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園林觀在變化中探尋美,不是支配自然,而是與自然共生。與山石植被對話,并且尊重他們的生命。以下會從池泉園林中來源于自然的營造手法出發,并加以分析這些營造手法在現代酒店中的延續以及演變。將以京都默伽納酒店酒店為例,逐一分析說明傳統園林的營造手法如何體現在現代酒店空間中。
關鍵詞:現代酒店;日本園林觀;隱約可見;陰翳之美;借景;回游
日本民族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不論是石、土、還是水都存在生命。因此,造園時要考慮的是如何善待這些生命。一池水、一顆石都要去考慮如何讓它展現出自己本身最大的魅力。
將借由京都默伽納酒店為例,來分析闡釋日本民族的傳統園林觀如何體現在現代酒店的設計之中。默伽納酒店座落于京都的一條小巷中,臨街的商鋪幾乎全是老舊的,這個片區同時存在的還有大量現代新的酒店及公寓。默伽納酒店就存在于這樣一個新舊對比強烈的片區當中。默伽納酒店擁有極為現代的純黑色外立面,以及極簡的內部裝飾,而這樣一個現代酒店當中運用的卻是日本最為傳統的園林觀。
酒店功能的劃分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入口處的自然景觀、前臺大廳以及走廊的公共空間、客房。接下來將從隱約可見、陰翳之美、街景、回游四個方面來淺析默伽納酒店中的日本園林觀。
一、“隱約可見”
在日本的庭院中,自然景色有多種呈現方式。有的則由多個“隱約可見”的單個空間串聯成的日式庭院空間。通過借用樹木或者建筑物的遮擋來向游覽者循序漸進的呈現。
日式庭園所要營造的并非如意大利圣馬可廣場那樣一眼就看完的大型空間,而是采用讓人無法看清楚全部而又隱隱約約能看見一些景致的方式。在這樣的空間里,隨著逐漸深入庭園,庭園中的景致時而出現時而又消失。造園者的營造手法越高明,就越能吊起游覽者的胃口。
在默伽納酒店的入口處便采用了“隱約可見”的造園手法。酒店入口并沒有明顯的標識。唯一有辨識度的數它全黑的建筑表面。透過院子旁附加格柵的玻璃隱約能看見內部的空間。通往建筑內部的道路在一處黑色的墻面截止,走到跟前自動門緩緩推開,隨之看見的是另一面立在眼前的玻璃,玻璃背后是一條深邃的通道還是本身玻璃上就有一幅畫作,不得而知。隨之,又一扇黑色的門在右側打開,這才真正進入內部空間,內部空間展現在眼前,是純白的前臺空間。
二、陰翳之美
有光線的存在就意味著會產生陰影,而光線的聚集就更強調了陰影的存在。在古代的空間里,祖先們在自然的環境里更能體會到光與陰影的存在。在過去,生活在陰影里的日本民族的祖先似乎發現了陰暗的美,甚至為了美而去制造陰影,日本和室之美就源于此。而現在都市,即使是在夜晚,燈光依然通亮,剝奪了我們體驗陰暗的權利。
在均勻的光線下,雖然說能看清楚所有物體的輪廓,但是這些輪廓在光線之下都是同等的呈現,就無法展現出個別物體的特殊之處。然而,局部的使用自然光,讓光線聚焦在重要的物體上,加之陰影對位對比,就能呈現出光的層次以及空間的美感。陰影有時會使得空間更有節奏感,更張弛有道,只將重要的事物展現而抑制不必要的部分,使其保持低調。正如默伽納酒店房間內位于床角墻面上的所營造的空間一樣,它是將大多數酒店放置電視的位置更改為壁龕,在其一腳放置了松樹盆景。同時將壁龕墻面改變了材質,將實體的墻面改為透光但不透景的玻璃,讓自然光在黑色房間的這一角聚集,展現在眼前的只有盆景清晰的輪廓以及稍帶光韻的后退空間。此時整個昏暗房間的焦點都在這一處,就便是利用光影營造的視覺效果。
三、借景
借用外部景觀來作為此處的景觀來進行營造的做法稱之為借景。日本的庭院經常用這一手法來造園。讓庭院周遭的自然風景成為庭院自身風景的構成要素之一。時常園林中的石頭與青苔構成近景,綠植樹木構成中景,遠山構成遠景,例如距今一百一十年的別墅——無鄰庵,正是因為無鄰庵是一處住宅,因此整個庭院的觀賞角度來自于僅有的一處建筑空間。蜿蜒的水流似乎要流向遠處東山的方向,而庭院內層疊的草木也借景與遠處的東山連成一片。日本民族不會刻意通過人工去制造景色,而是更為巧妙的引用自然。
四、回游
在回游式的庭院中,眼前的景致會隨游覽者深入庭院而逐漸的發生改變。因道路的曲折設置,景致因此會在眼前產生切換。
回游式庭院最喜歡不過桂離宮。它是因大時代而沒有當上天皇的人——智仁親王的別莊。走在桂離宮內,隨著身處在庭院中的位置的變化,所有身邊的景致以及氛圍也悄悄發生改變。當游完整個庭院,游覽者已不知不覺經過了數個空間。而“真”、“行”、“草”的道路鋪裝更是應用的無比巧妙。造園者利用不同的鋪石效果引導游覽者,使得游覽的方式變得豐富,而所見的景色也更為多元。
默伽納酒店的整個動線上的排布也是引用了同樣的方式。從戶外的綠竹院子進入到前臺的白色空間,再經過轉折到達長長的黑色走道,走道的左側使用木結構作出的連綿的起伏的裝飾。稍往前的右側是一個挑高的大廳空間,幾張素色的長椅整齊擺放,一張巨大的屏幕掛在正中,上面播放的是些綠色景致的圖像。通過走道盡頭的電梯到達所在樓層,再通過些許燈光的指引進入房間。印入眼簾的是房間外一整片的綠植墻。自然再次被喚醒。
從進入建筑到進入房間,營造出三個與自然相關的節點。入口處真實的自然庭院與綠植,到大廳的室內空間與營造的虛構的自然的畫面,最后到房間內的室內空間結合窗外真實的自然。自然在真假中切換。
從戶外到室內的鋪裝幾經變化,當你不自覺被鋪裝吸引的時候,周圍的氛圍已經悄然變化,直到下一個階段抬頭,才發現自己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畫面中這。這便是回游給人帶來的絕妙的體驗吧。
日本園林能給人帶來直擊內心的感受。不論它的靜態或者動態都是源于自然,是祖祖輩輩與自然的結合創造出來的作品。對現代園林甚至現代建筑都能產生深遠的影響。希望能夠將此延續以及更好的轉化運用在當今的設計作品當中。
參考文獻:
[1]伊東豐雄.建筑改變日本[M].西苑出版社,2017.5
[2]清水泰博.意·象·京都[M].蔚藍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1
[3]黑川雅之.依存與自立[M].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
[4]黑川雅之.設計與死[M]. 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
[5]圖解日本園林[M].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
作者簡介:王馨(1995—),女,漢,籍貫:廣東廣州,學歷:藝術設計碩士,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