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

摘 要:本文通過對南京市宏運大道道路原場地現狀進行SWOT分析,分別對照改造后道路景觀的提升效果,提出道路景觀的交通功能和美學意義的一致性,探索城市發展下道路景觀的升級改造策略。
關鍵詞:道路景觀;SWOT分析;改造策略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道路景觀的內涵也應隨之得到豐富和提升。道路景觀作為城市道路的附屬,不僅僅提高了道路的觀賞性,而且在城市防火、降噪、生態以及展示城市形象方面具有多重意義。作為展現城市風采的窗口,城市的道路景觀設計是城市景觀營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城市對外交流展示的特色名片,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集中展現。
在城市區域擴大的過程中,道路規劃會發生或多或少的改變,城區內道路系統以及路網結構也會隨之更替變化。規劃中,道路在前后承擔的功能不同,必須重新考慮路網在新城規劃中的定位與功能,為以后的設計奠定基礎、提供依據。[1]以南京市宏運大道道路景觀提升項目為例,分析其改造后在各方面發揮的功能和使用效果,對探索道路景觀綠化改造的科學途徑有極重要的意義。
1 項目背景介紹及分析
1.1 地理位置
宏運大道位于南京市江寧區北部,毗鄰雨花臺區,是一條東西走向貫穿整個江寧區的城市干道,是南京南站核心區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南京南站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其健全的交通體系中,車流量及人流量極大。基于此,宏運大道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南京南站片區形象名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南京城市的形象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1.2 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原有道路進行分析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宏運大道的原有狀況進行定性分析,尋找改進的方面,并與改造后的道路景觀進行分析對比,如表1所示。
2 宏運大道道路景觀提升改造分析
2.1 改造后道路景觀基本情況
改造后的宏運大道全長約6.8公里,主要道路為四板五帶式,橋梁部分因寬度不足,在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間以欄桿替代綠帶。行道植物方面,改造后的綠化樹種有較顯著的增加,每段綠帶結尾處都有各具特色的植物組團造景,部分毗鄰居住區的人行路段擴展為大范圍的街旁綠地。統計宏運大道明誠大道段至綠都大道段,共有喬木21種,以香樟、銀杏、欒樹居多;灌木38種,以黃楊、側柏、海桐居多;草本植物20余種,如三色堇、羽衣甘藍等均為造景花卉。其中色葉植物14種,以銀杏、紅花繼木為主。除此之外,道路中景觀構筑物的設置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對道路綠化盡頭以及路邊石的改造。
2.2 對比前期SWOT分析結果,研究景觀改造成果狀況
與前期SWOT分析結果進行比對,情況如下:
(1)優勢方面,宏運大道道路改造工程在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利用其寬闊的路面,以3條綠化隔離帶將車道分成4條,再加上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形成四板五帶式的布局。四板五帶式的情形下,車輛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保證了行車速度,同時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和美觀性。在植物種類與景觀組團節點方面,宏運大道道路改造有很大提升:綠化帶端口處設置植物組團,主要為三色堇、羽衣甘藍等草本花卉,豐富了植物整體色彩,提高了交叉路口的辨識度,提高了行人與車輛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道路綠化配置不再單一,間替使用不同植物來緩解車行視線上的單一與疲勞:每一段綠化從豐富的花卉節點開始,逐漸通過濃密的綠色灌木過渡到常綠喬木;綠喬戛然而止,意猶未盡之時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銀杏林;節奏漸強,以一株孤植的合歡達到高潮;隨后又由紫薇等小喬過渡至灌木,最后以另一端的組團花鏡達到節奏的尾聲。由此觀之,改造方案充分利用了道路的原有優勢,在植物造景處著重表達,對景觀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2)針對道路現狀劣勢方面,改造方案充分結合了本身可利用的豐富植物資源,在道路沿線和道路縱向上都設置了豐富的景觀層次,以改善原本過于單一的缺點。橫向上來看,簡要地來說道路中心綠化帶以“草本花卉—灌木—喬木—灌木—草本花卉”的植物空間序列為主,次要綠化帶則是以“灌木—小喬木—灌木”的序列為主導,而行人道路的植物序列多為主路上喬木的單一排列結合路口處的植物景觀。縱向上來看,中間綠帶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豐富的一條,可以簡單看為“中喬—灌木—高喬—灌木—中喬”這樣的序列。這意味著,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間密度低、隔離小,有利于兩邊視線上的通達和交流,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非機動車行車安全。同樣的,中心隔離帶距離大、密度高,有利于減少來往車輛之間的干擾,例如可以避免夜間車輛相向而行的燈光以及掉頭等行為的影響,在增加行車安全性的同時,可以提高車流速度,提升道路的流量。綜上,道路景觀可以從功能性出發,利用植物的分枝點高度和樹冠高度的差異,為道路服務。
(3)道路交通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命脈。[2]2015年提出的南部新城建設極力推動了以南京南站為核心的南京南部地區的發展,而作為該地區貫穿東西的宏運大道,無疑對南京的城市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這樣的機遇下,宏運大道的規劃與發展得到了極高的重視。作為南京南站片區的形象代表,改造后的道路綠化層次豐富、色彩鮮明、搭配合理,景觀構筑物設計精湛,極具藝術感和科技感,植物的養護管理也被列為街道整治的重要部分。因此,踏著機遇,宏運大道的道路景觀改造設計將會是南京城對外展示的一個重要窗口。
(4)道路綠化面積與行車面積之間的矛盾隨著景觀的升級逐步得到緩解。部分路段在本次改造更新中被拓寬,無法拓寬的路段如秦淮河北大橋則采用護欄代替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的綠化帶,同時相應地拓寬其南北方向平行的干道,以緩解宏運大道主路的交通流量壓力。
通過對比前期的SWOT分析結果,改造后的宏運大道是一條兼具充足綠化景觀和良好交通雙重效果的示范性道路,體現了道路景觀交通功能和美學意義的一致性。
2.3 宏運大道道路景觀改造提升策略
以宏運大道道路景觀改造為例,從植物的選取、景觀功能性的處理、景觀構筑物的布置以及道路養護措施入手,探索城市發展下道路景觀的升級改造策略:
(1)以鄉土樹種為主,注重植物的生態效益和景觀功能,結合植物文化底蘊,科學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地采用適合當地氣候的鄉土樹種,有利于減少運輸栽植以及養護成本,展示地方特色;此外,科學指導下的配置同樣重要,相同習性的樹種可以搭配種植,喜陰樹種與喜陽樹種應合理安排種植位置,提高成活率。
(2)以交通功能為本,重視植物生長特征,結合道路設計規范,提供道路安全保障:道路綠化歸根結底是為交通服務,應利用植物的生長特性合理地栽植,如分枝點低的樹木有利于實現通透,多種植于交叉路口處;分枝點高的樹木遮擋視線,有利于提高道路安全性。
(3)以城市文化為宗旨,設計相應的景觀構筑物,結合植物特色配置,共創道路景觀風采:景觀構筑物可以有效提升道路的整體景觀效果,搭配植物營造一道優美的城市風景線。
(4)以科學管理為第一要義,完善養護管理機制,結合道路現狀,維護景觀成果:再優美的景觀也離不開良好的管護,合理的修剪與適宜的澆水都是為植物的良好生長提供保障,提高觀賞效果,推動城市景觀質量提升。
3 結語
隨著城市的發展,現代化的道路景觀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既是城市風貌的重要組成,又是優良生態的基本保障,更是城市對外展現自身形象的一個窗口。園林設計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推陳出新,創造出符合人民需求、具有生命活力的道路景觀。
參考文獻:
[1] 朱敏.南京江寧老城區道路景觀綠化的提升改造設計[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1(12):34-38.
[2] 姚紅淼.新型改性瀝青路用性能與改性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7:1.
指導老師:錢可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