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棧 夏朝陽
摘要:我國教育改革長期關注課堂教學,對課堂管理方面的改革提及很少。通過對小學課堂不當管理行為進行研究,發現以下幾方面問題:師生對課堂管理的認識存在偏差,師生在課堂管理中存在不當管理行為,師生關系處理的方式不合理。針對這些問題,從教師自我管理、制定課堂常規、處置問題等方面提出建議,期望對新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課堂 ?管理行為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186-02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人們不但關注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還漸漸開始關注教師是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學生管理的。人們已經漸漸摒棄學生在課堂上安靜聽課的傳統管理方式,更為關注在課堂管理中如何讓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合理的課堂管理行為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減少學生問題行為,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師生關系健康發展。對小學課堂不當管理行為的研究,可以幫助新教師減少課堂管理中的不當管理行為,使他們得心應手地管理課堂,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創建和諧的課堂。
一、問題的提出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突出,還要具備管理好學生的能力。通過對小學課堂不當管理行為的研究,可以了解我國當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管理中的現狀、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效解決策略,為教師的課堂管理提供理論指導,避免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不當管理行為,提高教師課堂管理能力和意識。
二、存在的問題
1.課堂管理方式單一
課堂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使用何種活動或互動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指教師能夠靈活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散其思維。對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可以了解教師有哪些不當管理行為。當前教師在教學方式方面存在活動方式單一、教師講授知識為主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方式管理方面,新教師把控不好教學互動方式的節奏,很容易造成教學秩序混亂。例如,一年級某新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獎勵小紅花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與活躍課堂氣氛,結果沒控制好節奏造成教學秩序混亂;教師在教學時仍存在教師自說自話、學生不認真聽講的情況。正確的課堂教學行為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師創立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主動接受知識學習而非被動接受。
2.溝通存在問題
良好的教學需要有合理的師生關系,研究發現,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存在的不當行為有:有時易受心情的影響,在學生向教師反映問題時,教師的語氣和態度不友善,給學生帶來太大的心理負擔,漸漸減少與教師溝通,造成師生關系不和諧;教師更喜歡和活潑的學生交流,和內向學生溝通較少,無法公正對待每個學生。融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親密無間的,教師要尊重和關注學生,學生也是發自內心喜歡教師。
3.忽略環境作用
我國中小學座位排列主要還是秧田式,教師容易疏忽“邊緣地帶”的學生,不利于學生小組合作式等多人討論的學習方式的開展。教師對教室墻壁的利用率還不夠高,例如,對于教室后面的墻壁,所有年級的布置千篇一律,都是以黑板報為主,黑板報兩側展示學生的美術或書法作品。也很少利用教室兩側墻壁的空白部分,且教室黑板報、作品顏色過于單調,多以白色、黑色為主。
三、建議與對策
1.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了解新的管理理念
大多數學校都建立了賽課、聽課等教學制度,都是為磨煉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技巧,而缺乏對教師課堂管理意識的培養和能力的訓練。大多數新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不熟悉學生的特點,再加上課堂管理知識的缺乏、管理能力弱,在課堂上易出現不當管理行為,在學生面前不能留下好的印象和樹立高大的教師形象,沒有發揮教師第一課的作用,增加了以后開展教學、管理學生的工作難度。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在空暇時間閱讀關于課堂管理的書籍,使用網絡等多種途徑獲取課堂管理知識,了解最新的課堂管理理念。在管理學生過程中要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將其與實踐相結合,形成有個人特色的課堂管理方式。
2.公正制是課堂常規,正確處置課堂問題行為
課堂常規的制定與實施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是課堂管理中重要的一個構成因素。課堂常規的制定不是單純為了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紀律,而是幫助學生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降低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頻率。課堂常規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制定課堂常規,聽取學生建議,教師不應該一言獨大。有的學校雖然有班級規定,但只是口頭約定,沒有在班級公示出來。教師應該將班規打印出來張貼在班級里方便學生觀看,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條件的還可以將簡單易懂的條文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制定常規內容上,小學教師注意多使用積極向上的詞語,規則內容通俗易懂、簡短、精練。
小學生因身心發展才剛剛開始,在課堂上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在處理課堂問題行為時,不要一味地訓斥和處罰學生,而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盡量不要個人主觀獨斷,對學生要進行說服教育使其主動承認錯誤,不是靠“武力”強迫學生認錯。觀察發現,小學的中低年級的教師在維持課堂紀律方面花的時間比高年級要多一些,小學中低年級課堂問題行為多為開小差、講小話、回頭等外顯性問題行為;小學低年級教師處理問題行為時多以罰站、口頭警示為主,有時候教師會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如打手心、打肩膀。小學中低年級教師面對突發問題時會當場處理,小學高年級教師往往在課下處理。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律性差,這樣的處理方式起“殺雞儆猴”的作用。小學高年級學生處在青春期這一逆反心較強的階段,教師要合理處理,否則易挫傷學生自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外顯性問題行為較少,講小話的頻率較少,走神的隱性問題行為較多,這些問題行為還不容易讓教師察覺。小學低年級的課堂問題行為出現頻率比高年級的問題行為頻率高得多,而小學低年級教師在處理問題行為時要拿捏得當,不能過分處理。
3.合理布置課堂物質環境
教室墻面的布置、多媒體的使用等都屬于課堂物質環境。教室環境不但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聽課效率,還影響教學中教師采取怎樣的互動方式。舒適干凈的教室環境不但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道德品質的培養起著無形的作用,而且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注意力是否集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還影響學生上課的心情。座位的安排、多媒體的使用要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如座位的選擇要遵循小個、視力不好的坐前面、高個坐后面。使用多媒體時不宜將窗簾全部拉下,有損部分學生視力。國外研究發現,座位的排列與教師的關注度呈正比關系,越靠前的學生越受教師關注。我國長期采用的是秧田式座位擺放方式,教師不容易關注靠后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巡視學生,不能過于關注某一排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才符合新課改要求。座位安排的空間盡量要開闊一些,不要太擁擠,這樣教師在互動時有更多的選擇,方便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多媒體簡單的操作方式,便于師生互動。教師要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互動方式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4.強化師生溝通,公平解決師生矛盾
課堂管理其實就是人的管理,課堂管理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于師生關系聯系是否緊密。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基礎是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交流,溝通是維系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進師生間情感。溝通交流的方式不單單是課堂上的活動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課下或學校活動與學生溝通。
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師生沖突問題時,一方面,不應一味采取強制手段,如批評學生讓他服從,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再加上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教師的行為容易傷害學生的心理,造成師生間隔閡。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后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策略,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而不是教師利用權利逼迫學生服從,挫傷師生情感,不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和諧課堂的構建。另外,教師在解決師生沖突時,還要注意語言、語氣的表達方式。
四、結語
當前,部分教師依然存在錯誤的管理觀念,認為課堂管理就是管理課堂紀律;教師在制定課堂常規、布置課堂環境時,忽視學生渴望參與課堂常規的制定和課堂環境的布置需求;在教學方式的使用上,新教師在活動節奏的把控方面不能收放自如,課堂的活動方式仍有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在問題行為方面,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行為時仍存在罰抄、罰站等不當管理行為;在師生關系方面,教師和學生缺少溝通的機會,教師因教學任務缺乏時間和學生交流,學生因個人因素不輕易和教師溝通。而課堂管理研究的目的則是在于幫助教師恰當地管理學生,在管理學生時減少師生矛盾的發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艷茹.中小學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模型建構與調查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2]鄭麗萍.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行為與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關系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33).
[3]游秀玲.課堂有效性的障礙因素與實現方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20(2).
[4]楊秋蘭,楊今為.小學課堂管理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1).
[5]王淑清,楊素.淺議小學教師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4):31-32.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