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遠超
肺結核是機體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所導致的肺部疾病,具有傳染性不僅損傷肺,還可對機體許多臟器造成損害。許多中老年肺結核患者,常合并肺癌,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點與單純肺結核極其相似,因此給診斷帶來困難,容易誤診、漏診而延誤患者治療,使患者錯失治療時機[1-3]。肺結核患者經抗結核治療效果欠佳,有血性胸水,而且增長速度快,有胸痛、消瘦,刺激性咳嗽,咳血的中老年肺結核患者應警惕有無合并肺癌的發生[4,5]。怎樣提高肺結核合并肺癌的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漏診,是影像科醫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據研究顯示,CT 檢查對兩種疾病的鑒別具有一定的優勢。為探討CT 檢查對肺結核合并肺癌的診斷價值,本院對50 例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 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與同期收治的50 例肺結核患者CT影像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兩種疾病的CT 影像特征,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50 例作為觀察組,患者均經纖維支氣管鏡手術病理予以確診,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29~73 歲,平均年齡(49.13±7.96)歲。另選取同期本院就診的單純肺結核患者50 例作為參照組,其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8~74 歲,平均年齡(49.27±8.2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應用64 排螺旋CT 對兩組患者進行掃描,掃描范圍肺尖至隔肌,方向為隔肌至肺尖,囑患者屏氣,興趣區域行薄層掃描,2 mm 厚度,部分患者應靜脈注射碘海醇100 ml,速度2.5~3.0 ml/s,進行肺部增強掃描,由兩位具有豐富診斷經驗的醫師進行閱片,最終以病理診斷為確定診斷,病理檢測有細胞學檢測、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肺活檢、胸腔積液細胞學檢測及手術標本檢測等。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CT 影像學檢查結果,并比較兩組CT 影像學特征(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不張、空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CT 影像學檢查結果 50 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中,CT檢查發現周圍型肺癌18例,占36%;中央型肺癌23 例,占46%;非典型肺癌9 例,占18%。結核病灶與肺癌病灶均在同一側38 例,占76%;結核病灶與肺癌病灶在不同側12 例,占24%。陳舊性肺結核合并肺癌43 例,占86%,進展期肺結核合并肺癌7 例,占14%。
2.2 兩組CT 影像學特征比較 觀察組的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不張檢出率明顯高于參照組,空洞檢出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T 影像學特征比較[n(%)]
結核分枝桿菌侵犯人體后,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或營養不良狀態下,會引起機體多器官病變,如病變在肺部則成為肺結核。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帶菌者具有傳染性,我國在改革開放前期,是結核病發病大國,結核病曾經一度泛濫,因大多數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不能長時間規范用藥,導致疾病遷延不愈,因國家高度重視,進行規范化整治,在20 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結核病發病率明顯降低,得到有效遏治。近年來,因抗生素的不規范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及耐藥菌株增加,使我國結核病疫情出現了反彈,現今又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6-8]。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加大以及環境污染的加重,導致肺結核合并肺癌的患者發病率不斷增加,還有輕化發展的趨勢。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不斷增加與下列幾種因素有關:①結核病后瘢痕組織增加,防礙淋巴回流導致癌物聚積,誘發肺癌;②結核病灶刺激鄰近組織,上皮異常增生最終發展為肺癌;③結核病灶使支氣管擴張,呼吸道引流不暢通導致癌物潴留誘發肺癌;④肺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結核菌侵入,形成肺癌合并肺結核的發生。單純肺結核癥狀與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癥狀極為相似,均有咳嗽、咳痰、胸痛以及不同程度咳血,根據臨床癥狀對兩種疾病常難以區分,很難鑒別。尤其對于結核菌試驗強陽性,痰涂片抗酸桿菌陽性的肺癌患者昜容易誤診、漏診,導致此類患者錯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良機,嚴重損害患者健康[9-11]。CT 檢查對肺結核、肺癌的診斷的具有較大優勢,CT 檢查能顯示出肺癌的大小腫塊,CT 檢查也可顯示出周圍的衛星病灶,淋巴結大小,空洞內壁光滑度,以及病灶內的鈣化影等。CT 檢查還可以顯示支氣管的狹窄程度、變形情況、移位情況等,CT 檢查可對病灶與周圍組織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對肺結核與肺癌具有較高的鑒別診斷意義[12-14]。因此對早期疾病診斷價值極高。單純性肺結核與肺結核合并肺癌的患者CT 診斷上主要在分葉征、毛刺征、肺不張、胸膜凹陷及空洞上進行區別,分葉征是因為腫塊按不同生長速度向各個方向生長,導致外周形成多個弧形突起,是周圍性肺癌的典型表現。毛刺征是腫塊邊緣與肺部實質的交界處有不同程度的毛刺樣突起,毛刺征對肺結核合并肺癌有重要價值。空洞征是腫塊內部有完整腔壁的空腔。胸膜凹陷征是腫物與胸膜的線性或是幕狀陰影,胸膜凹陷口均勻,光整形態示良性點位,如胸膜凹陷口不均勻,不光整則提示惡性占位[15,16]。此次研究將本院收治的50 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 影像資料作為觀察組,將同期收治的單純肺結核患者50 例作為參照組,對兩組CT 影像資料進行比較、分析,觀察組的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不張檢出率明顯高于參照組,空洞檢出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上如有長期抗結核治療效果不良,陳舊性肺結核久治不愈或中老年肺結核患者,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是否合并肺癌,對于CT 檢查有分葉征、毛刺征、肺不張、胸膜凹陷征患者應高度予以重視,應進一步進行纖維支氣管鏡及病理活檢,警惕有無合并肺癌的發生。由此可見,CT 檢查對于結核合并肺癌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