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紀宏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在經貿活動方面與其他國家交往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也難免產生一些摩擦。如果要保證“一帶一路”能夠長期穩定的進 行下去,則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本文分別從“一帶一路”、國際商法的概念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來 探討國際商法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的背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稱為“一帶一路”。在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就比較發達,其中就得益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借用古代的符號,高舉相互促進交流的旗幟,旨在與沿線發展中國家保持較為密切的聯系,不僅促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并且進一步也促進了沿線各個國家的發展,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
但受到各種因素(區域地理位置、歷史遺留資源優劣勢等)的限制,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總是高于內陸地區。
不止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存在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進一步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希望此舉不僅能一步促進我國內陸地區欠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也能促進周邊發展中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即使我國提出了這樣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但我國在“走出去”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貿易摩擦問題。所以,為了解決在國際合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國要善于利用國際商法的調節作用,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平穩有效的實施,進而達到最初的目標。
二、國際商法的概述
什么叫國際商法?是指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和慣例的總和。與國內商法相似的是, 國內商法調整的也是商事法律關系。不同的是,國際商法著眼于國際,其調整的是國際商事法律關系。商事法律關系包括三個方面:主體、客體和法律事實,它是一種涉外民事關系。具體來說,它一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主體方面。從主體方面來說,國際商事關系當事人的國籍對國際商事活動的開展會產生影響,或者當事人從事營業活動地點的不同也會對國際商事活動產生影響。二是在客體方面。這里主要指的是國外的物品。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有形的主要是指貨物等;而無形的主要是指商標、專利等。三是在法律事實方面。主要是指法律事實發生在國外。例如在中國訂立的去國外旅游的旅游服務合同。傳統來說,商法包括海商法、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等內容。但是隨著國家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日益頻繁,由此也產生了許多新的領域,例如知識產權轉讓、國際服務貿易、國際投資、國際工程承包等。就我們對傳統商法的了解來說,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所控制和調整的范圍。我們進一步稱之為國際商法。由此可見,如今的國際商法比之傳統的商法所調整的內容更加廣泛、豐富。
三、國際商法與“一帶一路”之間的關系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和周邊發展中國家連接了一條溝通彼此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也是一種相互交流合作的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利于進一步發展我國內陸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提高我國的國際形象,另外對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在相互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國際商法也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我國與沿線國家進行經濟貿易的合法性,為我國和沿線各國的合作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法律依據。在我國進一步“走出去”和其他國際進行貿易的時候, 國際商法也為我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換句話說,“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法的相互補充,進一步促進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僅是我國與其他國家溝通交流的橋梁,還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另外,“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雖然促進了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經濟的交流發展,但是也產生了一些摩擦。國際商法也由此產生。在“一帶一路”的引導下,我國企業也順應局勢,不斷“走出去”。并且在國際商法的規范指導下,我國也得到更多機遇,沿線發展中國家以及其他西方國家也獲得了更多機會。為實現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完善我國商事法律體系,我國需要以國際商法為指導,保證“一帶一路”倡議平穩有效的實施。總的來說,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平穩有效執行實施,需要依靠國際商法的扶持,即“一帶一路”與法制相結合。所以,厘清“一帶一路”與國際商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探討國際商法對“一帶一路”倡議所產生的影響尤為重要。
四、國際商法對一帶一路的影響
(一)國際商法可以促進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走出去”,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自經濟全球化以后,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正因為如此,我國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與此同時,由于世界經濟空前繁榮昌盛,我國對外部經濟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在不斷完善的對外開放政策的影響下,我國抓住機遇,使我國經濟得到了持續高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不斷加大對經濟的保護力度,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由此產生。在對外合作的過程中,我們要維護好國際貿易秩序,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并進一步完善國際貿易法規,即維護國際商事法律關系的國際商法。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國際商法,才能更好地規范“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保證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國際商法能推動我國企業進一步“走出去”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不斷引導企業“走出去”,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提升自身的國際形象和經濟發展水平。但是在此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其他國家對我國進行商品抵制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商法為企業“走出去” 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際資源公平、合理的分配對欠發達一方的經濟主權具有相應的影響。國際商法的產生就是為了改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資源分配不公平而產生的矛盾。并進一步保護弱勢國家的經濟主權,并且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也能避免很多消極因素。
換句話說,國際商法能夠對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資源分配進行有效的協調,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也能進行相應的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商法的介入能夠進一步激發各國企業的競爭力,維護國際經濟新秩序。從而,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中發揮促進作用,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好地機遇,提升各國的國際形象。
(三)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
現在,我國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會計工作中,互聯網技術始終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人類與計算機交互智能體系共同構成會計信息技術體系,該項技術將人、計算機以及互聯網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便捷性、開放性以及多樣性等特征非常明顯,其原因就在于會計工作側重于控制力方面。換句話說,作為一名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需要熟悉企業的基礎信息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掌握安全控制標準,對于可能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和改正。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大創新力度,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會計審核信息技術水平。
五、結語
總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合理有效地運用國際商法的優勢。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以及其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繁榮,還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平穩的實施。國際商法的貫徹落實,給沿線國家提供了一次全新的機會,也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 并且為提升各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形象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撐。所以,各個國家如果想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須重視和維護國際商法,更好地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平穩有效的發展。(作者單位:沈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