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主任徐水波、法規處處長祁同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綜合處處長彭軍及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工作組到甘肅省禮縣灘坪鎮開展黨建扶貧結對幫扶活動。工作組一行首先來到灘坪鎮金坪村,開展走訪調研活動。隨機走訪了貧困戶魏善記、蔣峰,詢問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問題,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圍繞最期盼解決的實際問題,對幫扶需求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同時發放了慰問金和慰問品。走訪結束后,實地查看了金坪村花椒種植示范點,了解了無刺花椒產業扶貧情況。隨后,在鎮政府大院舉行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建扶貧結對幫扶禮縣灘坪鎮捐贈儀式,質量監督司、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向灘坪鎮捐贈幫扶資金10萬元,捐贈棉被600床。(來源: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2019年12月17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閻思進副主任一行到廣州纖檢院調研。在實地參觀了實驗室建設及聽取學生服質量監測、能力建設、科研項目等相關工作匯報后,閻思進充分肯定了該院在能力和隊伍建設、實驗室管理以及履職盡責推動產業發展上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就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順應機構改革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找準自身定位,確定發展方向;二是要加強學生服質量監測工作,推進學生服“雙送檢”落地落實,爭取相關部門支持;三是進一步強化纖維質量檢驗和監測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制度建設,承擔起繭絲質量調查與評估工作。(來源:廣州纖檢院)
2019年12月2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新疆棉輪入公證檢驗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細則》明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負責輪入儲備棉公證檢驗的管理工作,按照統一受理申報、統一檢驗標準、統一技術規范、統一質量考核、統一經費核算的原則負責組織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對輪入的儲備棉實施公證檢驗。承檢機構的工作內容包括入庫重量檢驗、抽取品質檢驗樣品和品質檢驗樣品的后續儀器化公證檢驗。承檢機構依據《棉花 第1部分:鋸齒加工細絨棉》國家標準(GB 1103.1—2012)和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技術規范,對競買成交的儲備棉實施公證檢驗,逐批出具公證檢驗證書。該《細則》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來源: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2019年12月11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閻思進、纖維質量監督處副處長王揚到塔城地區調研棉花質量監測工作,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軍及自治區纖維質量監測中心黨委書記、副局長阿不都熱西提·買買提等相關領導陪同調研。閻思進在座談會上表示:新疆擴大試點開展棉花質量提升行動,選取有想法、有擔當的監測機構對塔城地區的4個農戶3個品種、博州地區2個品種從田間種植到籽棉加工進行全程跟蹤以及監測棉花單品、單垛、單軋后的皮棉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分析,不斷總結品種選育、種植采摘、收購加工、檢驗檢測等經驗,同時優化質量提升方案,引導改進棉花種植管理水平和提高加工工藝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新疆棉花的市場競爭力。閻思進還就棉花質量監測信息管理APP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制定棉花補貼傾斜性政策等給出了具體建議。(來源: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
近期,昌吉州纖維檢驗所在棉花收購及加工期,用一個月的時間對全州58家棉花加工企業進行了不間斷的技術服務工作。在技術服務期間,技術服務人員對棉花加工廠的檢驗室進行了全面核查,通過現場查驗有17家企業的檢驗室存在墻壁顏色不符合、檢驗室燈光照度不符合、檢驗室安排不合理、籽棉檢驗工作記錄不完整、檢驗設備在使用期間出現故障等問題,技術人員對以上問題限定了整改期限,并持續查驗整改結果。此外,還對昌吉州16家軋花企業現場進行籽棉大垛抽樣,抽取29個籽棉樣品進行試軋、稱重,得到毛衣分率、測試雜質、回潮、長度、馬克隆等檢驗指標,并進行公定衣分率計算,統計匯總后上報區局的纖檢處,為自治區政府統一掌握全疆各地州籽棉公定衣分率的情況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數據。(來源:昌吉州纖維檢驗所)
近日,天津市消費者協會對抗菌紡織制品進行了比較試驗并公布了比較試驗結果。結果顯示,標稱為“PLAYBOY(花花公子)精梳棉網眼透氣中筒商務襪”樣品和標稱為“最生活毛巾·青春系列”毛巾樣品的抗菌效果得分相對較低。據了解,本次比較試驗涉及50個品牌的50款不同產品。全部通過網購渠道購買,樣品中襪子24雙、毛巾21條、內褲5條。其網頁文字或圖片宣傳都具有抗菌效果等功能,購買單價從4.98元到89元不等。比較試驗按照《抗菌紡織制品檢測方法(改良的振蕩法)》的要求開展。本次比較試驗涉及24件抗菌襪子樣品,7件樣品抗菌效果得分10分以下,其中標稱為“PLAYBOY(花花公子)精梳棉網眼透氣中筒商務襪”抗菌效果得分最低,僅為8分。本次比較試驗涉及21件抗菌毛巾樣品,標稱為“最生活毛巾·青春系列”毛巾樣品抗菌效果得分最低,僅8分。本次比較試驗涉及5件抗菌內褲樣品,2件樣品抗菌效果得分10分以下。(來源:今晚報)
依據《棉花質量公證檢驗監督抽驗管理辦法(試行)》(中纖局檢管發〔2015〕41號)規定和2019年棉花質量公證檢驗監督抽驗工作安排,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纖維檢驗管理處近日對德州市纖維檢驗所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開展了2019年棉花質量監督抽驗現場抽驗工作。 兩名檢查組專家根據規定對德州實驗室開展了現場抽樣,隨機抽取儀器化檢驗留存棉樣500只,現場檢驗棉樣10余只,并查看了實驗室建設情況。檢查組對德州實驗室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德州實驗室日后能保持一貫的高標準、嚴要求,再創佳績。(來源:德州市纖維檢驗所)
日前,安徽省纖檢局開展了秋冬季賑災救濟用絮用纖維制品質量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執法檢查組分別赴蕪湖、安慶等地賑災救濟用絮用纖維制品生產企業及使用單位開展執法檢查,相關市纖維檢驗所派出執法人員聯合參加執法檢查。檢查期間,執法檢查組重點檢查了賑災救濟用絮用纖維制品是否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是否使用醫用纖維性廢棄物等禁止用物質用于加工制作絮用纖維制品;是否使用被污染的纖維及纖維下腳等物質作為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的填充物。專項行動期間,安徽省纖檢局要求執法人員要深入一線,以問題為導向,重點查處摻雜摻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違法行為。同時,要加強與民政、應急、紅十字會等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積極尋求相關部門配合,要加強信息交流,探索建立質量違法行為查處長效聯動機制,形成監管合力。(來源:安徽省纖檢局)
2019年12月17日,湖北省纖檢局荊州分局組織的全市紡織服裝標準學習培訓班在該分局會議室開班,來自全市各地的百余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參加了培訓。本次培訓會上,省纖檢局荊州分局對問卷調查以及平時在行業監管和市場調研中收集到的問題對癥下藥,進行針對性培訓指導。此次培訓歷時3天,荊州分局業務骨干系統解析學習最新最全纖維制品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紡織印染行業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同時,走進生產企業和電商企業,對企業實施現場一對一“私人定制”式專項指導。(來源:湖北省纖檢局荊州分局)
2019年12月12日—13日,由《中國纖檢》雜志社主辦、蘇州纖維檢驗研究院協辦的“中國纖維·紡織質量發展論壇暨紡織服裝檢測技術研討會”在江蘇省蘇州市成功舉辦。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副巡視員李存義、政策法規處處長祁同星、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燕、《中國纖檢》雜志社總編輯王建軍出席論壇。來自全國40余家紡織服裝檢驗檢測機構、近10家檢測儀器企業的80多名代表相聚蘇州,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紡織服裝產品監測方式、紡織服裝標準、檢測技術創新、檢測實驗室發展等話題。
論壇上,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政策法規處處長祁同星作了題為《對今后開展纖維和纖維制品質量監測工作的展望》的演講,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紡織大學博士生導師徐衛林,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潘志娟,蘇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杭志偉,廣檢集團紡織服裝服飾檢測研究院副院長馮文等5位專家作了主題演講,4位論壇征文優秀論文獲獎者介紹了研究成果,企業代表蘇州光華研究所所長張友信先生分享了個人在棉纖維檢測領域的經驗和建議。隨后,參會代表參觀了蘇州纖維檢驗研究院(國家絲綢及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來源:本刊)
近日,寧夏紡織纖維檢驗局自主研發的“實驗室用小型快速山羊絨凈絨率檢測儀”通過驗收評審。該設備2018年由自治區科技廳批準列為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撥付資金30萬元,實施時間兩年,經項目組成員反復論證、多次調試、持續改進,最終研制成功。在項目驗收評審會上,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組負責人對項目研發總體情況的匯報,根據項目任務書認真查驗了項目驗收資料,核查了項目實施的各類原始記錄,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和質詢。驗收評審小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已完成項目任務書的各項考核指標,設備的功能、性能達到預期效果,符合驗收要求,同意通過驗收并進行科技成果登記。(來源:寧夏纖檢局)
12月6日,山東省纖監中心工會組織繭絲檢驗人員開展了以“練纖檢精兵,筑纖檢精神”為主題的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中心黨總支副書記朱峰、二級調研員都占元全程觀摩了本次技術比武活動,繭絲檢驗中心全員參加了本次技術比武活動。經過一天的緊張角逐,邵玲和丁姝含分列選繭項目和解舒項目第一名。專家對選手的表現做出了精彩的點評,比賽之余,選手還向專家請教了有關技術問題。(來源: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2019年12月10日下午,湖北省非織造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仙桃市彭場鎮開建。湖北省質量強省辦公室主任、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鄒賢啟宣布項目開工,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詹永杰作項目介紹,仙桃市委書記周志紅,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省纖檢局局長、黨委書記周開心出席開工儀式,仙桃市市長余珂出席儀式并講話。據悉,2017年,省非織造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被列入省發改委、省質量強省辦公室、省市場監管局“十三五”國家級質檢中心規劃。湖北非織造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規劃用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14060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滿足全省和周邊地區非織造布產品第三方質量檢測需要,成為全國區域性非織造布標準制定修訂、科技研發、應用推廣、技術培訓、信息發布的國家級質檢中心,填補國內空白。(來源:湖北省纖檢局)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秘書處發布通知,鼓勵強化國家標準及其外文版的同步立項、制定和發布。通知明確,標準委對中、外文版同步制定的標準項目進行同步評估、同步立項公示、同步下達計劃,并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支持;因特殊原因無法同步報批的項目,應在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后90天內完成報批;國標委將保障中、外文版標準同步發布,歸口單位應加強外文版的實施應用和實施評估工作,及時組織復審和修訂。(來源:國家標準委網站)
根據國標委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要求,日前,《循環再利用聚酯(PET)纖維鑒別方法》《高強高模聚酰亞胺長絲》《有色聚酰亞胺短纖維》《紡織機械與附件 羅拉式梳理成網機 術語和定義》等4項國家標準已經完成報批稿的編制進入公示階段。其中《循環再利用聚酯(PET)纖維鑒別方法》規定了循環再利用聚酯(PET)纖維(以下簡稱再生滌綸)的鑒別方法,適用于本色、有色再生滌綸,其他功能性再生滌綸可參照使用,該標準的制定對于再生纖維行業具有規范和指導意義。(來源:中國紡織標準網)
日前,國家標準委下達了21項紡織服裝產品的外文標準立項計劃。其中,湖北省纖檢局負責《被胎》《棉花 不孕籽棉》等標準的翻譯工作,內蒙古纖檢局負責《毛絨纖維回潮率試驗方法》《毛絨纖維回潮率試驗方法 烘箱法》《山羊絨》等標準的英文或者蒙古文的翻譯工作,《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唾液色牢度》等紡織品方法標準的翻譯工作主要由中紡標負責,東華大學、上海紡織集團等負責麻類纖維、絲綢、服裝等其他領域的標準翻譯工作。(來源:國家標準委網站)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旋轉電機和性能》等177項國家標準。公告顯示,GB/T 38268—2019《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短鏈氯化石蠟的測定》將在2020年11月1日實施。GB/T 27025—201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38300—2019《防護服裝 冷環境防護服》、GB/T 38302—2019《防護服裝 熱防護性能測試方法》3項檢測標準將于2020年7月1日實施。(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12月19日,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組織召開了國家標準樣品評審會,對河北省纖維檢驗局承擔的兩項國家標準《原棉短纖率標準樣品》和《棉花含雜率標準樣品》進行了評審。評審組聽取了研制單位對研制報告、定值報告和標準樣品證書內容的介紹,對所提供的技術文件、實物樣品進行了審查和現場質詢,專家組認為:該標準樣品制備工藝科學合理,均勻性及穩定性良好,具有可溯源性,可用于原棉短纖率、原棉含雜率測試儀器的校準、試驗方法的評定、實驗室人員考核和質量控制。兩項標準樣品的研制為行業開展相關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其中,原棉短纖率標準樣品的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該類標準樣品的空白。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對該國家標準樣品研制的評審,并建議按照專家意見對技術材料進行編輯性修改、完善,盡快上報。(來源:河北省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