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信芷
摘要:以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為研究素材,對作品中四對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故事進行了描述性闡釋。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簡·奧斯丁對于戀愛和婚姻的見解,即幸福的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但也不能忽略金錢物質保障。同時結合當代女大學生戀愛觀的特點,作出分析。研究表明,簡·奧斯丁的婚姻觀對于當代女大學生的戀愛觀,具有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簡·奧斯丁 婚戀觀 愛情和金錢 女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I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122-02
簡·奧斯丁是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女性小說家,在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中,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形象生動地描寫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英國鄉村生活和世道人情。她向讀者敘說了幾對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故事,即以伊麗莎白和達西為代表的以理性愛情、自由平等和經濟為基礎的婚姻;以簡與賓利為代表的傳統幸福美好的婚姻;以夏洛特和柯林斯為代表的現實婚姻;以莉迪亞和威克姆為代表的沖動盲目型婚姻。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簡·奧斯丁對于戀愛和婚姻的見解,即幸福的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同時也不能忽略金錢物質保障。
女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特殊的群體,形成正確的婚戀觀對個人和對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目前當代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存在戀愛關系隨意化、戀愛狀態理想化和擇偶標準功利化等特點。把握簡·奧斯丁的婚姻觀,能使正確的婚戀潛移默化影響女大學生思想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婚姻戀愛觀。通過正反典型教育的結合,加強警示教育,引導新時代女大學生吸取經經驗教訓,樹立培育正確婚戀觀。
一、伊麗莎白和達西:以理性愛情、自由平等和經濟為基礎的婚姻
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坎坷從戀愛到婚姻之路無疑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簡·奧斯丁心目中完美的理性愛情婚姻觀。達西在與伊麗莎白第一次相識的舞會上,表現得非常傲慢,伊麗莎白聽到了達西對自己的評價,非常生氣,于是對達西產生了偏見。后來,達西慢慢地被伊麗莎白的聰敏機智、直率開朗的品質所吸引。在達西放下了自身的傲慢,兩人的地位處于平等、自由的狀態時,伊麗莎白才消除偏見,接受了達西的追求。這為兩人之后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打下了基礎,這正符合奧斯丁婚姻觀中最重要的一點:“婚姻是以理性愛情為基礎的”。
伊麗莎白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如果達西沒有好的家世背景和豐厚的財富做保障,伊麗莎白恐怕也不可能和達西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幸福美滿的婚姻需要以愛情為基礎,但如果不事先考慮對方的社會地位、家世背景和財富狀況,在那個年代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奧斯丁提倡愛情至上,并且有金錢保障的婚姻。
二、簡與賓利:傳統幸福美好的婚姻
簡和賓利的幸福婚姻堪稱傳統美好婚姻的典范。很顯然,簡是美德和美貌的化身,典型的大家閨秀。但與伊麗莎白不同的是,她性格內向,喜歡把自己的內心包裹隱藏起來,不向賓利表達她的真實想法。賓利是品德高尚、通情達理的典型英國紳士化身。但是他缺乏自信,有些優柔寡斷。因為無法確定簡是否喜歡自己,所以不敢向簡表達愛意。
但他們都深知彼此愛對方,最后克服了重重阻礙,幸福美滿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因此,美德、智慧和財富是簡與賓利婚姻的基礎,這也奠定了他們日后婚姻生活幸福的基礎。
三、夏洛特和柯林斯:現實的婚姻
夏洛特相貌平平,沒有多少才華,她對于婚姻,更多考慮的是現實的因素。而柯林斯在小說中是一個愚蠢虛偽、阿諛奉承的市井小丑形象。夏洛特對男人和婚姻的期望都不高,她十分清楚地認識到只要能使自己后半生衣食無憂,嫁給任何男人都不太所謂,況且她年紀已經比較大了,這意味著她沒有很多的選擇權。為了今后的生計打算,她只得屈從于現實。
因此,她很坦率地說,“你知道我不求浪漫,過去也不。我只想有一個舒適的家;而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會關系和地位而言,我相信跟他結婚能夠獲得幸福的機會跟大多數人結婚時所夸耀的一樣。”[1]因此,夏洛特答應嫁給柯林斯的原因,并不是出于愛情,而是為了今后生活的物質保障。
四、莉迪亞和威克漢姆:沖動盲目婚姻
莉迪亞和威克漢姆的婚姻結局無疑是可悲的,因為他們的戀愛和婚姻過程毫無理性可言,是十分盲目的。莉迪亞是一個輕佻放蕩、不知自重的女孩。威克姆是一個虛偽、膚淺、游手好閑、且善于編造謊言的花花公子。最后他之所以同意與莉迪亞結婚,金錢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達西替他償還了債務,并為他買了一個軍銜,此外又給了莉迪亞一千鎊[2]。出于這個原因,他才同意與莉迪亞結婚。這種婚姻無疑是沖動而且盲目的,應該持批判的態度。
五、當代女大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大學階段成為青年人戀愛的“活躍期”,大學校園里戀愛十分普遍。戀愛已成為大學校園內的一個熱門話題。[3]大學期間正是學生三觀的成長和形成時期,大多數大學生的心智并沒有完全成熟,很有可能因為戀愛觀的錯誤和戀愛行為的偏離而造成一生的悔恨。而女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特殊的群體,更是要端正婚戀觀。因此,學校、社會、家庭需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1.戀愛關系隨意化
社交媒體中隨意的、游戲人生的戀愛觀,對當代女大學生有著很大影響。一些女大學生戀愛行為過于隨意,傳統道德觀念逐漸淡化。
2.戀愛狀態理想化
很多女大學生深受“大學一定要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觀念的影響, 甚至認為不談戀愛就會給自己的大學生活留下遺憾。部分女大學生的戀愛過于理想化,沉浸在男朋友的體貼照顧中,卻荒廢了學業。
3.擇偶標準功利化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的戀愛觀也呈現出了“物化”的特點。部分女大學生在擇偶時,過分看重物質金錢條件和對方家庭背景。少部分女大學生甚至把擇偶當作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逃避社會帶來的壓力的手段。殊不知,這種過分看重物質的戀愛,缺少對對方品德、興趣愛好的考察,會把愛情演變為一種商品交易。
六、當代女大學生幸福婚戀觀思考
當代女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婚戀觀有利于把握自己的人生,促進社會的發展。但如果形成錯誤的婚戀觀,比如戀愛關系隨意化、戀愛狀態理想化、擇偶標準功利化,對個人對社會都有著負面影響。
著重理解簡·奧斯丁的婚姻觀,通過正反典型教育的結合,比如伊麗莎白和達西以理性愛情、自由平等和經濟為基礎的婚姻與簡和賓利傳統幸福美好的婚姻等的正面事例,莉迪亞和威克姆盲目婚姻的反面事例,加強警示教育,引導新時代女大學生在吸取經經驗教訓的同時,汲取積極因素,樹立正確婚戀觀。
七、結語
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通過描寫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簡與賓利的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和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表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不同的婚姻戀愛觀。結合《傲慢與偏見》,著重把握簡·奧斯丁的婚姻觀,結合生活實際,具有積極引導女大學生樹立培育正確婚戀觀和警示教育形成錯誤的婚戀觀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蘇仕敏.從《傲慢與偏見》透視簡·奧斯丁的婚姻觀[J].懷化學院學報,2016(7):93-95.
[2]任素麗.從《傲慢與偏見》看簡·奧斯丁的婚姻觀[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4(11):13-14.
[3] 武劍,馮秋菊,劉楠.淺談高校大學生戀愛原因及問題對策[J]. 科技信息,2010(20):1147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