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車企要科學調整全年計劃,抓住市場急需的產品和發展重點,做好準備,一旦疫情結束,搶抓機遇,努力以更高質量的產品占領市場;其次,積極部署企業發展過程中各方面工作,及時調整,在克服當前困難的同時,補足企業短板,提高競爭力,以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認為,疫情對車市究竟影響到什么程度不好估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影響持續的時間不會短,將給完成全年產銷和經營目標帶來不小的困難。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汽車企業應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工作,穩定經濟,保障市場需求。回顧2003 年‘非典’疫情結束后,人們的防護意識提高,帶動了北京私家車市場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汽車企業應抓住即將到來的市場機遇,積極開拓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認為,疫情還沒過去,經濟正在恢復,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如何兼顧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是汽車工業面臨的巨大考驗。
“這次疫情引起我國汽車行業的反思,企業將更注重提升抗風險能力,以及如何保證產業鏈上下游有效協同、如何建立完善的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如何在銷售領域進行拓展和變革等方面做出改變。首先,主機廠應與供應商等上下游企業攜手共渡難關,應對挑戰;零部件企業要穩住,及時調整和梳理產品發展戰略;企業則需加強市場營銷管理,精準監測需求動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看影響了汽車市場,從長期發展來看會加速產業格局的調整。


“第一,我們對中國汽車產業長期向好的信心不能動搖;第二,結構性調整要堅定不移。轉變結構、提檔升級、提高企業和產業競爭力仍是不變的核心要務;第三,企業要做好新形勢下長周期和短周期的戰略規劃,當前疫情給中國汽車產業提出了新課題,我們要適時調整,及時改變發展戰略和戰術方針。”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認為,這次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可以用“雪上加霜”來形容,但我們要正面看待汽車產業受到的影響,正視這次沖擊。
“在目前疫情情況下,推動電動車下鄉將扭轉自去年3 月份250 公里以下電動車補貼大幅銳減到0 的情況帶來的市場壓力,會具有較好的短期促進意義,能夠使電動車產業實現一個結構性的恢復增長,進而拉動整個產業鏈的提升,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的制造、電池的制造、上游產業鏈各方面的發展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拉動汽車消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穩定供給,二是要增加有效需求。


“零部件供應商自己應該行動起來,可參考在上下游協同,加強與整車企業溝通與協調,配合整車企業逐層進行供應風險和經營安全性評估及篩查,充分共享目前產能計劃和限制信息,同時指導和幫助上游供應商共同抵御風險,攜手克服難關。”
——德勤管理咨詢戰略和運營團隊合伙人馮莉認為,整車企業此時要發揮“鏈主”作用,從整個產業鏈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給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特別是上游的零部件企業各種引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