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銘
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在調整經濟結構和實現生產要素最大最優化配置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這一進程對于學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促進學前教育以質量開發為先導,以改革的方式促進教育的公正性。學前教育本身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教育性,這是社會發展毋庸置疑的一個發展趨勢。在義務教育以及基本普及的今天,學前教育成為國家非常重視的重大教育問題之一。而在學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之路上,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一、引言
供給側改革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投資、消費和出口,所謂的三駕馬車提供了各類產業所必須的勞動力、資本,并且促進了制度創造和創新要素。學前教育作為供給側改革所影響到的行業之一,在我國法律文件中對于現行教育的性質和功能都做了比較明確的定位。
二、學前教育教育性和公益性的研究背景
(一)學前教育天然具有教育性和公益性兩個基本性質學前教育針對于幼兒進行基礎層面的教育,其功能和定
位的落實早就在我國學前教育的有關政策和法規中予以明確的標注。學前教育有兩個最基本的性質,那就是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作為社會主義公共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遞幼兒教育的有關思想,并且能夠將這種教育思想作為勞動者覺悟的基礎。換句話說,幼兒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有處理核心價值觀念的幼兒方面做出了比較積極的貢獻,而這種公共事業也是以福利性質所起源的教育事業,起到了傳遞公益知識,并且加強對于社會基礎層面的核心素養提升的目的。學前教育作為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階段,在我國教育事業 5 年規劃的目標實現中被提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實施階段,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而且該規程非常明確的標注了學前教育具有公益性的特點。
三、我國的學前教育具有很多獨特的教育功能
學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在全面實施的教育發展條例中落實到了具體的城市之中,早在 1952 年就開始進行不斷的規范,50 多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幼兒教育基本法律法規,而到了 2010 年前后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和和諧發展的教育都被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研究內容。學前教育的研究背景提示了學前教育工作者在現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通過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加強對幼兒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對于幼兒實行體、智、德、美等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推進作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任務就是促進幼兒進入到小學階段,為幼兒終身學前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在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的管理辦法之中,幼兒教育作為幼小銜接的基礎,是提升整個人口素質、提升民族興旺的重要問題。
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學前教育教育性和公益性的拓展
(一)供給側改革要求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更為凸顯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之下,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教育重要的公益性公共事業,隨著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的不斷穩定教育的發展因素,使得學前教育作為公益性的事業被推進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學前教育是準公益性公共事業,學前教育在現代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要求之下,被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教育深度。很多國家的學前教育是由國家財政支持以及父母收入補充為主要方式的,在我國,學前教育的公益性也體現在這個方面。供給側改革要求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更為凸顯,因此,學前教育的基礎教育階段,應該給學前教育的幼兒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內容。學前教育的基礎階段所提供的教育內容也應該更為豐富,學前教育教師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也被要求達到一個更高的技術水平。學前教育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起點,學前教育作為各國人生早期規劃的特殊福利,不能錯過其最佳教育階段。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對于學前教育的教育性要求更高教育性是學前教育永恒的主題,教育的投入成本應該
與教育回報之間有更良性的關系,學前教育是改善幼兒生活質量和教育質量,促進社會穩定,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的途徑。因此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對于學前教育的投入應該更高,而且保障母親或其他監護人和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的同時,發揮學前教育的補償功能,體現學前教育的福利性,并且將這種福利關系和被尊重的關系體現在法律層面。學前教育的教育總經費也應該體現在對于教育素養和學前教育教育者的培訓之中,學前教育質量監管體系和監控機制應該更為健全,從而能夠保證質量上層的學前教育合理的使用政府財政撥款。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政府為主的保證學前教育的基本性質和功能,同時加強對于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保障學前教育應有的性質和品質保障,其功能定位,作為學前教育現代教育手段的先決條件,既可以保護學前教育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時又可以保證財政教育經費能夠落到實處,學前教育的效果能有長效性。(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