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在臨床治療中,輸血是最為常見的現象,也是救治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實際輸血治療期間,因對患者機體抗體的檢測不到位,導致患者在輸血后容易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其中最為常見的為發熱、貧血、黃疸、休克等現象,情況嚴重者對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脅[1]。因此,輸血治療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輸血安全性,需要在患者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測,從而為患者做好防范措施,降低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2,3]。一般情況下,臨床主要針對免疫性疾病患者、孕婦、癌癥患者等特殊的人群進行輸血檢測,為了提高上述患者輸血的安全性,本院針對選取的輸血患者就不規則抗體檢測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下是本院具體的分析報告。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的對象為大連地區某三甲醫院2019 年1~10 月的輸血患者15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 例。對照組男43 例,女32 例;年齡6 d~79 歲,平均年齡(43.13±12.32)歲;其中輸血2 次35 例,輸血>2 次40 例。觀察組男45 例,女30 例;年齡8 d~77 歲,平均年齡(40.82±12.12)歲;其中輸血2 次38 例,輸血>2 次3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直接進行輸血,不做輸血前不規則抗體檢測,在患者輸血后需要相應的看護,避免患者輸血后出現不良反應。如果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則需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1.2.2 觀察組 患者在輸血前實施不規則抗體檢測,并采用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法進行輸血前篩檢。檢測設備為Diamed-ID 保溫反應儀器,以及微柱凝膠專用離心儀器。在輸血前檢測,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主要準備的材料為譜細胞、篩選細胞、聚凝胺試劑。無菌操作采集患者的血液,抽取靜脈血3 ml,在3000 r/min的離心機離心3 min,在無纖維蛋白凝塊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檢測。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檢測,則需要在2~8℃的環境下進行保存。針對具有不規則抗體的患者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即對于檢查出不規則抗體的患者,如果具有相同血型,則可選擇相同的血型,如果患者沒有相同血型,則選取O 型血型,AB 型血型患者可以接受每一種血型,但配血實驗為陰性。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檢測中不規則抗體的常見類型主要包括抗-E 抗體、抗-e 抗體、抗-C 抗體、抗-c抗體、抗-D 抗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不規則抗體占比。②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規則抗體檢出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胸悶、呼吸困難、低血壓休克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不規則類型抗體占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通過輸血前實施不規則抗體檢測,常見的不規則抗體類型包括抗-E 抗體、抗-e 抗體、抗-C 抗體、抗-c抗體、抗-D 抗體,其中抗-C 抗體患者1 例、占比為1.33%(1/75),抗-e 抗體患者2 例、占比為2.67%(2/75),抗-E 抗體患者4 例、占比為5.33%(4/75),抗-c 抗體患者2 例、占比為2.67%(2/75),抗-D 抗體患者3 例、占比為4.00%(3/75)。
2.2 觀察組患者不規則抗體檢出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共檢出不規則抗體陽性12 例,女性患者的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男性,女性有妊娠史患者的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無妊娠史患者,輸血>2 次患者的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輸血2 次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患者不規則抗體檢出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在臨床治療中,輸血治療比較常見,也是臨床救治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情況下,輸血患者主要為免疫性疾病、孕婦、癌癥疾病患者,上述患者均為特殊的人群,在輸血治療中,如果提供的血液與患者的血液之間出現不匹配現象,將導致患者輸血后發生不良反應,情況嚴重者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4]。患者在輸血中發生不良反應,主要源于患者機體中存在不規則抗體,患者在輸血后機體產生排斥反應,一般情況下,正常人體中的不規則抗體占比率比較低,但如果患者具有輸血史,則患者機體中的不規則抗體占比率較高,并且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免疫性反應[5]。
為了有效降低輸血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臨床輸血的安全性,醫院臨床針對患者采取輸血前不規則抗體檢測措施,通過對患者機體檢測不規則抗體,對患兒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降低患者輸血后的不良反應。目前,在臨床診斷檢查中,最常見的抗體類型主要包括抗-E 抗體、抗-e 抗體、抗-C 抗體、抗-c抗體、抗-D 抗體,其中抗-E 和抗-D 在臨床中最為常見,能夠導致患者在輸血后發生不良反應。在臨床中,如果患者在輸血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后,將導致患者遭受一定的疼痛,身體不適,同時也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住院費用,對患者家庭增加經濟負擔。并且,患者機體中輸入同型抗原紅細胞后,將出現針對性的抗體,導致患者機體中的同種異型抗原紅細胞結合出現變態反應,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目前,臨床對患者在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測,通過檢測患者機體中的抗體類型,根據檢測的結果對患者采用相應的預防措施。在實際檢測中,主要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試劑卡進行檢測,采用的微柱型管主要包括凝膠分離柱和反應腔兩個部分,在微柱型管內填充人球蛋白和葡聚糖凝膠,當患者機體中存在不規則抗體時,患者的血液與血型抗原篩檢細胞發生反應,導致紅細胞相互聚集,如果凝聚后的紅細胞懸浮在凝膠柱中部和上部,則為陽性,如果在底部,則為陰性。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試劑卡檢測患者機體中的不規則抗體,臨床診斷檢查的準確率高,檢測速度比較快,檢測結果的穩定性高,靈敏度高,因此在臨床不規則抗體檢測中的診斷檢查效果顯著。
在本次臨床檢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輸血前實施不規則抗體檢測,常見的不規則抗體類型包括抗-E 抗體、抗-e 抗體、抗-C 抗體、抗-c 抗體、抗-D抗體,其中抗-C 抗體患者1 例、占比為1.33%(1/75),抗-e 抗體患者2 例、占比為2.67%(2/75),抗-E 抗體患者4 例、占比為5.33%(4/75),抗-c 抗體患者2 例、占比為2.67%(2/75),抗-D 抗體患者3 例、占比為4.00%(3/75)。觀察組患者中共檢出不規則抗體陽性12 例,女性患者的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男性,女性有妊娠史患者的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無妊娠史患者,輸血>2 次患者的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輸血2 次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臨床輸血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測,尤其對于具有輸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進行嚴格檢查,同時對女性的不規則抗體檢測的重視度要提高,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因臨床需要輸血治療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多,在患者采用輸血治療之前,為了確保患者輸血治療的安全性,需要對患者機體中不規則抗體進行檢測,并對患者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在患者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測,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輸血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