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教育英雄,從劉道玉到俞敏洪,都以各自的方式,影響著一代學子的教育之路。從教育理念到與市場接軌的密切度上,不同時代的教育英雄都敏銳地感知到了前沿的動態,以個人的努力與時代共振,成就一時乃至一世之名。作為教育培訓領域新的弄潮兒,竇昕更為人所知的是他“竇神”的網紅稱號。不過,作為上市公司立思辰的總裁,竇昕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面臨的歷史機遇,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歷史責任。
竇昕:從爺爺這一輩開始,我的家庭成員大都是從事文史和語文教育的,他們對我的影響很深。特別是我北大考古系畢業的二爺爺竇建孝,他是《天水文史資料》的總編,我爺爺當校長從事教育工作。小時候我經常搬個小板凳,聽他們兄弟倆給我講故事。這種成長環境對我影響很大,我家住的是當年
明朝御史中丞夏景和的故居。
高考時我先是考上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學計算機系,那時候流行學計算機,進入學校后,發現自己不喜歡。回家后,家人鼓勵我換一個方向,我上學早,于是重新高考,進入了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這樣的經歷也鍛煉了我的“逆商”,也是寶貴財富。后來創業過程中每當遇到考驗,高考的經歷也成為我力量的來源之一。
竇昕:我大學畢業就走上了教育這條路,由于家人都在體制內,我想嘗試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一開始,我在北京市巨人學校,幾個月后我就辭職自己創業了。因為我進步還挺快的,工作第二
個月是第一個月工資的兩倍,第三個月是第二個月工資的兩倍,第四個月又是第三個月工資的兩倍,也算創造了奇跡,職位也迅速晉升。九個月后,我離開巨人。2010年自己創業,參與合辦高思教育。2014年,我進入啟迪巨人,然后又離開再次創業。我帶隊伍,大家都支持我,也是他們給了我勇氣。
竇昕:剛開始到課外教育領域時,我和大家的思路也差不多。以練題為主,后來發現孩子們心里對此有所排斥,填鴨式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2009年,有信任我的十幾個家長找到我,希望我能開發出適合他們孩子的教學內容。在研究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故事是最喜歡的。新知識都是打在舊知識的錨樁上,我把故事放到文學史的框架中,用紀傳體的方式,讓孩子們去親近我所講述的傳主。我相信,愛上了這些文人的同學們,一定會愛上他們的作品。我的設想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我把課程不停地下移,很多高中的內容通過我的方式,都可以讓小學的同學接受。順著這個思路,我開發出了大語文的課程體系。
我一直把教課比喻做舞劍,鑄劍師們鑄劍,怎么舞在你,孩子們觀察你舞劍,因此愛上你這個舞劍師,然后愛上這把劍、進一步愛上鑄劍師,愛上自己去舞劍。所以舞劍師是不可少的,雖然有可能存在過度解讀,或者和原作者不一定吻合的地方,但解讀必然帶著我們自己的烙印,畢竟教育是一朵云搖動另一朵云。
竇昕:作為大語文體系的核心設計者,我首先按照學習的目標,滿足家長提高語文成績的愿望;第二層是開闊學生的眼界;第三層是進一步到對于文史知識的審美和鑒賞。圍繞這三個層次我們建立
了課程的矩陣,并建立了大語文的課程體系。
我們現在首先是幫助大多數孩子實現規范寫作;然后第二個階段是創意寫作,讓孩子不人云亦云,寫出非制式的內容。第三個階段是通過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這樣的平臺,讓寫作上有天賦的孩子能夠被發現。
竇昕:在學校里,要照顧到絕大多數孩子的教育需求,同一本教材,難度與視野都要兼顧全國各地,不會特別難。但書本上的那點信息,對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孩子來說,是明顯“吃不飽”的。學校里的內容偏操練與考察,而語文這個學科除了概括、總結等能力外,還有許多非功利化的東西。對于孩子關鍵的性格形成期、大腦的智能分化區與青春期這幾個關鍵時段上,語文的非功利化教育在學校的教育中往往被忽視。我認為校內與校外教育是嵌套互補的關系,沒有了學校里的語文教育,孩子們學習的根就丟失了,而沒有了我們的校外探索的教育模式,校內教育又偏單薄。
竇昕:我開始大語文課程體系實踐時,在北京師范大學上研究生的幾個師弟師妹時間比較自由,也信任我。他們既幫我做教學研究,也幫我教課。
目前管理也由趙伯奇、朱雅特負責各自的業務板塊,核心的復雜業務,我們通過矩陣管理來防
止山頭主義,也防止績效主義。在我看來,盡心盡力教孩子、愛孩子是本質。我們通過十年時間,搭建起了全國較為領先的管理機制,雖然立思辰是一家做語文的教育機構,但是卻能做到全國連鎖。
目前形成的管理辦法讓我仍然有時間投入時間和精力在授課內容的創新和創作上。目前我管理上花大致三分之一時間,在業務上占三分之一強,還有一些精力放在融資、并購的布局和規劃上。
竇昕:名師的IP化是我們一直在實踐的。讓
我們的好老師穿破培訓機構的藩籬,讓世人所認識。我們是教育培訓領域的郭德綱,在課外授課的經驗上,更具市場性。培訓機構的老師們是一直面對家長的審視。具有了這種進階版的經驗,讓我們有信心通過內容來吸引大眾。
竇昕:我的線下課程在逐漸減少,線上課程則是面向全國范圍的。我更加關注流量的密集區,所
做的傳播都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所以將我授課內容剪輯成為碎片內容,吸引更多人報名,降低獲客成本,形成良好的運作方式。在抖音上除了我,還有八百萬粉絲的楊淅茜老師、三百多萬粉絲的劉瑩老師,都是諸葛學堂老師矩陣的成員。
竇昕:2019年10月,喜馬拉雅推出消費巔峰
榜,官方發布的數據我是排名第八,在郭德綱等人后面,我們沒有花錢推廣,播放量在一兩百萬,利潤在千萬左右。我們的這一探索,是將知識付費與語文教育的剛需結合起來的有益嘗試。
竇昕:我和陳思本科都是在北師大中文系。母校對于文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態度也深入我們的骨髓,也堅信母校能幫助我們實現理想。
推動這個活動最大目的,就是借助一個公益活動,發現更多好苗子,發現少年版的陳思、少年版的竇昕,讓他們能在很早時候被挖掘出來,我們會出錢出力去為他們量身打造。在這個小鮮肉的時代,我們仍然希望那些對于文字、文學、文史有著專長的學生,能夠在這個時代有一席之地。我認為這是時代的風向標,一個時代越是尊師重道,越是熱愛文化,這個時代的底蘊就越美好,底蘊就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