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基 周鳳英 陳思穎
臨床血液培養的開展可為臨床醫師對敗血癥、菌血癥進行有效判定,隨著各類抗菌藥物的不斷被研發問世,臨床上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應用率的提高,加之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導致患者自身機體所具備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提高,發生敗血癥、菌血癥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1]。血流感染屬于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是指機體血液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從而導致血流感染的發生,包括細菌血癥、病毒血癥以及真菌血癥,具備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2]。有資料報道稱[3],受到地區差異的影響,血培養病原菌分布具備較大差異,且病原菌的耐藥譜也不盡相同,因此通過分析監測血培養病原菌的分布情況與耐藥情況,對治療方案的制定可提供有效參考。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江門市中心醫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15352 例門診和住院患者血培養分離菌株資料,探討江門市中心醫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為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江門市中心醫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門診和住院患者15352 份送檢血培養標本資料,將同一病例中所分離的重復病原菌以及出現污染的微球菌、棒狀桿菌等進行剔除。
1.2 方法 研究儀器和試劑包括法國梅里埃BacT/ALERT 3D 全自動血培養儀,質譜儀MS,Vitek 2 Compact,Atb expression 及其配套試劑,所需質控菌株購自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M-H 瓊脂培養基購自廣州迪景,藥敏紙片購自英國 Oxoid 公司。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對收治的患者在其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前的發熱初期以及寒戰高熱期靜脈血進行采集,采集后按照醫囑分別將其注入至需氧瓶以及厭氧瓶內,在血培養儀內對血培養瓶開展培養,若需氧瓶出現陽性報警的情況,則將其分別向哥倫比亞血平板、中國藍平板、巧克力平板以及沙保羅瓊脂平板進行接種;如果有厭氧瓶出現陽性報警,則將其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再放入到厭氧袋內,并將厭氧袋放入到二氧化碳培養箱中進行培養。全部平板的培養溫度均控制為35oC,培養時間為18~24 h,培養后對菌落實施分離,采用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儀實施細菌種類鑒定,并實施藥敏試驗。如果血培養儀培養時間達到5 d,仍未出現陽性報警,則可采用血瓊脂平板實施盲種并涂片染色觀察,涂片未找到細菌且盲種完成后2 d 仍舊未發現有細菌生長,則可判定為陰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培養標本菌株檢出情況,分析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
2.1 血培養標本菌株檢出情況 15352 份送檢血培養標本中陽性1096 份,其中男612 例,女484 例,年齡8~85 歲,平均年齡(56.3±8.2)歲。1096 份血培養陽性標本中1031 份細菌感染標本,65 份真菌感染標本。細菌感染標本中分離出526 株革蘭陽性菌,505 株革蘭陰性菌。病原菌類型以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頭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見表1。
2.2 革蘭陰性菌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 大腸埃希菌對哌拉西林、頭孢曲松、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耐藥性,肺炎克雷伯菌對哌拉西林、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耐藥性,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曲松、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具備較高的耐藥性。見表2。
2.3 革蘭陽性菌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 革蘭陽性菌對替考拉寧、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敏感性可達100.00%;對青霉素G、苯唑西林、紅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率>35%。特別是對對青霉素G 的耐藥率>95%,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對紅霉素的耐藥率>70%。見表3。

表1 1096 份血培養陽性標本主要病原菌構成情況(株,%)

表2 革蘭陰性菌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株,%)

表3 革蘭陽性菌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株,%)

續表3
血液培養是指將新鮮血液標本開展離心分析后在營養培養基上進行接種,放置于特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檢測及鑒別對營養具備較高要求的細菌生長繁殖發育而來的病原菌,并依靠病原菌的藥敏試驗來對病原菌的耐藥性進行分析[4]。目前臨床上在對敗血癥、菌血癥和膿毒敗血癥等血液疾病進行診斷時,血液培養的應用率較高,同時其可作為上述疾病治療效果的評價指標[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送檢血培養標本共15352 份,陽性1096 份,包括1031 份細菌感染以及65 份真菌感染標本,細菌感染標本分離出526 株革蘭陽性菌,505 株革蘭陰性菌;病原菌類型以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與前人研究報道基本相符,相較于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的分離率更高,與前人報道有所差異,分析其原可能與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存在地域差異有關,也可能和本院血流感染患者大多在其他感染基礎上,接受過抗菌治療有關,因此需要臨床醫師引起足夠重視,對抗菌藥物進行合理應用[6]。
本次研究對革蘭陰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開展藥敏試驗,結果發現大腸埃希菌對哌拉西林、頭孢曲松、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耐藥性,肺炎克雷伯菌對哌拉西林、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具備較高的耐藥性,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曲松、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具備較高的耐藥性。大腸埃希菌對臨床三代頭孢曲松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分析其原因,可能受到臨床抗菌治療過程中大量采用廣譜β-內酰胺酶有關[7]。相較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大部分抗菌藥物所具備的耐藥情況更好,但其對頭孢曲松仍舊具備較高的耐藥率,因此臨床中需加強對頭孢曲松應用的控制,避免過度應用,從而使耐藥菌的流行以及傳播得到有效控制[8]。革蘭陽性菌對替考拉寧、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敏感性可達100.00%;對青霉素G、苯唑西林、紅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率>35%。特別是對對青霉素G 的耐藥率>95%,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對紅霉素的耐藥率>70%??赡芘c青霉素與紅霉素的過度應用有關[9]。通過本次研究結果中耐藥菌分析可知,在對相應病原菌開展治療時,應避免選擇上述抗生素種類,從而使抗菌治療效果得到提升[10]。
綜上所述,門診和住院患者患者血流細菌感染較為嚴重,且感染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具備較強耐藥性,臨床醫師需參照藥敏試驗結果來選擇敏感抗菌藥物進行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