展可以對人類現有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彌補,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2.2? 生態文化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體現
生態文化現如今已經廣泛滲透到現代建筑室內環境設計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周圍生態環境中學習創造。人類發展至今,一直在自然中探索和學習,如今的生態化室內設計同樣從自然中尋求靈感。想要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真正實現生態化,必須要依托于自然的智慧。目前我國室內環境設計中所采用的生態工藝大部分都遵循環保自然的宗旨,采用循環式結構,盡可能的減少資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新的潛力生活。
其次,設計人類生活中的生態模式。基于室內環境設計構建人類生活的綠色生態模式要覆蓋人類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綠色產品,不僅要做到對人體健康無害,還要做到對環境無害,切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基于以上要求所設計出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裝飾材料的應用,壓縮成本投入,實現對周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
3? 基于生態文化的室內環境設計原則
基于生態文化的室內環境設計應追求建筑裝飾材料的最少化利用,降低裝飾成本,盡可能的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應用,同時對建筑周圍環境元素進行合理的利用,包括通風、采光等,如此才能獲得具有生態性的室內設計方案。而想要達到以上目標,則應在設計工作中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3.1? 居住健康原則
現代人的活動范圍大部分都處于室內,且時間較長,因此在進行室內環境生態化設計的過程中,首要條件就是確保人類健康安全,其內涵包括兩個方面,分貝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設計人員應構建一個符合人類感官的健康舒適的環境,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健康作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應該充分考慮在內。結合調查數據來看,現如今我國室內污染類型多為裝飾材料的放射性污染,此類污染會對人體造成持續慢性傷害,一般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時間一長必然會損害人體健康。如油漆、化纖類地毯等物質會釋放甲醛、甲苯等有毒物質,提高人的患癌風險。因此生態室內環境設計所選擇的材料必須對人體無害。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度,還要對室內采光、空氣循環、溫度、濕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構建宜居環境。
就目前來看,想要構建一個無污染的、能夠滿足人類身體、心理健康需求的室內環境,最常采用的設計方式為室內綠化,以人工打造微型室內生態循環系統,采用綠色環保、健康安全的綠色天然材料,同時配合全新的工藝手段對建筑材料中存在的有毒物質進行處理。
3.2? 環境協調原則
客觀上來講,室內環境空間的構建必然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包括侵占自然環境空間、破壞自然資源等。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在設計工作中,設計師要對環境負荷進行充分把握,同時了解各類材料的使用性能、價格成本以及環境表現力,盡可能的減少資源浪費和廢物垃圾的產生,以維持自然生態的平衡。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建筑業都是我國環境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超過30%的環境污染都是由建筑業造成的,很多建筑材料因無法循環利用而廢棄。想要緩解這種情況,應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秉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原則,將材料使用的限度控制在自然生態環境可承受、循環的范圍內,優先選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材料,減少對自然的占用。
3.3? 與自然相融合的審美原則
就目前來看,生態室內環境設計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室內設計發展的主流,其內核之一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審美理念,簡單來講就是室內環境設計應盡可能的貼合自然、融入自然,乃至于形成一體。現代人對室內設計的要求已經突破了居住舒適這一層次,審美訴求和精神追求在其中的體現越來越顯著。生態文化的滲透使得人們不再過度的追求奢華和氣派,而是回歸純凈與自然,享受平和與安靜。生態室內環境設計中的人與自然融合原則所體現的就是人類的審美訴求是,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層面構筑自然清新的環境。這一原則要求設計師在材料使用上要做到低污染、可再生、可循環,盡可能的模擬出自然環境條件。
3.4? 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生態室內環境設計相較于傳統室內設計最為顯著的一項特點,它是未來生態室內設計發展的導向。可持續理念自提出至今,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重視,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和社會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想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應從資源節約、能源節約等方面入手,糾正當前室內設計存在的弊端,對室內空間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同時控制裝飾材料的應用,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環境資源。節約資源和能源是實現可持續性生態室內環境設計最簡單直接的途徑,具體措施如下:首先,采用多層復合結構空間設計,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其次,對室內裝飾設計進行優化,剪除冗余部分,減少材料應用,且優先使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最后,對采光、通風、能源利用、噪聲等方面進行科學處理,協調周圍環境資源。
總體上來講,和傳統室內設計相比,生態室內環境設計具有綠色、環保兩大特點,且在藝術性方面也實現了顯著的提升。
4? 基于生態文化的室內環境設計要點
4.1? 室內空間設計要點
基于生態文化的室內空間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人的室內活動特點對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科學處理空間形態設計以及色彩搭配等關鍵問題。除了要提高視覺延展性之外,還應考慮到人類的心理健康,設置使人類感到舒適的空間大小,過大或是過小都會給人以不適感。此外,室內空間大小設置還應與室內空間用途與功能相對應,綜合人群特點進行綜合系統的規劃。以居民住宅為例,最典型的三口之家,主臥面積16m2,次臥12m2,客廳28m2,廚房10m2,餐廳12m2,衛生間8m2的配置最佳。
4.2? 室內界面設計要點
建筑室內界面設計的內容包括墻面、地面、天棚(頂面)、平面、立面等方面。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符合生態學的審美觀念,同時還要滿足耐久性、防火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材料選用上,應選擇無毒害、無污染的材料,且要考慮到安裝作業的便捷性。室內保暖和隔音方面也應適當的作出考慮。就我國室內設計來看,地面設計通常以天然石材為材料,既堅固又具有審美價值。
4.3? 室內熱環境的設計要點
在進行室內熱環境的設計中,設計師除了需要考慮室內外的熱量轉移之外,還應考慮到室內物體,即人所散發的熱量。空氣溫度、濕度、太陽能輻射以及風速等均會對人體感受產生影響。我國目前的室內熱環境設計主要考慮自然通風的方式,通過空氣流通管道的靈活調度實現室內空氣的順暢流通,實現熱環境平衡。同時還會設置遮陽隔熱設施,避免太陽長時間照射導致室內悶熱。除了門窗設計外,還經常會引入植物隔熱的方式,通過在陽臺或是窗戶附近擺放植物以達到緩解熱輻射效應的目標。
4.4? 室內空氣環境設計要點
空氣流動會將室外污染引入室內,同時因室內人吸煙或是烹飪產生的一些污染也需要排出室外,因此室內空氣環境設計是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通常情況下,通過良好的自然通風系統設計可以起到優化室內空氣流通的效果,將室內空氣污染轉移到室外。同時,通過空氣對流設計以保持自然通風還可以達到降低室內氣溫的效果,幫助人們營造舒適的室內環境,且可以減少空調等設施的應用。室內空氣環境設計和平面設計存在一定的關系,因為門窗大小、位置等均會對空氣對流的組織產生影響,在布置時應盡可能的減少氣流的轉折,保障空氣流通的均勻性。地區環境特點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項因素,如暢廊、暢陽臺等設計可以有效的削弱太陽輻射對室內的影響。
4.5? 室內聲音環境設計要點
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噪聲對室內人類的負面影響,在進行室內聲音環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隔音和吸聲處理。需要注意的內容如下:對設計位置進行合理選擇,盡可能選擇環境幽靜的地段和區域。在大型室內空間設計中,要將安靜和嘈雜的區域隔開,采用具有噪聲處理功能的材料或是設計特殊結構,阻斷噪音的傳播,如雙層門、雙層窗等。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室內環境設計中,應引入生態設計理念,基于“以人為本”的原則,從聲音環境設計、熱環境設計、空氣環境設計、界面設計、空間設計等方面入手構建自然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高云榮.木文化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4.
[2] 劉珍.基于生態理論下的室內設計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5.
[3] 周斌.農墾地區原生態文化在酒店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
[4]李彥鋆,郭媛媛.淺談生態文化背景下的室內環境設計[J].廣東蠶業,2019,53(3):107+109.
[5] 臧慧,焦夢菲,宋季蓉.探討構建于生態文化背景下的室內環境設計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7(8):131~132.
[6] 劉愛英.原生態設計在環境藝術中的運用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2.
[7] 賀雷,黃粵荻.探討構建于生態文化下的室內設計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11):52~53.
[8] 高思琪. 生態理念影響下的高校圖書館空間室內設計[D].沈陽建筑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呂倩(1982—)女,漢族,河南省新鄉市,碩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媒體表現、環境設計、文化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