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藝術能夠展現情感,是表現社會發展的一種手段,使人們的內心情感有了宣泄的出口。本文分析舞臺表現力的重要性,討論高校舞蹈教學現狀,并進一步思考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舞臺表現力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的觀點能為關注此話題的研究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舞臺表現力;舞蹈基礎;理論知識
0 引言
舞臺表現力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優美的舞姿和表演者對舞臺的適應程度。舞蹈作品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高校舞蹈教學可發揮這種內涵的優勢,與情感相互結合,提升舞蹈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力。此時不僅教學效果會得到優化,學生也能展現出一定水平的表情藝術。情感表現力的教學是舞蹈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優化受教育者的審美體驗,使其深刻領悟舞蹈作品的內涵。
1 舞臺表現力重要性分析
舞蹈被認為是一種合作藝術,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意愿,而舞蹈表演者則應該尊重創作者的意愿,同時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其中。舞蹈有了豐富的情感內涵,也就有了靈魂。這樣才能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作品。舞蹈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力對舞蹈作品的質量起決定性的作用。一部舞蹈作品由不同的表演者表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是因為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和能力都會對舞臺效果產生影響。[1]即使是同樣的表演者,在不同的時間對舞蹈作品也會產生不同的表演效果。由此可見培養舞蹈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力非常關鍵,會對舞蹈表演的質量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就高校的舞蹈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要將多種因素考慮在內,包括學生的生活環境、性格特點。如果是出生于舞蹈表演世家的學生,由于長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其一般會有相對比較好的舞臺表現力。也有一些性格偏外向的孩子,在表演舞蹈時有比較到位的情感表達。因此先天因素對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有一定的影響。
2 高校舞蹈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高校舞蹈教學強調對學生肢體協調性的訓練,重視對學生動作要領的培養。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活動來看,有很多學生的舞蹈動作還比較僵硬,情感傳遞不到位。比如學生在表演民族舞蹈動作時,即使能良好地掌握舞蹈動作,對舞蹈內涵的領悟也不夠深刻,因此,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情感表現能力。從實際的教學活動來看,舞蹈教學注重形式,而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分析還不夠充分。因此,很多學生不能深刻地了解舞蹈動作的深層含義。在舞臺上,學生僅僅只是按照指定舞蹈動作來完成表演,而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
3 高校舞蹈教學培養舞臺表現力的有效措施
3.1 培養舞蹈學者扎實的基本功
中國有句老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囵B學生的能力,就要先培養學生的基本功,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力也是如此。要想實現對學生舞臺表現力的有效培養,應先考查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滿足此項前提條件,再來探究如何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才是有意義的。探究培養學生的舞蹈基礎還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第一,絕大部分學生已經學習過舞蹈基礎課程,其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是比較精細的。舞蹈課程的內容比較豐富,有理論知識、舞蹈動作、舞蹈作品鑒賞。在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之前,需要夯實學生的舞蹈基礎,學生在打好基礎之后才能對舞臺表演和舞臺表現力有更為準確的理解,才能夠意識到自身的舞蹈表現力會對舞蹈表演的效果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二,舞蹈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有了堅實的舞蹈基本動作基礎,學生才會有比較快的舞臺臨場反應速度、準確的舞蹈情感展示。舞蹈者想要順利完成舞蹈動作,還需要有扎實的舞蹈基本功以及比較好的肢體協調性。如果舞蹈表演者沒有扎實的基本功,那么舞臺表現力也就無從談起。比如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動作不到位,想要展現的情感也有欠缺,難免貽笑大方。
3.2 強調生活體驗,豐富內心情感
舞蹈表演者積累了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其舞臺表現能力會自然而然有所提升。舞蹈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能促進學生形成其獨有的知識結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知識結構會得到強化,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高校經常會舉辦一些舞蹈表演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參加這樣的活動,在實戰中提升自己的舞臺表現能力。學生要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還需要有更多的經歷。有些情感只有經歷過才會形成,舞蹈表演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模擬的過程,模擬的可能是一個人物,也可能是一種場景。[2]表演者運用多元的舞蹈動作來表演心境,在這個過程中,表演者的生活經歷和感情經驗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進而對舞臺表現力產生一種無形的影響。舞蹈教師應該在舞蹈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多積累一些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實踐性強的活動,這樣學生才能獲得較為真實的感受。在此條件下,學生就能更好地表達舞蹈作品所要傳達的感情和內容。在必要的情況下,老師可帶領學生真實體驗類似的場景,促使學生形成類似情境的情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在舞臺上的表現力。
3.3 加強舞蹈理論知識教學
舞蹈這門課程的技術性較強,而教學目標則比較片面。學生在掌握了演繹技能之后,再來展示舞蹈作品,表現力會更好。把這一教學目的作為基本依據,舞蹈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而在理論教學方面則準備得不夠充分,學生對舞蹈節目內容的理解不夠準確,有必要對動作訓練引起重視。假如沒有達到上述標準,學生對舞蹈作品的演繹就很有可能是冰冷而生硬的,在傳達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時會有所欠缺。更好地演繹舞蹈作品需要有較好的舞臺感染力,運用獨特的表現形式,展現獨具內涵特色的藝術作品。不難發現,國內外一些經典優秀的舞蹈作品除了動作優美以外,還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思想神韻。舞蹈表演者要想展現出較為豐富的舞臺表現力,就需要對舞蹈作品的文化內涵有深刻的了解,有對作品的獨特感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強化理論教學,向學生傳輸的舞蹈理論知識應該是準確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舞蹈作品、感悟舞蹈作品的真實內涵,從而形成比較有價值的舞蹈表現技巧。感悟舞蹈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一定的創新和自行創作的能力。舞臺上所表現的情感大多來源于學生本身,這與其審美能力有比較強的關聯性。表演者只有擁有較強的審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蘊含的美感,進而準確地表達出來。
3.4 樹立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
舞蹈表演也是學生釋放天性的過程,如果學生本身非常自信,釋放天性時也會更加自然。從現實情況來看,高校舞蹈教學環境較為封閉,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在表演時,學生也會表現出一定的戒備心理。之所以會表現出這種戒備心理,根本原因是學生的潛意識里存在不自信。舞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試著解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能夠真正充分展示自我。對學生的教育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比如某位舞蹈教師會選擇在課下與學生交流,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懷,以此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3]舞蹈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理解學生的內心,并能夠將自己的愛心融入與學生交流的過程,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學生,為人師表、循循善誘。學生在得到老師的認可之后,自信心會逐漸增強,舞臺表現力也自然而然有所提高。[4]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能夠準確察覺學生的心理活動,在此條件下,教師引導學生會更容易。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知識的興趣,以優化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出發鑒賞舞蹈,感悟舞蹈的魅力,也使學習者產生身心愉悅的感受。儀態美是舞蹈的一大特征,學生擁有儀態美也會更加熱愛生活,在舞蹈表演時善于和生活場景結合起來。
4 結語
高校舞蹈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應培養舞蹈學者的基本功,強調其生活體驗,豐富其內心情感,加強舞蹈理論知識教學,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促使學生在表演舞蹈的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情感表現力,更好地演繹舞蹈。
參考文獻:
[1] 黃亞.簡析高校舞蹈教學中舞臺表現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9(19):43.
[2] 周倩.淺談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中芭蕾舞的表現力培養[J].學周刊,2019(22):21.
[3] 丁元元.淺析高校舞蹈教學中情感表現力的培養策略[J].藝術科技,2018,31(04):184.
[4] 薛實夫.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9(20):245-246.
作者簡介:白彥偉(1984—),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舞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