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倩茹


摘要:盡管初期的LOFT空間是工業倉庫,但在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創造下,將其打造成為了集居住、辦公、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多用途空間,不僅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空間形式,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LOFT生活方式。文章以住宅空間為出發點,通過文獻研究、描述性研究等方式對LOFT工業風的起源、特征及設計元素進行敘述與分析。并結合案例對其在住宅設計中的表現與應用做出進一步解析,從而表現出LOFT工業風在室內住宅設計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以期對未來住宅設計的方法與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LOFT 工業風 室內 住宅設計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2-0152-02
引言
LOFT文化始于美國紐約的SOHO(south of Huston street)區,是對廢棄的工廠、倉庫等空間的再利用。藝術家們將LOFT空間作為他們的創作空間使用,保持原有的建筑構造和外部的設計不變,通過工業生產的機械或者生產過程,以及隨著時間消逝而遺留下來的痕跡,展開對LOFT文化的探索和空間的再創造。最初工業倉庫,經過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改造,變成了集居住、辦公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多用途商業化空間。此外,LOFT作為藝術空間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如北京798藝術區、上海1933老場坊等。然而,最重要的則是將LOFT空間活用為居住空間,并且這樣的空間文化正在全世界流行,不僅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空間形式,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LOFT生活方式,備受年輕人喜愛。
本就誕生于工業建筑的LOFT,毋庸置疑地帶有機器大生產的味道,因此,LOFT與工業風有著非此即彼的親密關系。隨著時光的推移,舊的工業生產方式雖已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工業時代的一些元素卻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對當代室內設計領域有著重要影響的工業之風,再一次向我們悄然吹來。
一、所謂LOFT工業風
1960年,一些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因為生活中需要較大的空間來工作,但市中心租金太過昂貴且空間擁擠不適合使用,于是選擇到曼哈頓區尋找寬闊的空間。在那個年代,曼哈頓一些老舊的建筑大部分用作于工場、倉庫、廠房,因為地段的租金廉價,所以就被他們合法或者非法地進駐。
挑高寬闊的室內空間和大面積的窗戶,以及原始、老舊的建筑材質,成為了這些室內空間的特色,這些藝術家們往往不做大幅度的修飾和包裝,只是巧妙地擺上各種家具來搭配整個環境,這樣的風格逐漸被室內設計師挖掘和披露,形成了一種新的室內設計風格——LOFT工業風。那種融合古老和現代,寬闊且自由的感覺,處處彰顯著設計者的巧思與非世俗的想法,以及崇尚自由的精神。
由于LOFT起源的關系,主要指的是高挑開闊、寬敞透明、上下雙層的空間形式,強調的是自由精神,表現一種不受拘束的環境氛圍。因此在LOFT工業風的設計中,尤其適合對空間做減法,利用開放式的簡約設計,讓室內外的空間盡量融合,也就是“inside out”和“outside in”的觀念。
二、LOFT工業風的空間特征
LOFT工業風最早產生于工業建筑中,因此,其空間自然也具備了部分工業建筑的特點:面積大,空間大,空間設計靈活。在盡可能地保留建筑結構和材料形式的原始性的同時,對室內空間重新進行劃分以滿足部分功能需求,并憑借個人的創造力,打造出自由、個性、前衛的空間。
(一)富有層次的開放空間:高挑兒而開闊的空間,上下雙層的復式結構,是LOFT工業風標志性的特征。無論是曾經的倉庫、廠房改造而來的LOFT,還是如今我們所見到的LOFT形式的公寓,都保留著這一根本特征。
LOFT空間的層高大多在五米左右,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對空間進行功能劃分[2],將一個整體的空間分割成兩層或者是不完全的兩層,即制造出夾層或者半夾層的空間,這種方式加強了整體空間的層次感。此外,通過多方的垂直動線的運用,可以使空間顯得簡單、大方。
(二)交織重疊的靈動空間:由于LOFT空間的開放性,各個功能區之間或多或少的會產生交叉或重疊的部分,因此空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所有的功能區被串聯在一個大的空間中,各個小空間之間的流動性和連貫性明顯增強[3],其靈活性也隨之增加。
LOFT以其獨特的方式,將工作、休閑和生活很好地融為了一體,看似雜亂無章,卻又能將各自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LOFT既代表了生活又代表了工作,既是私人領域也是公共領域,它打破了普通的室內空間的單調感,豐富了空間的層次。
(三)寬敞通透的自由空間:在整個LOFT格局設計中,較為突出特點就是室內無障礙,私密程度相對較低,因此更具開放性。由于隔墻的減少,不僅人們的視線不再受阻擋,而且空間似乎也變大了些,從而加強了視線的穿透性,增強了人們對空間的感受。
光之于建筑,猶如靈魂之于認類。LOFT空間擁有豐富的采光形式,如大面積的開窗[4],或是利用屋頂的天窗進行采光。通過對自然光線的靈活運用,營造出室內空間的浪漫氛圍。此外,人造光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然光線缺乏的空間內,亦可以選用人造光來彌補,有時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色彩碰撞的藝術空間:LOFT工業風通常意味著“藝術范兒”,而色彩則是對藝術最淋漓盡致的一種表達。基于LOFT開放、流動、透明的空間特性,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可利用不同顏色的色差對空間的功能進行視覺上的提示。
LOFT工業風多為經典的黑白灰色調,原材料質樸、粗獷因此需要一些飽和度較高、視覺沖擊力較強的色彩進行調和,制造視覺焦點,例如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繪畫作品與形態各異的工藝品等,來打破LOFT工業風過于沉靜的冷調,使空間變得時尚、有趣。
三、LOFT工業風的設計元素
LOFT工業風是工業化浪潮的饋贈,是由舊倉庫改造而來的住房,因此LOFT工業風的設計總是帶著一絲“倉庫”的味道,給外尸種獨特的感覺。原始的水泥地面、質樸的紅磚墻、裸露的管道、做舊的皮革、‘上了年紀”的實木家具等,處處都散發著拓落不羈的工業化大生產的味道。
(一)深沉又純粹的冷調:水泥,是后現代建筑師最喜愛的元素之一,相較于復古感十足的磚墻,水泥墻更多了一份深沉和現代感。
因此在設計中,往往保留著地面原有的水泥層,這種看似簡陋的頹廢風格卻在無形之中給空間增添了靜謐感。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水泥地面被打磨光滑,從而展現出一種沉穩、雋永的大氣風范。
(二)粗獷而質樸的磚墻:磚墻,是工業時代的建筑標志,擁有能將人的思緒瞬間帶回上世紀80年代的神奇力量。在住宅設計中,我們可以將其作為背景墻,運用在自家的客廳、餐廳或是臥室,都能夠營造出一種粗獷而又藝術的戶外感。
然而,磚墻元素也需要合理運用:首先,對于磚頭的尺寸和顏色的選擇不能過于死板,因為過于平整的墻面不足以表現出LOFT工業風不羈的特點,反而是那些長度、深淺不一的磚頭錯落有致地搭配,才顯得更加個性、美觀。其次,我們可以對磚墻的顏色進行改變,粉刷成黑色、白色亦或是灰色,都能給空間帶來一種時尚、復古的效果。再者,磚墻的面積不宜過大,局部使用可以與室內其他墻面形成視覺上的反差,使得空間更具設計感。
(三)裸露卻時尚的管線:傳統的室內設計中總存在著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管線的配置和入戶的消防管道要如何隱藏,才能讓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時,LOFT工業風就顯現出了其特有的優勢。
注重保留建筑的原始形態的LOFT工業風,直接將管線露出來,并通過對其位置的安排以及顏色的搭配,使之成為一道獨特的室內風景線。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不由讓人耳目一新。
(四)摩登亦懷舊的鐵藝:金屬有良好的延展性,它強韌又耐久。自工業革命伊始,人類生活中就源源不斷地出現金屬制的生活用品,而其中最能代表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材質,就非“鐵”莫屬了。
鐵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加之其厚重的質感,可以將LOFT工業風懷舊復古的氣質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來。譬如,在客廳做舊的皮沙發前,擺上一個鐵藝框架的方茶幾[6];在臥室里簡約質樸的木質吊床旁,搭配上一張淺色木質跟黑色角鐵相結合的書桌;還有那些被漆成軍綠色、深酒紅色、銀灰色的鐵皮柜,更是成為了家居收納的點睛之筆。無論是樓梯扶手、門窗框架還是家具,甚至是配飾,無處不在的鐵元素,彰顯著濃郁的LOFT工業風,外表冷峻,酷感十足。
(五)簡單或復古的燈具:在LOFT工業風這種相對開闊的空間格局中,燈具的運用顯得極其重要。我們可以放棄奢華的吊燈,而選擇那些造型極簡的,或是復古范兒的,甚至于霓虹燈,都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此外,裸露的燈泡也是LOFT工業風的必備元素之一,迷戀LOFT工業風的人們想必會對各式各樣的鎢絲燈泡愛不釋手吧。
四、住宅設計案例分析
“Less is more”本是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在建筑領域所提出的觀點,但就室內領域的LOFT工業風的設計而言,它也同樣適用。因此,對于單身公寓的設計也應遵循“少而全,簡而精”的法則,而臺北一處小型單身男士公寓的設計,對這一法則進行了完美詮釋,并使“粗獷”與“優雅”這對反義詞在同一空間中得以共生,如圖1。
在此案例中,設計師采用將玄關、客廳、廚房與餐廳共置在同一空間內的開放式設計手法,當即向我們展現了LOFT空間的開放性與流動性,而通過地面所用材質的變化,我們仍可以看出設計者對空間的巧妙劃分。此外,整個住宅空間的色彩基調也選用了LOFT工業風經典的黑、白、灰配色,并加入磚墻、木材等設計元素,以及現代主義的拼貼瓷磚和各色的家居配飾予以調和,從而使空間顯得沉靜而不單調。
(一)玄關設計:走進房間,隨即映入眼簾的是玄關處一整面殘留著斑駁印記的紅磚墻,為住宅增添了不少舊時光的味道,一塊小黑板掛于其上,記錄著屋主人閑適的日常生活。
腳下踩著的是由多個小六邊形拼接而成的扇形淺灰色絨面地毯,不僅劃定了玄關與室內其他空間的界線,同時也與略顯粗糙的磚墻形成對比,襯托其小巧精致。
(二)客廳設計:作為家中最重要的交流場所,客廳擺放著深咖色多人皮沙發及藍綠色的美式單椅,大理石面板加之黑漆鐵藝支架的圓形茶幾兼具了復古感與現代感,灰霧色的墻面粉刷著墨綠色的墻裙與旁邊的單椅遙相呼應,增添了色彩的碰撞、融合,是對空間藝術的修飾與表達。值得注意的是,設計師將電視機掛在一個環形的鋼管上,份量感十足又保有穿透性,拋棄了以往的電視柜和背景墻,視里圣上變得更開闊,空間的靈動性也隨之增強,如圖2。
抬頭仰望,便可看到天花上嵌著一盞幾何結構的鐵藝水管吊燈,古銅掃金色的燈架與裸露的燈泡相結合,以復古懷舊的色調訴說著過去的流金歲月,給人以別樣的家居感受。
(三)餐廚設計:房間的中部算是餐廳的區域。黑色木質的組合柜倚墻而立,用于儲物的同時,也是貓咪玩耍的樂園。原木色的地板與餐柜相互映襯,而黃棕色的桌面又在同一材質中尋求色彩上的變化,借此形成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如圖3。
大氣的六角磚拼貼著木地板,劃分出餐廳與廚房兩個功能區。目光從櫥柜與墻體的銜接處向上延伸,則是黑、灰兩種石材交錯拼貼而成的魚骨狀背景。自下而上,皆具摩登感。
(四)臥室設計:對于LOFT工業風的室內設計而言,可見的鋼結構是重要的元素之一。鋼制框架加之有線玻璃面板的使用,代替了傳統的間隔墻,將臥室從客廳、廚房與餐廳這一整體空間中劃分出來。陽光穿過窗戶進入臥室,緊接著又透過玻璃隔斷散入餐廳,兩個空間看似被分離,其實又是一個整體,LOFT工業風的空間透明性在此得到了絕妙的展現。還有那些被漆成黑色的鋼結構,既是工業時代的標志性元素,同時也表現出屋主人的陽剛之氣,如圖4。
相較于公共領域的吸睛效果,臥室內的空間則以白色為主調。現代主義的光滑整潔的線條和純白色的墻壁、中性的黑色布藝窗簾、藏青色的床品、以及天然實木的壁掛式床頭桌和地板,都是對LOFT工業風的感性補充。
結語
無論處于什么樣的時代,住宅空間始終是我們所需要的重要存在,然而在不同的時期,人們的審美與需求也在不斷改變。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快速發展,各方面的壓力卻也隨之而來,能在如此快節奏的生存環境中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自由、閑適的生活空間成了諸多年輕人的訴求口,,而這正與LOFT工業風所展現的隨意多變、不受拘束的空間形態相契合,因此LOFT工業風的再一次盛行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尤其是應用于住宅設計的它,可在保持其自身鮮明風格的同時,借助靈活多變的特性,從而針對人們不同的審美與需求做出“量身定制”的設計。
LOFT工業風以其自身的獨特性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愿它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唐建,郭蕊.淺析居住功能小空間室內設計[J].建筑與文化,2018(11):203-205.
[2]馮俊穎,黃小金.集約空間理念在LOFT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設計,2015(21):118-119.
[3]曾楨.淺談LOFT風格的認識與設計方法[J].四川建筑,2018,38(03):41-42.
[4]邊琦園.loft風格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5]甄鳳愛.探析室內設計中的工業風格[J].現代裝飾(理論),2016,(05):41.
[6]周麗蕓,劉林凡.LOFT風格在咖啡館設計中的創意與表現[J].設計,2017,30(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