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近十年深圳土拍市場,自2010年后深圳住宅用地供應面積逐年減少,直到2017年深圳可售住宅用地創下歷年以來的最低值——零供應,此后連續3年可售住宅用地零供應,導致深圳土地市場極度饑渴。2019年6月24日,號稱深圳“史詩級”土地拍賣在深圳土地房產交易中心舉行,這也是近20年來深圳土拍市場上最大數量的一次住宅用地集中供應,深圳土供市場可謂久旱逢甘霖。在土拍狂歡之后,深圳的房地產市場未來的走向令人關注。
關鍵詞:深圳;土地市場;住宅用地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9138-(2020)01-0023-26 收稿日期:2019-10-27
作者簡介:肖良生,博士/資深研究員,現供職于華僑城創新研究院,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國土房產、城市規劃研究。
2019年6月24日,號稱深圳“史詩級”土地拍賣在深圳土地房產交易中心舉行,這也是近20年來深圳土拍市場上最大數量的一次住宅用地集中供應,深圳土供市場可謂久旱逢甘霖。房企喜出望外,73家重量級企業參加競拍,競拍保證金達到史無前例的1100億元。5幅住宅用地均達到最高土拍限價,成交總價達223.84億元,若不是因需要配建人才房的限制,深圳土拍必定超過4月23日的228億元的武漢土拍,成為2019年城市單日成交金額冠軍。
土拍狂歡之后,深圳的房地產市場將有什么變化?我認為:深圳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將呈以下十大趨勢。
趨勢一:土地是財富之母,房地產仍然是香餑餑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用了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的觀點——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雖然過去幾百年了,但威廉·配第的論斷放在土地稀缺的深圳仍然是成立的。深圳的高科技的確獨領風騷,但深圳一個突出的經濟現象是土地稀缺,稀缺意味著市場機會,資本一定會流向稀缺的地方。房地產仍然是香餑餑,房地產賺錢能力仍然很強。深圳青年才俊云集,中產迅速擴大,購買力旺盛,在深圳開發房地產幾乎從來沒有人虧過。萬科董事長郁亮今年初表態:沒有找到比房地產更賺錢的行業。土地稀缺,住宅供應有限,供需矛盾將持續很長時間。
趨勢二:房住不炒趨勢不變,調控政策堅決不放松
本次拍賣土地,全部達到最高限價。最快的光明A510-0152地塊,5秒即沖到最高限價,簡直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電建地產以閃電般速度拿下這塊地,拍賣現場一片嘩然,難道是調控政策松動了?其實并非如此。拍賣這5個地塊,既限制最低起拍價,也限制最高價,仍然堅定執行限售3年的規定,表明政府不希望再出現地價帶動房價上漲的情況。
本次土拍采用“單競雙限”,在拍賣地價沖頂后,競爭貢獻人才房面積,使得開發商可售面積壓縮,進而使可售商品房的地價成本抬升,所以,開發商需要算好這筆成本賬才能勇敢舉牌。
趨勢三:安居工程堅定不移,配建人才房成為新常態
根據《深圳市住房保障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全市計劃新增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不少于30萬套,這幾乎相當于特區成立30多年以來建設的政策性住房總和,也超出了“十二五”期間全市開工的商品房數量。這對于政府來說,壓力不小。
本次土拍5宗土地,無一例外要求配建人才房。競人才房面積也十分激烈,最高的龍華地塊,人才房面積比初始面積增加了160%以上,達3.67萬平方米。更可喜的是,5宗地塊上原本要求配建初始面積9347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最終提高到了147760平方米,超過初始計劃配建人才住房面積58%,約占總建筑面積21%。按深圳住宅中位數50平方米概算,本次土拍至少可以配建2955套人才房。深圳的安居工程堅定不移推進,今后土拍,配建人才房將成為新常態。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規定,帶有保障房的樓盤,不準通過建圍墻等方式隔離保障房住戶,本次土拍項目都將受這一新規約束,以此約束房企歧視性區別開發。
趨勢四:調控政策還有騰挪空間,未來土地政策將適度靈活
飽受吐槽的房地產備案限價問題,在這次土拍中得以緩解。為調動市場積極性,本次土拍在新房限價備案方面略有調整。此次不再限制樓盤銷售價格,也未要求現樓銷售(要求商品住宅限售3年,不得捆綁精裝修銷售)。雖然屆時對新房銷售也會進行價格審批,但比在賣地時限制銷售價已經靈活很多,這足以使房企產生很大的想象空間,也是眾多房企奮力一博的原因所在。房地產調控工具箱里還有不少工具,哪些是要收緊的?哪些可以適度放松?怎樣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房地產調控還有很大的騰挪空間。
趨勢五:政府態度務實,土地政策微調,關鍵時期托底經濟發展
中美貿易戰,深圳首當其沖受影響。有人調侃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是和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辦的貿易戰,雖是笑談,但也一定程度反映此次貿易戰對深圳的嚴重影響。深圳一次性推出5塊居住用地,從側面表明,即便以高科技為產業核心的深圳也離不開房地產投資。2018年,南山區GDP增幅僅4.5%,主要是受到中興通訊減產影響。2019年華為遇阻,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持續擴大,對深圳GDP影響巨大。在這種局面下,既要堅持樓市調控方向不變,又要使房地產在一定限度內適度繁榮,對土地政策微調,完全符合經濟發展需要。如果未來經濟發展形勢更嚴峻,政策是否會進一步微調?我們拭目以待。
趨勢六:土地稀缺致地價堅挺向上,未來房企更需苦練內功、精耕細作
此次“宇宙中心”龍華仍然房企必爭之地,龍華地塊的競爭可以用“慘烈”兩字來形容。華僑城和中海、龍光、金茂經過一個多小時大戰140多個回合,華僑城最先拍至最高限價65.85億元,但在配建人才房競爭中,可能考慮成本難以覆蓋,最后花落龍光地產。龍光以65.85億元取得龍華民治A817-0609宗地,配建36700平方米人才房。龍光此次拿地可售樓面價高達6.7萬元/平方米,和現售的龍華房價基本持平,無疑“面粉貴過面包”。如圖1所示。
土拍結束后,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冷靜下來思量,拿到地的說不定比沒拿到地的壓力更大。如此高昂的地價,將來如何平衡成本實現收益?以龍華地塊為例,將來要賣到“10萬+”的單價、全面被豪宅化的龍華樓市,對于房產剛需而言是喜是悲?
當然,辦法不是沒有。房企一方面可以用時間換空間,通過延長開發時間來獲取未來房價上漲的空間;另一方通過精耕細作,提高產品的質量,追求溢價收益;進而對管理成本、資金成本、建安成本、推廣成本等進行精細管理壓縮成本。不過,遺憾的是,土地出讓政策已經限定了要求1年內開發,3-4年內竣工,這又給房企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隨著深圳可建設用地不斷減少,房企必須苦練內功,壓縮成本,以保證收益。
趨勢七:深圳樓市被強刺激,相關片區成交將日益活躍,房價略有波動
5宗土地拍賣結果出來后,市場期望值快速上升,相關片區房價應聲而漲。近日,多地已有中介反映業主要求調整掛牌價格。龍華某中介公司黃大為已經忙了一天:“現在業主的心態突然強勢多了,要求把單價調整到11萬元以上,我的十幾個客戶都來電要求提價,地價都漲到6.7萬元/平方米了,房價肯定要上12萬元了。”
這次5塊地分別在寶安、龍華、光明、坪山,這些傳統認為的關外地區,特別是光明、坪山等地,以往房企都不太關注,區域房價地價長期處于洼地,這次土拍把價格洼地迅速填平。盡管政府在制度設計上盡可能避免土拍帶動房價,但市場是靈敏的,土拍拉動房價的趨勢是必然的,但增幅有限。
趨勢八:剛需上車要及時,莫待漲起徒悲傷
“今天愛理不理、明天高攀不起”,這就是深圳的樓市。對于房產剛需客來說,關內太貴,關外太偏。在這種左右矛盾的抉擇心理中,時間過去了,機會過去了。本次土拍中,中海光明地塊,可售樓面價高達4.22萬元/平方米,電建光明地塊4.28萬元/平方米也幾乎和在售項目的房價持平,按照速算法,將來這兩塊地上的新房,目測應不低于8萬元/平方米。光明、坪山甚至鹽田,剛需上車要及時,莫待漲起徒悲傷。
趨勢九:人口持續凈流入趨勢不變,剛需不斷積累疊加致使房價剛性上揚
深圳到底有多少人?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根據官方的統計,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根據“廣東移動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發布的“基于移動大數據的深圳市人口統計研究報告”,2017年11月,每天生活在深圳的人數都超過了2500萬,平均達到了2567.2萬人。如圖2所示。
連續四年人口凈流入,來了就是深圳人。人來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解決。對于住的基本生活需求,大量新增租房會推高房租,大量新增剛需會推高房價。盡管深圳有非常嚴厲的“深八條”和“731新政”等剛性調控措施,但剛需的積累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使深圳的房地產供應顯得力不從心,供需矛盾較為尖銳,房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剛性上揚,房企仍然可以大有作為。
趨勢十:新增供量趨勢看好,供需矛盾適度緩和
本次土拍5宗住宅用地,建筑面積達689680平方米,按深圳住宅中位數概算,未來可以新增住宅供應13793套。以1年內動工,3年內竣工投入市場測算(不排除個別房企提前完工),所以未來3-4年,新增商品房供給和新增保障房供給都會有很好的市場表現,可適當緩和供需矛盾。加之,今年下半年,大概率還會增加土地供給。有節奏的持續供地,既可以平抑房價,又能緩解住宅緊張,還能拉動就業和相關行業,可謂一舉三得。
深圳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新趨勢下房企將如何選擇?一方面要正視房企之間的競爭,持拓展項目,精耕深圳,不斷研發出更適銷對路的產品;另一方面,要苦練內功,強化管理,壓縮管理成本,優化工作效率,使企業更有競爭力。
群雄逐鹿,勝者為王。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更是一個追夢的城市。房企成就了人們的安居夢想,城市成就了卓越的房企。這,就是深圳的城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