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莉莉
[摘? ? 要 ]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安裝可為電梯門鎖回路故障維修提供便利,同時,避免發生剪切、擠壓等安全事故,本文分析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檢驗,對相關技術理論和實踐方法進行總結,以供旁路裝置安全運維工作參考借鑒,確保電梯設備穩定、安全運行。當電梯層門或者轎門門鎖出現故障時,維護保養人員(下稱維保)一般會對電梯層門或者轎門安全回路人為進行短接,然后進一步檢查維修。然而,當檢修完畢后,短接線沒有及時拆除而電梯正常運行,導致電梯出現“開門走梯”現象,引起乘坐人員被剪切、擠壓甚至墜落的安全事故發生。因此,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檢驗應運而生,使得檢查維修操作更加便捷并且安全。文章通過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檢驗內容及方法以及現場檢驗常見問題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及分析,使檢驗人員對于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有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提高檢驗質量及效率,確保電梯安全可靠。
[關鍵詞]旁路裝置;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檢驗;安全可靠
[中圖分類號]TU8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87(2020)11–00–03
[Abstract]The installation of landing door and car door bypass device can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fault maintenance of elevator door lock circuit, and avoid shear, extrusion and other safety acci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pection of elevator landing door and car door bypass device,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techn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bypass device, and ensure the stable and safe operation of elevator equipment. When the elevator landing door or car door lock fails, the maintenance personne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aintenance)will artificially short circuit the elevator landing door or car door safety circuit, and then further check and repair. However, when the maintenance is completed, the short wiring is not removed in time and the elevator runs normally, which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opening the door and walking the elevator", and causes the safety accidents of passengers being cut, squeezed and even falling. Therefore, the inspection of elevator landing door and car door bypass devic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which makes th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and safe.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inspectio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landing door and car door bypass device, as well a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field inspection, so as to make the inspectors have a mor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ing door and car door bypass device, improve the inspec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levator.
[Keywords]bypass device; inspection of elevator landing door and car door bypass devic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截至2018年,我國電梯注冊總量達到627.83萬臺,預計在2023年,這一數據將達到千萬級別。電梯設備安裝普及及應用頻率的增加導致電梯安全事故頻發,目前,電梯安全已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問題。電梯剪切、擠壓等安全事故多發生在“開門走梯”狀態下,其誘發原因為電梯層門和轎門短接故障,目前,多通過安裝旁路裝置進行故障預防。因此,為適應不斷提高的電梯安全運行要求,有必要對旁路裝置檢驗經驗做總結性分析。
1 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原理
通常設計中,電梯門旁路裝置的旁路功能的實現方法是借助插頭的拔插,在電梯門旁路裝置中組成部分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旁路狀態插座、正常狀態插座和短接插座。其中旁路狀態插座共6位,1位空置,2~5位分別連接電梯門回路中的T1~T4點;正常狀態插座的連接中將1位和2位空置,正常狀態插座的3位連接24 V直流電源,正常狀態插座的4位連接控制裝置的旁路信號輸入端;短接插座中的的連接中將1位和2位相互短接,3位和4位相互短接。基于上述原理,利用控制裝置實現旁路狀態與正常運行狀態的切換,這一方案的操作系數較低,如果可以,可針對其進行適當修改以提高安全系數,對電梯門檢修過程的安全性進行改善和提高
1.1 運行原理
電梯門旁路裝置的旁路功能通過插頭拔插實現。旁路裝置主要包括旁路狀態插座、正常狀態插座和短接插座三部分,旁路狀態插座中,1位空置,2~5位依次與電梯門回路中的T1~T4點相連;正常狀態插座中,1位與2位空置,3位與24 V直流電源相連,4位與控制裝置的旁路信號輸入端相連;短接插座中的1~2、3~4位之間相互短接。當短接插頭與正常狀態插座相連時,短接插座的3位、4位處于短接狀態,此時,控制裝置旁路信號端呈現高電平,且電梯正常運行。當短接插頭與正常狀態插座斷開后,旁路信號輸入端轉換為低電平,則說明旁路信號有效,電梯切換至旁路狀態。若檢修運行或緊急電動開關開啟,檢修信號表現為低電平,轎門關閉,電梯可進入檢修運行狀態,此過程中聲光報警信號持續性發出。當短接插頭與旁路狀態插座的1~4位相連時,旁路狀態插座的3、4位處于短接狀態,此時,為層門旁路;當短接插頭與旁路狀態插座的2~5位相連時,旁路狀態插座的2~3、4~5位分別短接,此時,前后轎門均處于旁路狀態。
1.2 改進方案
以上旁路裝置原理中,旁路狀態與正常運行狀態間的切換通過控制裝置完成,因此,安全系數較低,決定在其上做適當修改:將正常狀態插座的1位與安全回路的T5點相接、2位與T6點相接,當短接插頭與正常狀態插座相連后,其1、2位處于短接狀態,即T5與T6被短接,安全回路處于連通狀態,電梯可正常運行。若將短接插頭拔出,T5與T6間斷開,安全回路也被切斷,電梯無法正常運轉。此時,只有將緊急電動開關切換至緊急運行狀態,或將檢修開關切換至檢修運行狀態,才可使電梯在相應狀態下運行。此時,檢修運行依然被控制裝置所控制,因此,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可采用將檢修運行開關接入安全回路的方式進行處理。接入后,檢修運行開關觸發檢修運行狀態之前,安全回路即進入斷開狀態,以此提高電梯門檢修過程的安全性。
2 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要求
2.1 信息標注
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上或鄰近位置必須醒目標注“旁路”字樣,并顯示旁路的開關狀態信息,以便維修管理人員能夠快速、準確了解旁路裝置的具體位置及運行狀態,對維修、檢測行為做出相應調整。
2.2 運行節點
旁路狀態下,需停止電梯運行。此時,僅在正常的維修檢測或緊急電動時,電梯轎廂才可恢復運行,且轎廂運行過程中,聲光系統處于持續報警狀態。若電梯門回路在旁路時依然能夠正常運行,會給維修檢測人員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在設計旁路裝置,即要求旁路啟動后電梯運行自動失效,停用動力操作自動門的自動控制功能。而預留檢修運行及緊急電動運行功能,是為了給電梯維修創造便利條件,在涉及運行需求時,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手動調控。旁路過程中,轎廂內的聲光報警系統持續工作,主要是為了提示維修管理人員目前電梯轎廂的狀態,避免因人為疏忽引發安全事故。
2.3 分別旁路
旁路裝置可控制層門及轎門的觸點,但其控制并不能同時進行,以避免在維修檢測過程中發生層門與轎門不同時開啟的轎廂運行狀態,規避電梯轎門剪切、擠壓事故的發生。在手動狀態下,即使層門觸點全部都被旁路,在電梯轎廂運行過程自閉裝置可將層門鎖死,以免發生意外跌落等事故。如果手動層門的關閉觸點以及門鎖觸點在此時被同時旁路,以上安全狀態就無法被完全保證,因此,在旁路裝置設計過程中,即遵循了分別旁路的原則。
3 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檢驗方法
3.1 目測檢驗法
目測檢驗法是觀看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實驗報告,確定報告內容與實物圖是否準確對應。同時,檢查安裝在控制柜內的旁路裝置上或周圍是否標有旁路及旁路狀態提示,以迅速了解電梯旁路狀態。業主方也可要求電梯生產廠家在適當位置粘貼電梯門旁路裝置操作的流程,在后期維修檢測工作參考標準。
3.2 模擬試驗法
①對電梯在正常運行狀態和旁路狀態兩種狀態之間的的切換功能是否可以實現正常切換進行檢驗。②對電梯的檢修運行功能和緊急電動運行功能可以實現正常運行進行檢驗。調整檢修盒及緊急電動操作裝置的狀態分別為檢修和緊急電動運行,觀察電梯是否有響應且正常運行,若正常且轎廂頂端及轎底發出報警信號,可視為功能正常。③檢驗電梯層門旁路是否正常。將旁路裝置的狀態調整至層門旁路,人工開啟任意一層門,檢查電梯運行狀態,若正常響應可判斷該層門旁路正常。④檢驗電梯轎門旁路是否正常。將旁路裝置狀態調整至轎門旁路,人為開啟轎門,檢查電梯運行狀態,若正常響應可判斷轎門旁路正常。此時,再人為開啟某層層門進行電梯運行檢測,可檢驗轎門與層門不同時旁路功能的有效性。
3.3 綜合檢驗法
綜合檢驗法是目測和模擬檢驗法的綜合。綜合檢驗之前,需將電梯轎廂調節至非開鎖區域內,首先需要調節電梯門旁路裝置為轎門旁路狀態,然后并使用絕緣膠布將轎門關閉觸點隔離。在轎門關閉后,轎門的觸點處于斷開狀態。在此時關閉電梯的層門,并調整轎頂檢修開關為檢修狀態,若電梯正常檢修運行,可判斷轎門關閉觸點旁路正常。轎門旁路狀態不變,使用絕緣膠布將轎門關閉觸點隔離,轎門關閉后轎門關閉觸點為斷開狀態。是否存在2個及以上同時發生的可能。各功能間的轉換通過轉換開關、插頭等進行控制,且每次均為獨立操作,不會出現3項功能同時開啟的現象。轎門關閉位置信號監控設備可安裝在門機上,當轎門處于完全關閉狀態時,該設備才可被有效觸發。檢修人員從轎頂位置或將轎廂調節至非平層區,通過層門觀測。常用開關類型包括光電式和機械式2種,由于監控信號獨立于安全回路存在,因此,信號一般通過轎廂通信總線被傳輸至控制主板
3.4 注意事項
除了上述的幾種對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進行檢驗分析的方法,在檢驗時,還有諸多的注意事項也應該時刻牢記,以免發生意外事故。首先,當檢測維修人員開展有關于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相關模擬實驗和模擬測試時,檢修人員必須通過電梯聲光報警信號的指示時刻注意電梯的狀態,在檢測維修的具體操作過程中,電梯井內的各種機械構件應該小心謹慎對待,注意避讓,以免在操作過程中發生檢修人員碰頭等危險。其次,為了不發生插件在拔插過程中的失誤,進一步導致電梯電路板發生損壞的意外,檢測維修人員應該注意在插件的插拔中將插件與插口準確對應。最后,檢驗時還應該注意要嚴格對電梯層門和旁路裝置進行監控,保證模擬試驗的操作質量,不影響旁路裝置的諸多功能。①檢修人員在對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開展模擬試驗檢測時,應實時關注電梯聲光報警信號的發出狀態。在操作、移動過程中,注意避讓井道內各類機械構件,避免出現碰頭危險。②拔插插件的過程中,應注意將插件與插口準確對應,避免出現插或失誤問題,導致電梯電路板受損,同時,嚴格監控電梯層門和旁路裝置模擬試驗操作質量,確保旁路裝置各功能正常。
4 結束語
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在電梯系統中的應用使得電梯門人為短接后“開門走梯”現象的發生率顯著降低,以確保電梯檢修維護過程中,維修人員及乘客的人身安全。旁路裝置安全防護作用的發揮與其設置和檢測密切相關,嚴格開展旁路裝置檢測工作,確保電梯系統穩定、安全運行。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作用是在電梯運行中起到安全防護的功能,這一裝置應用在電梯系統中,大大減少了因為電梯門人為短接造成的開門走梯現象,切實保障了維修人員及乘客的人身安全,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員傷亡。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檢驗應運而生,使得檢查維修操作更加便捷并且安全。文章通過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檢驗內容及方法以及現場檢驗常見問題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及分析,使檢驗人員對于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提高檢驗質量及效率,確保電梯安全可靠。并對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檢驗要求及方法等不同層面的詳細研究和分析,確保為電梯設備的使用安全和平穩運行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胡戰生,張翔.淺談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設置及檢驗[J].中國電梯,2020,31(3):56-57.
[2] 李海霞.淺談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設置及檢驗[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33):19,21.
[3] 劉旭,林濤,劉搖,等.電梯門旁路裝置的有關要求及檢驗方法的探討[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9,35(3):38-41.
[4] 楊利明,成波,林超然,等.淺談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的設置與檢驗[J].特種設備安全技術,2017(5):37.
[5] 胡戰生,張翔.淺談電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設置及檢驗[J].中國電梯,2020,3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