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董 田宗雅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中國戲曲圖案在八音盒裝飾中的再設計,從而設計出即美觀又有文化內涵的八音盒。通過對八音盒市場調查分析,總結出國內八音盒的5種造型形式,找出八音盒設計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通過對中國戲曲圖案進行分類歸納梳理,提出打造具有中國戲曲文化的八音盒圖案再設計方法。通過設計使八音盒既具有豐富的裝飾效果,又符合現代人審美,并能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我國的戲曲文化。
關鍵詞:中國戲曲圖案 八音盒裝飾 再設計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2-0142-02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化消費在現代社會的消費中逐漸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大多數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富合文化氣息的產品,來傳達自己的情感。八音盒數百年來能夠風靡全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透亮的音質、悠揚的樂聲,是人們表達美好情感的最佳選擇之一。通過調查了解到,我國市場上的大部分八音盒較多注重裝飾的華麗,外形的美觀,而缺乏深層的文化內涵。而消費者在消費時不僅僅看中八音盒的娛樂功能,更注重八音盒所富合的民族文化內涵或者獨特地域特色等精神層面的內容。近些年來,隨著“中國風”的盛行,傳統圖案乃至傳統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呈現逐漸復興的趨勢。[1]進行戲曲圖案在八音盒裝飾中的再設計研究,既開辟了八音盒設計的新途徑,又使八音盒為中國戲曲文化增添一抹亮色。
一、國內外八音盒裝飾設計的現狀
(一)國外八音盒裝飾設計現狀
瑞士和日本八音盒的產業都十分繁榮,曾形成以瑞士的御爵和日本的三協在全球八音盒市場上二足鼎立的格局,瑞士和日本的八音盒設計充滿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瑞士是八音盒的發源地,其八音盒設計注重對地域特色的挖掘。瑞士最著名的八音盒是御爵蜂鳥八音盒,八音盒通體鎏金,金光閃閃,用真實羽毛制作的蜂鳥栩栩如生。蜂鳥八音盒十分珍貴,為此經常被瑞士政府作為國禮贈送的禮物。日本是一個善于把本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國家,這一點在八音盒的裝飾設計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日本把來自歐洲的八音盒中融入了日本獨有的文化內涵,如和服八音盒和招財貓八音盒,以八音盒為載體,使日本文化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得以傳播和發展。
(二)國內八音盒裝飾設計現狀
通過對國內八音盒的調查分析,按照造型大致分為五種:樂器造型、水晶球造型、人偶造型、民族特色造型、組合造型。
1.樂器造型:主要特點是對樂器外形進行復制縮小,直接運用到八音盒的造型設計中。這種造型的八音盒給人,種和諧的感覺,發音的八音盒就像是一個小型樂器在演奏。但是這類八音盒的造型千篇一律,缺乏創意。
2.水晶球造型:八音盒運用透明的玻璃材質,玻璃中填充液體以及亮片,其中嵌入微型景觀或者其他造型的裝飾。開啟八音盒后水晶球旋轉,液體帶動亮片運動,金光閃閃,給沐尸種溫馨浪漫的感覺。這類八音盒造型美觀,裝飾性較強,但是缺乏文化內涵。
3.人偶造型:是八音盒的經典造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芭蕾舞者八音盒。當音樂響起時,音樂盒中間的芭蕾舞者緩緩轉動,視覺上會給人美的感受。
4.民族特色造型:八音盒體現出我國民族文化特色,如古箏造型、編鐘造型的八音盒。這類八音盒把民族特色文化與八音盒相結合,在充分借鑒和應用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八音盒成為傳播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載體。但此類八音盒僅僅挖掘了表層的文化形式,對文化沒有深度的分析和提煉,缺乏深層內涵。
5.組合造型:有些八音盒不再單單是一個八音盒,而是融入到實用的物品中。如有些鐘表中嵌入八音盒的機芯,使得八音盒不再是簡單的消遣物,而有了其他的實際功能。
綜上所述,雖然八音盒造型豐富,裝飾華麗,但是仍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文化內涵方面沒有進行深入挖掘。
二、中國戲曲圖案的分類
(一)臉譜
臉譜是戲曲所用的化裝方式,因為其面部化裝有一定的譜式,如圖形、線條、色彩等,所以稱之為臉譜。戲曲臉譜用這種以圖形和色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方式,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其外表,窺其心胸[2]。
眉窩、眼窩、鼻窩、嘴邊、額間五個局部的圖形構成干紫萬紅的獨特臉譜。這五個局部的圖形都是由動植物圖案經過提煉簡化,再采用象征、比擬等手法形象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心情、特殊身份等。具有代表性的眉窩如關勝的“寶刀眉”表現出他作為精英猛將赤膽忠心,義氣凜然、義薄云天的個性;通用的眉窩如太監臉譜的“刀屑眉”、丑角的“八字眉”等。眼窩一般用黑色線條勾勒出不同的形狀,如方形、圓形等。具有濘人特色的眼窩如曹操的“疑目”,細長的眼窩表現出他心懷奸詐、生性多疑的性格特點;通用的眼窩如僧人的“月要子眼”、武將的“豹眼”等。鼻窩在整體的面部結構中可以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情緒以及性格特征。頗具特色的有張飛的“笑臉鼻窩”,下臉彎鼻窩高聳,表現出十足的樂相。其他通用鼻窩還有直鼻窩、圓鼻窩、連眼鼻窩、連腮鼻窩等。嘴的圖形對人物的表情起輔助性的作用,主要是烘托眉、眼造型的氣勢,或標志人物的怪異特微。極具特色的是孫悟空的“雷公嘴”,孫悟空是猴王,他的嘴形狀呈尖形,并且向外突出,頗似雷公嘴。額間的圖形不僅起到填充面部空白的作用,更可以看作人物肌肉的紋理。[3]特殊的額間圖案可以代表特殊的人物,如包拯額間的‘舊月紋”象征他日斷陽、夜斷陰,如同日月,光照人間。
(二)服飾
戲曲服飾是體現戲曲中人物的身份、完成角色表演所需的藝術手段之一,其對于體現戲曲中的特定場景、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渲染舞臺上的氛圍、塑造特定的角色形象等,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戲曲服飾的圖案豐富多彩,如動植物、山水、云以及抽象圖案等。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龍鳳紋和祥云紋,龍鳳紋代表著尊貴,云紋代表著祥瑞。[4]有些圖案是由多種圖案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如動物和植物組成的圖案、植物和山水組成的圖案等。
戲曲服飾以其獨特的美感吸引著我們不斷分析和借鑒,戲曲服飾凝聚了歷代服飾的精髓,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獨特美學,并對現代的審美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三、中國戲曲圖案在八音盒裝飾設計中的再設計方法
(一)戲曲圖案的提煉、簡化
“將復雜的戲曲圖案進行深入發掘和提煉概括,在抓住原圖神韻與精華的基礎上,化繁為簡,使主體形象更集中、凝練,從而形成簡潔大方又不失原圖特征和美感的新圖案?!盵5]如在設計孫悟空戲曲圖案的八音盒時,首先對孫悟空的臉譜(圖1-1)和戲曲服裝圖案(圖1-2)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出最具代表性的圖案——紅色心形臉,和最典型的顏色——明黃色;然后與戲曲服飾中的紋樣進行結合,使其在不失其主要特征和美感的同時更整合、凝練(圖1-3)。
(二)戲曲圖案的分解和重構
將戲曲圖案進行分解和位移打亂,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節奏,將圖案進行重新的編排,進而組合成一種新的圖案,形成新的視覺效果。分解是為了提取圖案中的元素和將其重新組合,將戲曲圖案以橫、縱、斜、網狀等多種形式有規則地分解或者按不同的設計需要進行自由分解,進而提煉出概括出原圖案中有特色的部分,然后把這些部分按照簡化、夸張、對比、穿插、擴散、打散等手法進行組合和重構,形成全新的視覺效果。在對圖形進行組合時,要注意圖形的數量、距離,大小,方向等的不同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對戲曲圖案進行創新設計,使戲曲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如在設計孫悟空八音盒側面圖案時,把戲曲服飾圖形分解為規則的幾何圖形,增強圖形的現代感;把幾何圖形以并置的方法規則或不規則排列,增強視覺層次感。用此方法對戲曲圖案進行分解和重構,進而設計出既傳統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的作品,如圖2-1,2-2。
(三)戲曲圖案的色彩設計
由于古代生產力與生產技術的制約,傳統戲曲圖案的色彩較單調,色彩種類較少,純度較高。隨現代技術條件的發展,色彩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明度、飽和度的變化也更加豐富。在設計好新的基本圖案之后,我們可以把傳統圖案的色彩與潮流時尚的色彩相搭配或者結合起來,使傳統戲曲圖案煥發出新的光彩。如孫悟空八音盒側面圖案,采用孫悟空戲曲服飾的顏色——明黃色,并調整其純度,使其呈現高級灰的感覺(圖2-2)。沙僧八音盒側面圖案,采用沙僧戲曲服飾主色——紫色,調整其純度并與對比色——黃色進行搭配,在豐富畫面的同時又增加其現代感,如圖3。
戲曲圖案在其發展過程中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它們顯示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些圖案形式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吸收新的內容,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其形式。戲曲圖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是體現民族特色,表達文化內涵的良好途徑,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不斷根據社會的發展潮流,適時、適當地吸收與利用傳統圖案的經典元素,運用現代設計觀念,創作出切合時代需求的作品[6],如圖4-1,4-2。
結語
我國的設計要想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必然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本。中國幾干年生生不息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絢麗多彩的藝術寶庫,我們要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創新設計。[7]戲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征。在現代,社會娛樂大力發展,年輕一代熱衷于流行文化和新鮮創意的文化傳播方式,而戲曲文化慢慢地被人們遺忘在了角落。同時我國八音盒裝飾設計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和文化內涵。如果想在八音盒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八音盒裝飾設計必須在傳承和借鑒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因此研究中國傳統戲曲圖案在八音盒裝飾設計中的再設計已經是大勢所趨。將傳統戲曲圖案與八音盒裝飾藝術相結合從而構成新的視覺元素,使設計出的八音盒既具有豐富的裝飾效果,又符合現代人審美,并能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我國的戲曲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清華.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0(18):63-64.
[2]張晉毓.傳統戲曲臉譜的圖形意義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4.
[3]張晉毓.傳統戲曲臉譜的圖形意義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21.
[4]賈未名.探討戲曲服飾元素在當代創意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參花,2018(6):139-140.
[5]彭靜.“傳形”:中國傳統圖案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方法[J].電影評價,2010(4):96-97.
[6]林作新.中國傳統的色彩觀辨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11):21-22.
[7]李立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藝苑,2012(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