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覃冬云 黃茂倫
近年來,乳腺增生癥(cyclomastopathy)患者數量不斷增加,育齡期女性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到我國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醫學認為患者因卵巢功能紊亂或精神壓力等因素,導致情緒波動,體內各種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少,進而患上乳腺增生癥。乳腺增生癥的患者表現為乳房腫塊、脹痛,常在經前加重,經后緩解等。從中醫角度,乳腺增生癥屬中醫中的“乳癖”范疇,可通過巖鹿乳康膠囊(Yanlu Rukang capsule)、乳癖消、大黃蟄蟲膠囊(Dahuang Zhechong capsule)等藥物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1]。但如何選擇經濟有效的藥物,是臨床治療的重點。本文研究分析巖鹿乳康膠囊與大黃蟄蟲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癥的成本-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8 年1 月~2019 年 6 月在本院乳腺外科門診接受治療的120 例乳腺增生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 A 組、B 組,每組60 例。A 組年齡25~55 歲,平均年齡(40.6±8.1)歲;病程5~24 個月。B 組年齡26~54 歲,平均年齡(39.2±8.8)歲;病程6~24 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乳癖”中醫癥候診斷標準:①乳房外上象限有扁平腫塊,捫之有豆粒大小韌硬結節;②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③乳房脹痛明顯,隨喜怒消長,常在經前加重,經后緩解。排除標準:①孕婦及哺乳期女性;②合并乳腺腫瘤患者;③嚴重的心血管、肝、腎等疾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A 組患者給予巖鹿乳康膠囊(云南海灃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20025379)口服治療,0.94 元/粒,3 次/d,4 粒(1.6 g)/次,飯后口服。B 組患者給予大黃蟄蟲膠囊[葵花藥業集團(吉林)臨江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19990064]口服治療,0.82 元/粒,2 次/d,4 粒(1.6 g)/次,飯后口服。月經前連續20 d 為1 個療程,持續用藥3 個療程后評估治療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成本-效果比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治療效果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作為判定標準:治愈:乳房腫塊及疼痛消失;好轉:乳房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或消失;未愈:乳房腫塊及疼痛無變化。治療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②兩組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同期的診療費用和檢查費用均相同,其他誤工費、交通費等非直接醫療費用難以統計,故只考慮計算藥品的費用。藥品費用均按 2018 年12 月價格計算。成本-效果比是表示單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當評價不同治療方案之間的相對經濟性時,就需要考慮增量成本-效果比,其表示增加一個單位的效果所消耗的增量成本。閾值參考2018 年佛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A 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 93.33%,B 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A 組成本-效果比為7.25 元,B 組成本-效果比為4.54 元,增量成本-效果比4226.87 元<2018 年佛山人均GDP 的129767 元。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A 組患者發生1 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B 組患者發生2 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2,P>0.05)。
乳腺增生癥是一種良性增生性疾病,在臨床較為常見[2]。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乳腺增生癥的發病率約占所有乳腺疾病發病率的50%,其中約60%乳腺增生癥患者受到疼痛和心理壓力的困擾[3]。乳腺增生癥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現代醫學認為,乳腺增生癥主要是由于患者內分泌激素失調,局部乳腺組織受激素刺激,產生乳腺間質和小葉增生而發病[4]。中醫認為,乳腺增生癥的病因和肝腎具有密切的聯系,患者多因氣血失和、痰瘀凝結、情志失調所致。應用藥物治療時,應考慮活血化瘀、疏肝理氣、散結消腫的機制[5]。巖鹿乳康膠囊主要成份是巖陀、鹿銜草、鹿角霜,功能主治包括益腎、活血、軟堅散結[6,7]。大黃蟄蟲膠囊主要成份是熟大黃、土鱉蟲(炒)、水蛭(制)等,功能主治包括活血破瘀,通經消痞[8]。本文探討發現:A 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B 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 8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2,P>0.05)。
本研究運用藥物經濟學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計算治療成本并結合臨床療效評價,采用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對不同藥物治療方案的經濟性比較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A 組成本-效果比為7.25 元,B 組成本-效果比為4.54 元;增量成本-效果比為4226.87 元,表明每增加1%的有效率,增加成本4226.87 元。閾值參考2018 年佛山人均GDP 129767 元,根據WHO 關于藥物經濟學評價的推薦意見:增量成本-效果比<人均GDP,表明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因此從藥物經濟學角度評價,巖鹿乳康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癥的方案值得推薦。
綜上所述,巖鹿乳康膠囊與大黃蟄蟲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療效相當,巖鹿乳康膠囊的成本-效果優于大黃蟄蟲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