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成
(中鐵二十三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1130)
針對已開通運營的某標段一號隧道、二號隧道、三號隧道運行狀況,基于敲擊檢查、鉆孔探測等多種方式展開深度檢驗,共發現病害28 處,以襯砌空洞居多,達24 處;其余均為掉塊等缺陷,主要集中在接觸網吊柱周邊區域,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缺陷類型分類數量統計表
在長期使用后,受鋼筋混凝土襯砌脫空的影響隨之產生缺陷,以所在隧道的襯砌結構特性為基準,以不影響外層鋼筋有效握裹為基本前提,為之實行回填注漿方式,在特殊情況下搭設釬釘。若襯砌厚度≤20cm,與此同時未握裹鋼筋,需實行開“天窗”模筑的方式展開施工作業,所用材料為C40 微膨脹細石混凝土,經回填注漿處理后改善襯砌性能。防水板:(1)若出現防水板松弛現象,使用小直徑PVC 管,借助外層鋼筋適當抬升防水板并使其與初支達到緊密貼合狀態;(2)防水板繃緊且與初支存在較大間隔時,若內支護厚度相對不足,此時可沿著隧道軸線處理防水板,經切割操作后再通過焊接的方式將外側補齊,使防水板處于相對松弛的狀態,并遵循(1)的方法進一步處理[1];(3)若防水板處于繃緊狀態,同時內支護厚度滿足工程要求,但防水板依然出現明顯的脫空現象,首先遵循(1)的方法加以處理,隨后針對防水板背部展開灌注施工作業。
通過鑿除的方式處理缺陷部分,做好清理工作,具體工序有:(1)當鋼筋外露時,需要對該部分進行打磨,在其表面涂抹適量改性環氧樹脂材料,若保護層厚度未達到工程標準,實際刷涂厚度需超過1mm[2];(2)若鋼筋完全存在于襯砌之中,即未出現外露時,需使用砂輪機打磨,在保護層厚度不滿足工程要求時,表面處理尤為關鍵,需要在該處涂抹適量改性環氧樹脂,厚度需超過1mm。
若襯砌施工縫在使用中出現掉塊等缺陷,需要做好松弛部位的清理作業,以實際深度為準采取合適處理措施,諸如切口打磨或是噴射混凝土等,并在上述基礎上涂抹適量改性環氧樹脂。
出現此類病害后,需要將發生裂損的部分清理干凈,分析支護帶松動情況,做好該部分的割除作業,特殊情況下可通過注漿的方式加以處理。
分析襯砌混凝土的表面狀況,若出現注漿管松動或是玻璃掉塊等問題,需做好拱部異物的清理工作,可利用手持砂輪機加以打磨,提升其平順性。
在出現襯砌裂損病害后,需分析具體的裂縫狀況,考慮形態、貫通性等多方面因素,為之制訂可行的處理措施。
將缺陷處的混凝土塊清理干凈,隨后使用清水處理,針對缺陷區域刷涂滲透性材料,持續操作2 次,刷涂3 次環氧膠泥,使得環氧膠泥能夠有效進入到結構內部,增強與混凝土的黏接效果。
部分襯砌出現未鉆透現象,此時需針對口部加以處理;若鉆孔完全穿透混凝土,考慮到堵漏效果,需將環氧樹脂填入其中。
3.1.1 現場驗證情況
經實地檢驗得知,上行拱頂滑槽處共存在2 個不同深度的鉆孔(分別為0.2m 與0.24m,均集中在滑槽東側),襯砌厚度0.025m,還存在1 個0.315m 的空洞。技術人員手錘敲擊后得到空響范圍,即環向1.8m、縱向1.2m,區域內伴隨有1 道環向裂縫,延展長度為1m。
3.1.2 現整治方案
針對上述現場驗證情況,制訂整治方案如下:
1)處理方式:滑槽加固為主,輔以網噴混凝土施工作業。
以滑槽預埋設計為基礎,綜合考慮現場缺陷狀況,預埋件與襯砌鋼筋達到穩定連接狀態,整體上襯砌穩定性良好。為保障缺陷處理質量,并提升滑槽的穩定性,采用滑槽加固措施,在此基礎上通過開天窗網噴混凝土的方式有效處理空洞。
2)滑槽加固:環向鋼帶+縱向角鋼+φ20mm 高強化學錨栓。
使用到環向鋼帶,具體規格為長4m、寬18cm、厚4.5mm,將其設置在滑槽兩側區域,為滿足穩定性要求,將φ20mm 高強錨栓穩固連接于襯砌混凝土,實際錨固深度至少達15cm[3]。針對滑槽輔以縱向加固措施,使用10#角鋼材料。
3)卸載加固措施:結束上述提及的整治作業后,檢測混凝土強度,在滿足設計值75%的要求后便可卸載各類加固裝置,優先拆除縱向角鋼,結束之后再拆除環向鋼板,實際操作中,需得到角磨機的支持,將錨栓錨頭處理好,并設置型鋼提升穩固性。
3.2.1 原設計情況
該處主要以Ⅴ級圍巖為主,基于C35 鋼筋混凝土澆筑所得,所得襯砌厚度60cm。綜合考慮行業設計要求:各個槽道都要與周邊區域的縱向鋼筋達到穩固連接狀態,錨桿與接地筋穩固連接,上述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實現。
基于項目所在區域實際狀況,圍巖容重20kN/m3,埋深8.5m,頂板土柱兩側形成13.2°摩擦角,彈性反力系數150MPa/m,圍巖摩擦角設定為22°(上述選取的數值僅適用于本工程項目)。
1)結構自重
鋼筋混凝土容重為25kN/m3,采用的是程序驅動自動加載的方式。
2)土壓力
垂直均布壓力可按式(1)計算:

式中,q為圍巖垂直均布壓力,MPa;γ為圍巖重度,kN/m3;h為洞頂與地面間距,m;θ為頂板土柱兩側摩擦角,(°);B為隧道寬度,m;λ為側壓力系數,可按式(2)計算:

式中,β為最大推力狀態下的破裂角,(°);φc為圍巖計算摩擦角,(°)。
結構水平壓力按式(3)、式(4)計算:

式(3)~式(4)中,e1、e2為作用在支護結構兩側的水平側壓力,MPa;h1、h2為兩側洞頂與地面距離,m。
3.2.2 現整治方案
考慮到槽道預埋設計要求,加之對現場缺陷狀況的分析,襯砌鋼筋與預埋件達到穩固焊接狀態,總體上襯砌穩定性較好,槽道所在位置未發生改變,整治施工產生的荷載相對較小,并不會對滑槽的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可按照注漿的方案處理缺陷。
鋼筋混凝土表面常發生縱斜向張拉裂縫,若寬度介于0.2~1.5mm 范圍內(同時滿足深度≤5cm 的條件),或是寬度超過1.5mm(同時滿足深度達5cm 的條件),此時可采取襯砌裂紋處理工藝。
基于貼嘴灌注環氧樹脂方法,主要操作流程為:
1)重點處理裂縫兩側3cm 區域,做好襯砌表面清理作業,全面處理發生松動的混凝土塊,順著裂縫設置適量膠帶(間距20~30cm);
2)在該區域涂抹J-1 封縫膠,持續施工2 次,達到固化狀態后即可解除膠帶,為之增設灌漿嘴;
3)在裂縫處灌注改性環氧樹脂,達到固化狀態后,可拆除灌嘴并將殘留于表面的封縫膠清理干凈;
4)以裂縫走向為基準,處理兩側20cm 內的區域,刷涂改性環氧樹脂2 次。
嚴格控制水泥滲透結晶防水涂料,本工程中至少為1.5kg/m,所得涂抹厚度達2.0mm。為確保施工質量,要求處理區域達到足夠干凈且濕潤狀態,但不可殘留積水,針對光滑表面應打毛處理。待土層達到終凝狀態后,需要采取噴霧干濕交替的方式,持續養護達到72h,在此過程中禁止蓄水養護。控制涂料使用時間,配制完成且超過20min 未使用應廢除;施工中持續攪拌混合料,不可向其中摻水。
隧道缺陷整治復雜度高,需利用天窗點施工,應從缺陷的實際情況出發,準確掌握發生缺陷的具體位置,為之創建科學的缺陷整治方案。本文經實地調查、問題分析、方案編制等環節后,最終取得較好的整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