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李魯苗 姚占輝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以靈活方便的租賃特點,成為整車企業、運營商等轉型升級的重要商業模式。當前,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運營效率將是實現模式盈利水平和影響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本文結合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共享出行的運營特征,構建了涵蓋企業、車輛、網點、消費者等數據類型的運營管理平臺數據庫框架,并建立了涵蓋建設、運營、管理、消費者使用4 個二級指標、11 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谑袌錾犀F有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模式,通過DEA 方法模型分析運營效率的現狀,挖掘運營效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在車輛成本、配套資源、搭載體驗、增值服務、用戶需求、基盤客戶六大方面的發展建議。
汽車共享出行是一種新興的出行方式,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分時租賃作為汽車共享出行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是,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受充電樁、停車位、牌照等因素制約,在運營效率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國內外對分時租賃汽車共享出行的研究主要針對投入規模、網點建設、選址及車輛投入數量等決策布局上,以尋求投入產出的最佳狀態,但針對具體運營效率評價的研究基本上仍是空白。因此,本文從分析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的運營效率出發,建立了評價運營效率的指標體系,研究當前分時租賃企業在運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效率是經濟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由于研究對象、研究角度不同,其尚未有明確統一的概念。但是,概括來講,效率就是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不僅涉及財務,還包括其他資源的投入產出。數據包絡分析法(DEA)適用于評價同類組織或機構的相對有效性,基本思路是“以最少的投入,通過一系列的生產經營,獲得最大的產出”,其基本思想是將決策單元作為DMU(Decision Making Unit),通過分析投入產出比率,確定有效生產前沿面,并根據決策單元與有效生產前沿面的距離情況,確定決策單元是否DEA 有效,以及非有效DEA 的改進方向和程度。
DEA 方法使用優點:(1)不需要預先已知的生產函數,適用于多投入多產出、且數量關系復雜的系統;(2)不必事先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將各投入、產出指標權重作為變量,通過求解線性規劃問題確定最適宜的權重;(3)不受投入、產出指標量剛性的影響(各投入要素之間的相對比例保持不變)。
對于每一個決策單元DMUj 都有相對應的效率評價指數:

本文采用DEA 分析方法中的C2R 模型,即在大于或等于第j0個決策方案輸出量基礎上,尋求m 個決策方案的線性組合使得輸入量接近最小。

若(1) θ=1,且要S+=0,S-=0,此決策方案是有效的;(2)θ=1,且S+、S-至少有一個大于0,此決策方案是相對低效率的;(3)θ<1,此決策方案是相對低效率的。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支持,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出行系統正常運營。其中,硬件建設包括城市布局、車輛投入、網點建設,軟件支持包括運營管理策略和運營服務質量,涉及到用戶管理、車輛運維、收支管理等。因此,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效率是指運營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滿足出行需求服務的市場競爭能力,一方面體現在硬件和軟件要素投入與運營能力產出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體現在消費者對運營模式的認知態度。
為了掌握車輛運營狀態,科學合理布局網點,加強車輛調度管理,提升出行運營效率,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需要建立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采集監測、挖掘分析,既可以實時動態了解運營車輛的運行狀態,又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謀劃企業的戰略布局。
結合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運營特征,分時租賃運營管理平臺數據庫按照類型劃分,需要涵蓋企業、車輛、網點、消費者等數據類型(見表1)。具體來講包括:
(1)企業數據:主要是指規劃布局數據,包括投放的城市、投放的車輛類型(品牌、續航里程)、注冊的會員人數、日訂單量、違章事故訂單數等,用于分析企業的整體規劃情況。
(2)車輛數據:主要是指車輛信息和運行狀態,包括車輛數量、日運營車輛數量、日周轉次數、日行駛里程、日使用時間、行駛路徑、能耗、車輛收入等,并可以區分不同城市的車輛數據,用于分析車輛的使用效率。
(3)網點數據:主要是指網點信息和車輛信息,包括網點數量、網點車輛流動數量、車輛在網點間流動路徑、車輛充電量,并可以區分不同城市的網點數據等,用于分析網點的運營情況。
(4)消費者數據:主要是指使用者的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學歷、職業、日活躍用戶數量、出行地點分布(熱力圖)等,并可以區分不同城市的消費者數據,用于消費者使用行為分析,便于用戶管理。

表1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運營數據庫字段
根據對分時租賃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分析,從建設、運營、管理、消費者使用四個方面建立涵蓋11 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通過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綜合評判分時租賃出行企業的運營水平(見圖1)。

圖1 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企業運營效率評價體系
根據各指標的含義,確定將運營企業在硬件建設和系統管理方面的投入作為輸入指標,將運營能力和消費者使用情況作為輸出指標(見表2)。其中,建設指標包括城市布局、車輛規模、網點規模、用戶規模,系統管理包括車輛狀態維護、用戶資質管理,運營能力包括活躍用戶數、車輛周轉次數、單車收入,消費者使用包括行駛里程、使用滿意度等。

表2 各評價指標解釋
選取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四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企業,作為此次運營效率評價的主要對象,分別標記為運營商X1、運營商X2、運營商X3、運營商X4。本次數據來源有三種渠道:
(1)建設涉及到的4 個指標、運營涉及到的3 個指標,及使用中的車均公里數指標,通過四個運營商的官方網站、會議演講等公開渠道搜集。
(2)管理涉及到的2 個指標,對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依據0-100 分進行打分評價(打分值取5 的整數倍),分析統計得到車輛運營狀況和用戶資質審核指標的數據。
(3)使用中的用戶滿意度指標,參考了比達咨詢在2018年發布的《中國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研究報告》中“主要汽車分時租賃平臺用戶滿意度”統計數據。
因此,通過公開渠道搜集、調查問卷及相關的研究報告,本文得到各評價對象在11 個定量和定性三級指標上的初始數據(見表3)。
根據熵權值法,分別得到11 個三級子指標分別在4 個二級指標的相對權重(見表4)。
通過功效系數方法對11 個三級子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各運營商在各指標上的新數據(見表5)。

表3 四個運營商三級指標的初始數據
表4 三級評價指標的相對權重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權重建設城市布局 0.224用戶規模 0.226車輛規模 0.210網點規模 0.340管理 車輛運營狀況 0.434用戶資質審核 0.566運營月均活躍用戶數 0.782單車日周轉次數 0.034日均單車收入 0.184使用 車均公里數 0.862用戶滿意度 0.138

表5 四個運營商量化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后數據

表6 四個運營商綜合指標數值
結合三級指標的相對權重及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得到四個運營商在輸入和輸出的綜合指標數值(見表6)。
利用Excel 建模并采用線性規劃求解,對4 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商的輸入輸出進行DEA 計算,得到各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值和松弛變量、剩余變量數值(見表7)。分析結論包括:(1)運營商X2 和運營商X4 的θ=1,且S+=0,S-=0,屬于規模有效,即在現有的投入基礎上具有良好的運營效率。(2)運營商X1 和運營商X3 的θ<1,屬于規模不是最佳,即運營效率未能實現現有投入的最優價值。(3)運營商X1 的,可實現規模收益不變;但運營商X3 的,規模收益遞減。設規模滯后,造成消費者尋找車輛時間長、用車不方便;(2)車輛運營性能不優,用戶資質審核管理不優,將造成使用滿意度不佳,不利于消費者形成可持續的使用習慣;(3)月均活躍用戶數和單車日周轉次數較低,造成車輛使用效率不高、運營收入較少。

表7 四個運營商運營效率在規模效益上的評價結果

運營商X1 和運營商X3 的輸入剩余和輸出虧空表明在運營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根據兩個決策單元的各子評價指標相對準則的權重(見表8),分析結果如下:

表8 四個運營商的輸入剩余和輸出虧空
運營商X1 輸入剩余分別是64.87、33.01,輸出虧空分別是73、68,表明:(1)網點規模建設較大,加大了資金投入;(2)日均單車收入不高,與車輛、網點投入規模不匹配,造成投入產出效果不佳;(3)車均公里數偏低,造成車輛單次使用成本不高,而且增加了車輛在不同網點之間的流動性,提高了車輛調度等管理成本。運營商X3 輸入剩余分別是66.38、64.87,輸出虧空分別是74、70,表明:(1)網點建
從提升運營效率的角度出發,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企業主要解決車輛成本、配套資源、搭載體驗、增值服務、用戶需求、基盤客戶六大方面,建議如下:一是降低車輛成本,加強與整車企業、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在車輛性能、智能化技術應用等方面實現定制化設計。二是提高配套資源,加強與地方政府、充電樁與停車場等相關企業合作,解決運營牌照、充電、停車等緊缺資源。三是豐富搭載體驗,通過社交與娛樂的互動強化客戶粘性,并通過廣告等服務途徑提高增值收入。四是增強服務體驗,融合汽車金融、汽車保險、維修保養、車聯網等服務內容,提高用戶消費口碑。五是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差異化車型和用車服務,提高用戶消費滿意度。六是增加基盤客戶,擴充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的用戶基盤,打造移動立體出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