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峰 任坤超 張興旺
摘? ? 要:道路與橋梁的建設是我國公共基礎建設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高度重視道路和橋梁及其連接處的整體質量,避免出現“橋頭跳車”的現象,并有效保證人民日常出行安全。本文對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進行系統闡述,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道路與橋梁;連接處;設計;施工
1? 前言
在道路與橋梁施工實踐中,不合理的路橋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易誘發橋頭“跳車”現象,不僅降低行車的安全性,也增加了路橋養護成本。因此,為了確保道路與橋梁連接處整體狀況良好,提高技術含量,相關單位需要對與之相關的設計與施工工作進行深入分析,明確相應要點。
2? 道路與橋梁連接處加強設計與施工的必要性分析
道路與橋梁工程的連接對道路的安全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道路與橋梁的連接處不平整,這對于車輛的行駛非常危險,特別是對于高速公路而言,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交通事故,做好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是保障車輛安全行駛最根本的目標。另一方面,道路和橋梁連接處的施工相對而言比較難,因為一般處于河流湖泊的交界處,土質條件較為松軟,而且還要考慮到腐蝕等現象,這就要求在設計施工前,做好土質以及氣候環境的評測工作。而后再進行道路與橋梁連接的設計與施工工作,這樣子真正的將安全落到實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科學施工對我國道路橋梁交通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為促進我國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3? 道路與橋梁連接處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軟土地基處理方法不恰當
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選用不恰當,是影響道路和橋梁連接處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這主要是由于沒有充分重視前期勘探工作,沒能全面了解施工區域土地地質情況及性質,從而對道路與橋梁連接處設計的參數選取和設計工藝的選擇造成影響。除此之外,先進的施工技術雖然能夠有效提升施工質量,但同時也需要與項目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并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方可選擇合適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從而提升施工質量。而許多企業在進行到了橋梁連接處施工時,沒有充分遵循該原則,選擇了不恰當的處理方法和方案,并沒有獲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3.2? 設計橋頭引道不科學
一般在對道路橋梁進行設計的時候,現階段經常會使用到過渡段的設計方法,通過這樣的方法讓路面可以起到平整的作用。但是很多橋梁在施工之前并沒有去科學的進行設計,所以實際使用的時候會經常出現跳車問題呢,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裂縫產生于橋頭搭板上,這種現象會對來往行使車輛的安全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實際設計道路橋梁的時候,并沒有設計搭板,那么就會是橋梁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以及其他各種災害,快速流失臺背的填土,最終出現路面坍塌的現象,對道路橋梁的順利運行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
3.3? 邊坡防護方案的不嚴謹
導致邊坡防護方案不嚴謹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邊坡路堤屬于室外工程,會受到自然環境的長期影響,大雨、暴風及行駛中產生的摩擦都會影響邊坡路堤的質量,設計人員在制定邊坡防護方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造成侵蝕和破壞現象,沒有做好相應的預防處理措施,導致邊坡防護質量受到影響。第二,設計圖紙中所規定的臺背回填料與實際使用的不一致,導致施工回填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導致路面沉降幅度和速度都遠遠高于預期。第三,設計平縱線形時組合不當,最低點的選取也不夠科學,導致臺背防排水措施不完善,從而引起橋頭積水,使得橋頭路基強度降低。第四,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維護措施,難以及時解決邊坡損壞等情況,長此以往會加劇變形沉降現象,影響人們的日常安全出行。
4? 道路與橋梁連接處設計施工技術分析
4.1? 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
作為道路橋梁連接處開展施工作業的重要內容,保證軟土路基施工質量能夠提高路橋連接處的施工水平。因此,施工單位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計劃,提高施工效率及質量。在進行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作業時,施工單位及人員需要結合現場情況,對連接處的軟土路基進行針對性處理,選擇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法進行控制,從而顯著提升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效果,全面提高施工質量,增強路橋連接處應用的性能可靠性。常用的連接處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包括排水固結法、換填法、擠密法和振沖法等。其中,排水固結法適合處理淤泥、淤泥質土及其他飽和軟黏土,但對于泥炭土等滲透性極低的軟土,處理效果不佳。換填法適合處理厚度≤2m的較淺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通過挖除施工要求范圍內的軟土后,填入滲水性好的砂礫或碎石,達到降低壓縮性、提高抗剪強度的目的。應依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科學選擇處理方法,有效減少軟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提高路基在使用中的強度,從而降低道路橋梁連接處應用的沉降問題發生率。
4.2? 采取橋頭搭板施工工法施工
橋頭搭板施工工法在道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的應用十分廣泛,該方法的合理使用,能夠有效提高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施工質量,并有效減少“橋頭跳車”現象的發生,更好地保障了人們的出行安全。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工程的施工標準進行,具體流程如下:首先,設計人員需要在開始施工前對施工現場進行仔細觀察并分析,充分了解道路和橋梁連接處的具體情況,并合理進行施工設計。其次,應用搭板施工工法進行施工,需要首先結合道路橋梁連接處的長度,科學確定搭板長度。通常情況下,大、中型建筑工程中的搭板長度主要設定為8cm;對于小型建筑工程,搭板長度主要設定為5cm。最后,路基沉降現象是橋頭施工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這是由于該位置為高填方路段,因此,為了盡可能降低沉降差異,設計人員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沉降情況,合理增加搭板長度,以保障道路與橋梁連接處設計及施工的質量。
4.3? 連接處的防護施工
橋頭引道路堤邊坡的防護措施及排水設施影響臺背填土的強度,若施工不到位,則容易在車輛反復作用下,導致路橋連接處發生塑性變形。因此,在實施道路橋梁連接處的防護施工計劃過程中,應考慮邊坡防護與管線防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針對橋梁下河流的流量與汛情,在道路橋梁連接處邊坡防護施工中進行加固處理,避免洪澇災害對道路與橋梁使用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合理使用土工柵,提高路橋連接處的路基穩定性,增加施工中的技術含量。(2)在道路橋梁連接處管線防護施工中,注重選用防腐性能較高的管材,并將相應防護處理工作落實到位,滿足路橋連接處管線安全的使用要求。同時,施工單位及人員需要強化道路橋梁連接處的防護意識,規范施工中的操作行為,實現對路橋連接處的有效防護施工,保持良好的施工狀況。
5? 結語
在道路與橋梁施工實踐中,不合理的路橋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易誘發橋頭“跳車”現象,不僅降低行車的安全性,也增加了路橋養護成本。因此,施工單位需要結合形勢變化及道路橋梁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深入研究設計與施工,并通過明確設計施工要點,優化道路橋梁應用的性能,減少路橋連接處的“跳車”問題,延長使用壽命。在此基礎上,增加道路橋梁建設中的技術含量,豐富其連接處設計與施工方面的實踐經驗,促進我國路橋建設事業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靜.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4):277~278.
[2] 高文官.關于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探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8(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