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甄文媛
擁有員工7 萬人,牽動上下游產業鏈150 多萬人,西南汽車重鎮的龍頭車企長安汽車,兩只“硬手”迫不及待,早早“等候”在快速恢復正常運轉之路上。一手繼續抓疫情嚴防嚴控、一手推進企業復產復工,時時保持最佳動態平衡,考校著整個企業的智與力。長安汽車如何拼織起一張嚴密的防疫網,并讓復工復產所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在上面正常流轉?
人員數萬,每輛車上的零部件上萬,配件供應、物流運輸以及員工返程等堪稱橫在車企復工復產路上的三大主要問題。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和各地政府部門的協調支持下,長安汽車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復工復業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一環一環推進解決。數據顯示,截至3 月3 日,長安汽車可復工人數占比接近90%,復工復業已基本恢復常態。
作為與湖北這個零部件重點生產基地接壤的城市,重慶的車企受其影響更為明顯。據了解,長安汽車通過對其在湖北的供應商情況進行梳理,第一時間內向供應商發布了慰問及信息告知,相關項目暫停及延后啟動,組建了供應鏈復業復工資源協調團隊,每日關注所有供應商復業復工安排和資源情況,梳理存在問題及風險,與供應商聯手制定解決方案,從資金、物流等方面,幫扶他們,聯手共渡難關。
從2 月11 ~12 日,奔走準備多日的長安汽車多個單位陸續拿到復工許可文件。在正式復工之前,長安汽車成立的疫情防控應急工作小組已經從年前就沒消停過,據長安汽車工作人員介紹,長安汽車從疫情爆發之初就建立了應急響應機制,并在企業內部忙著快速推進了四件大事:
一是在人員管理上,在疫情爆發初期,快速梳理了984 名出差、途經及接觸疫區人員,并逐一排查、建檔、監控;并對節日期間擬返鄂員工開展勸解,成功引導200 余名人員暫緩回鄂。而對外省返工特別是途經湖北地區的人員,則納入“風險人群”管理。
二是在物資方面,快速將口罩、測溫儀等應急物資配發至下屬單位;據了解,從2 月中旬開始,全國各地復工潮陸續來臨,醫療防護物資需求不斷增加。在此特殊時期,長安汽車聯手合作伙伴,集聚資源,加入到防護口罩生產大軍之中,為滿足社會對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盡一份力。
三是通過企業微信、內部郵箱等途徑不間斷傳播防疫知識,引導員工科學做好防控措施;這一工作不斷積累延續到復工前夕,已經為返崗員工防疫復工的培訓做了充足準備?!堕L安汽車員工返程返崗必讀》、“復工復業指導細則”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已經在復工前完成,明確提出嚴格執行復工、復業前準備“五到位”、復工、復業后過程管控“九必須做到”和應急處置“一及時”。
四是制定了春節延后開工方案,長安汽車頂著種種壓力將復工時間延后到了2 月12 日之后。按照管理層的判斷,當前不惜一切代價控制住疫情,對整個經濟和社會的傷害才能做到最小。臨近復工,這支應急部隊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將消殺落實到對各個角落,廠區、食堂、會議室等場所甚至要每日消毒兩次以上;提前部署好食品用餐安全等工作;加強實現各種疫情防控物資到位;還有繼續嚴密地挨個摸底排查。
2 月中旬,各工廠開始陸續正式復工。寂靜了小半月的長安汽車生產基地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人氣依舊,卻難再見熙熙攘攘之態。經過復工培訓的人員每日戴好發放的口罩,手持“雙證”,隔開1 米以上排隊通“關”上崗。登記、測溫、消毒、分隔四步走的防控措施一步也不能亂、不能少,廠區各處甚至難以看到2 個人近距離說話,網上流傳的高考考場式就餐恰是長安汽車員工餐廳的實況。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疫情之下各企業復工復產難在“管好人”,對汽車制造這種人員密集型行業挑戰尤大。長安汽車的思路一是嚴防嚴控,把“人”這個不確定因素最大限度變得可控。思路二則是盡可能少管“人”,減少變量,更多換成可靠的“機器人”來管。
在此次疫情中,長安汽車智能制造的先發優勢被充分展現出來。據了解,長安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中的第一家“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以近期較早復工的渝北工廠總裝車間為例,目前廠內的焊接、沖壓、涂裝等全線復工運轉已半月有余,機器人大軍像往日一樣有序運轉,生產線、各種機械手、無人物流小車忙個不停。數據顯示,該工廠的生產自動化率達90%以上,其智慧管理平臺每天可采集制造數據5000 萬條,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實現對質量的實時、在線監控,既不需要傳統工廠中設置那么多工位,也不需要很多工人跑來跑去或聚在一處才能完工。以往這種智能化成果更多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減少人員數量和工作量的優點多體現在降低成本一類的表格中,此次卻成為這一特殊時期的解決復工復產難題的重要方法。
正是有了這支機器人大軍,長安汽車在開工數日便陸續有新車下線,走進試驗場;搭載黑科技的產品甚至開始走上街頭。3 月初,重慶主要交通樞紐站開始停駐一款特別的車輛。據了解,這正是長安汽車首推的熱成像防疫車。
為了解決大型交通樞紐站人多、測溫手檢效率低、設備少、易有漏網之魚等現實問題,這款熱成像防疫車搭載軍工級AI 智能熱成像測溫系統,對體溫異常者快速識別,并可多目標同時檢測,其有效測溫范圍達10 米,實現遠距離捕捉目標,而最大誤差僅有0.2 攝氏度上下,并可將監測的大數據進行云端處理,真正做到“非接觸式”體溫測量,避免交叉感染。同時,還可根據市政醫療機構的防疫需求,出現在重點防控的街區、干道,進行移動式檢測,大大降低社區及人員密集場所出現的“接觸式”、“遺檢漏檢”、“高誤差”的防疫風險,為取得戰“疫”最終勝利,保駕護航。
經此一“疫”,全社會對健康安全特別是呼吸安全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車內環保備受重視。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的長安汽車也很快注意到了這一迫切需求。利用研發儲備上的優勢,長安汽車快速啟動研發,第一時間推出過濾級別更高的空調濾芯等一系列健康技術和配置,并在3 月10 日量產目前最先進的“PM0.1 級”復合抗菌殺毒高效過濾器,配合等離子發生器和自定義新風系統,能夠實現超強的過濾和殺菌效果,并搭載在以后的所有車型上。

不僅是給汽車戴口罩,還要自產人用的口罩。早在馳援疫區和籌備自用防控物資時,長安汽車就已經發現,口罩短缺是個大問題。
在疫情爆發之初,長安汽車擔心疫區物資不足,就緊急捐贈1000 萬元人民幣,用于疫情防控一線所需應急物資的采購。
隨著疫情的快速蔓延,全國性的“口罩荒”開始了,錢已經在國內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了。長安汽車對此已有預見,在國內采購的同時,已經發揮其全球布局優勢,聯動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和德國等“六國九地”研發中心及海外基地、經銷商伙伴,展開“與時間賽跑”的全球緊急采購,努力尋求醫用防護口罩等國內緊缺防疫物資。
為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繼向抗疫一線捐贈1000 萬元之后,長安汽車再次以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在全系產品逐步復產下線后,又將首批下線產品捐贈給湖北等抗疫一線。3 月2 日,長安汽車向湖北孝感市疫情防控部門捐贈的CS75PLUS、逸動PLUS 順利運抵。據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相關人員介紹,此次快速運抵的CS75PLUS、逸動PLUS 將馳援抗疫一線,用于孝感市政府各部門防疫防控工作,在防疫物資運輸、防疫人員接送、控疫巡防一線中發揮重要作用。
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全國物流不暢,不管是疫區還是其他城市,大批物資的運送成了難題。長安汽車又聯合長安民生物流,無償為政府及公益組織提供運輸服務和倉儲服務,據不完全統計,長安汽車協助從全國各地運回重慶支援抗災口罩200 余箱、消毒用品6 噸;支援南京江寧開發區管委會運輸消毒緊急物資500 箱;完成武漢火神山醫院2 噸的疫情急缺物料緊急配送任務。
從人、財、物到中間的運輸環節,長安汽車一一考慮周全并逐個擊破、打通關節,將生產經營中的用戶思維靈活運用到支援行動中,充分考慮了各類人群的特殊需求。例如,考慮到醫護人員、各路執行應急任務人員的通勤和出行需求,長安新能源聯合T3 出行和車來出行,調配車輛,為他們免費提供通勤、出行服務??吹揭痪€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更有長安汽車部分心理學專業熱心員工主動報名,參與武漢心理援助活動,為武漢一線醫護人員在線提供心理支持。



熱成像防疫車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長安汽車疫情防控落實得力,目前暫未出現異常情況。復產復工、嚴防嚴控也正有序展開。壓力與挑戰并未結束,目前也遠未到可以松口氣的時刻,長安汽車已經預見,一直嚴陣以待。
記者手記:拼力爭勇往,時艱不說難
不足兩月的戰“疫”中,汽車行業已經有太多令人感動的暖人暖事,甚至是一個接一個令人驚嘆的“神操作”。各方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節奏,仿佛車企們本來就是“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的。如果不是身在這個行業,沒有近距離接觸這些企業,恐怕難以知道這一系列行動背后的艱難與代價。
汽車行業已經連續兩年身處寒冬,銷量降幅一年比一年大,“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活下去就是今年的KPI”在業內不是段子。
多數企業難以獨善其身。以長安汽車為例,除了來自大環境的壓力,近年來正承受變革、轉型巨痛,而成果還未完全顯現,財報數字并不好看。2020 年正是其第三次創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之年、香格里拉計劃和北斗天樞戰略的加速落地之年。2019 年特別是下半年,長安汽車陸續發布數個新車型,CS75 PLUS、長安CS55 PLUS、長安歐尚X7 等表現較為出色,從年前就已經積累下不少訂單,如果沒有這場疫情,長安汽車迎來的2020 或許是形勢好轉的一年。
重重壓力下,外面看到的,只是長安汽車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延遲了數日開工,又捐款又產車又籌物資又幫忙運送,這么大的央企,從未提到這期間的賬面損失和無形損失有多少,統籌調配了多少人力、物力,又做了多少安撫用戶迫切提車之心的工作,又是如何在過年期間組織旗下企業工人生產、數十日造出上百輛救護車抵達抗疫一線。
任何行動終究是成本、人力、物資和時間撐起來的,何況在特殊時期的大環境下,背后的產業鏈代價并不小。
1 月的統計數據顯示:長安自主板塊銷量為103,899 輛,作為銷量主體的長安汽車,1 月份銷量為79,708 輛,實現逆勢同比增長1.8%。而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內車市整體銷量同比下滑達18%。好在,長安汽車自己也判斷,疫情的影響終究不會太久。

[張寶林訪談錄]
身為汽車行業三大央企之一的掌門人,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的這個春節無法“消?!薄P鹿诜窝滓咔樽阅昵氨l,問題、壓力排山倒海涌向本就忙碌的他。從在電視上看到鐘南山院士確定“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的那一刻,張寶林敏銳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無數問題沖進他的腦海: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保護7 萬員工的企業責任、身為龍頭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150 萬人)合作伙伴的責任、企業自身發展的責任。
戰!一場襲擊引發的問題,就在“戰斗”中解決。作為統帥,張寶林帶領這個有百年軍工歷史的企業迅速投入戰“疫”,并根據疫情的發展、社會的需求、結合企業的特點和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調配各種人力、資源、物流等。歷經月余,企業在繼續嚴防嚴控的基礎上開始進入有序復工復產狀態,據統計,目前長安汽車的復工率接近90%。
近期,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在百忙中抽空接受了我們的采訪。作為一家有深厚軍工背景的企業帶頭人,張寶林受訪時也很有軍人本色,所有回答務實、反應快速、條理清晰簡潔。他如同軍人一樣完成任務、不講條件,從不提長安汽車在這種情形下有多難、傷害有多大、挑戰有多艱巨。“現在怎么辦”、“以后怎么樣”、“還能多做些什么”是張寶林近期一直思考的重點,而疫情嚴防嚴控和快速有序復工復產之間的有效平衡,是他這位掌門人正在解答的重大考題。他不但向我們介紹了長安汽車在這一特殊時期解決問題的經驗、做法,也分享了他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判斷以及反思。這也是整個汽車行業共享的精神財富。
以下為訪談實錄:
《汽車縱橫》:事實上,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特別是中國車企在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下,已經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多重壓力。當前疫情對長安汽車產生了哪幾方面的主要影響?
張寶林:受疫情影響,汽車行業全產業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長安汽車也不例外,在組織人員復業復工、落實生產等企業經營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但我們認為,目前首要任務是做好疫情防控,長安汽車所有基地都嚴格按照政府要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只有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企業才能更早、更快地全面恢復經營。
《汽車縱橫》:對企業自身而言,您認為應對這場疫情最難的是什么?長安汽車整體的應對思路是怎樣的?都采取了哪些“硬核”措施?
張寶林:我們也認識到了這次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整個產業的順利復業復工,對疫情防控有效開展、國民經濟平穩運營、穩定社會預期有著重要意義;長安汽車作為擁有7 萬余名員工、產業鏈上下游150 萬余名合作伙伴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積極準備,有序復業復工,帶動產業鏈恢復生產經營,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為此,長安汽車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重慶市和集團公司的決策部署,堅決圍繞“1+3”重點工作,將“疫情防治”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同時強化“營銷”“研發”“復產”等各項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和順利復業復工之間的平衡。
1.在營銷領域,以疫情防控安全為前提,暫停所有線下活動,轉為線上體驗營銷,盡可能確保營銷工作有序開展,滿足疫情時期的用戶服務需求。
2.在研發領域,長安汽車第一時間針對各項目開展風險評估,制定方案、有效解決問題,確保各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3.在復業復工領域,除嚴格按政府規定外,長安汽車還采取了一系列隔離防護措施,全力保障全員健康安全:
(1)成立應急工作小組,設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應對公司內外部疫情防控工作。
(2)發布《長安汽車員工返程返崗必讀》,全員宣貫返程、返崗、復工要求。
(3)建立了疫情防控處置日例會機制,每日收集疫情情況,研判檢查防控工作,布置下步工作。
(4)對疫情防控處置分片實施網格化管理,并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5)積極尋找全球信息,采購合格的防護用品,保護員工的職業健康。
(6)聯手合作伙伴,聚焦資源,生產防護口罩,保障全員防護物資的同時,為滿足社會對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盡一份力。
《汽車縱橫》:您認為,本次疫情對國內車市將產生多大影響?
張寶林:當前,之于全社會、之于汽車產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不計成本、不計代價的,只有最短時間控制住疫情,社會付出的整體代價才最小,企業才能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
放眼更長的周期來看,疫情或者特殊事件,不會對汽車市場的發展產生根本性影響,只會造成一些短期的沖擊。我們認為,疫情過后,被抑制的剛需將得到一定程度釋放,消費者對公共出行、網約車依賴減弱等,應該會帶來一定的市場回暖。
針對2020 年汽車市場全年情況,疫情控制期的長短對汽車市場影響程度不同,長安汽車初步研判,若疫情在一季度末得到控制,4-6 月市場開始逐步恢復,預計全年狹義乘用車同比下降約5%;若疫情持續至4-5 月,預計降幅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擴大。
《汽車縱橫》:您認為,本次疫情對整個行業而言主要有哪些挑戰?可能帶來哪些改變?有機遇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寶林:我們認為,短期內對汽車行業有這幾方面的挑戰:
1.之于企業,因人員密集等屬性,企業在應對疫情防控隔離等方面有一定挑戰。
2.之于產業鏈,在復業復工、生產計劃、物資交付等方面有較大挑戰。
3.之于市場,疫情對市場人流、短期經濟等造成一定影響,終端市場短期內會有一定沖擊。
但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將會推動汽車行業生產經營機制、客戶服務、產品功能理念的進一步發展,為行業良性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汽車縱橫》:在應對這場疫情中,您本人最深的體會和感悟是什么?您認為有哪些經驗教訓是值得全行業吸取的?
張寶林:我個人的體會和感悟最深之處有兩點:一是祖國強大的執行力,自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了最快的部署,為我們如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科學指引。二是國人強大的凝聚力,疫情防控、攻堅克難成為了全社會的統一目標,每個普通人,都是這場戰“疫”的生力軍。
至于值得全行業思考的經驗教訓,我認為有這幾方面:
1.企業應具備使命感和責任感,要主動考慮配合國家為疫情出力,要積極踐行企業社會公民責任。
2.必須提升自身的危機“免疫力”,強化自身、快速響應。
3.建立長效的風險防控機制,保障企業的經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4.構建更好的客戶服務體系,保障客戶的基本權益和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