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漓 李子豪 許禎岱 袁甜 蔣章順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青少年的心理資本對死亡焦慮的影響,了解自尊在其中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采用問卷法方便取樣的方式分發問卷。研究結果:①本研究高死亡焦慮組占比76.72,低死亡焦慮占比23.28%,說明青少年的死亡焦慮水平普遍偏高。②青少年死亡焦慮和心理資本在性別上、生命危險經歷存在顯著差異③青少年心理資本及各維度與死亡焦慮均呈顯著負相關,自尊與死亡焦慮呈正相關。④青少年心理資本對死亡焦慮的影響中自尊的線性調節作用不顯著。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資本;死亡焦慮;自尊
1引言
死亡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終極問題,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第二性征的出現使得其內部矛盾的日益激烈,很多青少年會開始思考死亡這個話題,并被死亡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焦慮所困擾。死亡焦慮是對即將到來的或終將到來的死亡這一事實產生恐懼、焦慮、不安等一種復雜的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心理狀態[1]。那么對于無法消除的死亡焦慮于青少年而言應該如何去緩沖其對自身的影響?2004年路桑斯等人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意為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它包含了四個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感、樂觀、韌性和希望。張闊等人[2]的研究中發現對自尊等心理健康的因子呈顯著相關,都有正向的預測作用。王雅琴等人[3]認為心理健康能預測死亡焦慮。而恐懼管理理論[4]個體的自尊與文化世界觀能降低個體潛在的焦慮,其中一項基本假設——焦慮緩沖器假設認為,自尊是一種“焦慮緩沖器”,自尊作為一種心理結構具有緩沖焦慮的功能,自尊的強大會使個體較少受到焦慮的影響,即高自尊能減少對死亡的恐懼。這樣看來自尊能夠緩沖死亡焦慮而心理資本又對自尊有正向的影響作用,心理資本、自尊在對死亡焦慮的緩解中起何種作用,這是本研究探索的核心。
2研究設計
2.1被試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樣,在蘭州、曲靖、通化、哈爾濱等地發放問卷400份,有效問卷335份,有效率83.75%。
2.2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
2.3研究工具
(1)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由Rosenberg編制,中文版曾由楊燁等進行驗證, 是測量外顯自尊應用最廣泛的工具,共10個條目。量表采用里克特7點方式評分, 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以往的研究表明, 該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l,2,4,6,7題正向計分;3,5,8,9,10題反向記分
(2)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采用張闊等人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量表為研究工具。量表采用(1~7)7級評分,包含自我效能、韌性、希望和樂觀4個因子,共26個項目,各項目的得分和即為維度得分,分數越高,表示被試的正向心理能力越強。該量表及各因子的系數Cronbachα分別為0.90、0.86、0.83、0.80、0.76,具有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的 Cronbachα 系數為 0.864,各因子的α系數在 0.79-0.86 之間,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采用 7 級評分方式,計算各維度的平均分,其中第 8、10、12、14、25 題為反向計分。
(3)死亡焦慮量表CT-DAS,量表共15個條目,其中9個條目正向計分,6個條目(條目2、3、5、6、7、15)反向計分,采用五點計分,總分0~75分,分值越高死亡焦慮水平越高,以35分定為高死亡焦慮。
3結果
3.1青少年死亡焦慮、自尊、心理資本的人口學差異分析
表1表明死亡焦慮和心理資本的希望維度在性別上差異顯著,其中女生死亡焦慮顯著高于男生,女生在希望上也顯著高于男生。
表2顯示家人或親密朋友沒有過生命危險經歷的,在心理資本和希望顯著高于,在自我效能感上顯著低于家人或親密朋友有過生命危險經歷。自己沒有生命危險經歷的在心理資本上顯著高于自己有過生命危險經歷。
表3高死亡焦慮組在心理資本以及自我效能感、韌性、樂觀維度上均顯著低于低死亡焦慮組。高死亡焦慮組在自尊上顯著高于低死亡焦慮組。
3.2青少年死亡焦慮、心理資本、自尊的相關分析
表5表明心理資本對死亡焦慮有較顯著的負向預測性,而自尊對死亡焦慮的影響不顯著,且自尊對心理資本與死亡焦慮的調節效應不顯著。
4討論
4.1青少年心理資本、死亡焦慮的差異分析
在上述結論中發現女生的死亡焦慮水平顯著高于男性,符合以往研究[3]中女生的死亡焦慮高于男生,也符合一般女性的心理特質,在以往研究發現女性相較于男性表現出更多的敏感,共情能力更強,易受外界影響表現出更高水平的焦慮。也是由于女生的特性,相較男生他們表現出了更多對未來的希望。
總的來說,不論親密他人或自己有過生命危險就像是經歷了死亡喚醒,把潛意識中的焦慮提升意識層面負面影響了心理資本,所以有過生命危險的青少年的心理資本水平低于沒有經歷的。
4.2青少年心理資本對死亡焦慮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心理資本及各個維度(自我效能感、韌性、希望、樂觀)與死亡焦慮呈負相關,心理資本對死亡焦慮有負向預測。張闊等人[2]的研究結果表明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心理資本能對心理健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而理論說明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能緩沖死亡焦慮,無疑更高的心理資本也能緩沖死亡焦慮,越高的心理資本水平的人群死亡焦慮越低。心理資本反映了個體在成長發展中的資源和狀態,而死亡焦慮是從生至死一直伴隨人、不可消除的。個體會對其引起的焦慮恐懼進行防御,尤其是處于自我意識迅速覺醒,自我逐步確立的青少年時期這種恐懼是激烈的心理資本在這時提供了對自我的保護和內在的安全感,影響了其對死亡的認知。不同的死亡認知會產生不同的死亡意識,積極的死亡認知則不宜產生焦慮。
4.3青少年自尊對心理資本與死亡焦慮的調節
結果中的調節效應顯示,青少年的自尊對心理資本與死亡焦焦慮的調節效應不顯著,其原因可能為①數據樣本所帶來的偏差②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身心發展失衡矛盾沖突大這時期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是不穩定的易受影響且面對生活事件更容易出現應激狀態引發焦慮[5]③自尊變量自身的特殊性。根據恐懼管理理論,低自尊的個體更感受到死亡焦慮,其次當個體感受到死亡焦慮后會進行自我保護和防御其手段是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來緩沖焦慮帶來的影響??梢园l現自尊與死亡焦慮之間應是非線性相關。因此自尊的調節效應并不顯著,但不能說明自尊對心理資本與死亡焦慮不存在調節。這其中的關系還需進一步深入探討。
本研究發現心理資本能負向預測死亡焦慮,及心理資本越高死亡焦慮越低,說明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心理資本水平能緩沖死亡焦慮對青少年的影響。青少年自尊的線性調節作用不顯著,由于青少年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其自尊又受諸如自我同一性發展等的影響,自尊的調節機制可能更加復雜。
參考文獻
[1]白福寶. 論死亡焦慮的本質[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15(10):40-42.
[2]積極心理資本張闊, 張賽, 董穎紅. 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0, 8(1):58-64.同
[3]王雅琴, 李丹. 大學生心理健康對死亡焦慮的預測[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11):1741-1744.
[4]田間. 恐懼管理理論綜述[J]. 河套學院論壇, 2011(1):67-73.
[5]方必基. 青少年學生心理資本結構、特點、相關因素及團體干預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基金項目:本研究由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資助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項目批準號(XBMU-BYL1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