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李衛忠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江門 529090)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自進入“十三五”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期以來,各地政府部門都將物流業作為支撐地方經濟高速發展的“助推器”。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強省,2019 年GDP 首次突破10 萬億元,位居全國首位,但廣東省同時也面臨著區域、產業和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集中于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存量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粵東西北區域相對比較落后,為此廣東也在2013 年提出實施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計劃。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物流產業,粵東西北地區建立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以及高效率的物流運轉體系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前提。在《廣東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推動廣東物流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推進區域物流的協調發展,要加快完善粵東西北的交通運輸網絡,強化與珠三角地區的物流網絡聯系,充分發揮珠三角物流的輻射帶動與示范作用。因此,本文以提升粵東西北區域物流產業效率為目標,通過構建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區域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對比研究體系,探求粵東西北區域物流產業高效率發展路徑,為廣東省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技術效率指的是一個經濟主體在生產投入要素一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產出的能力,是衡量一個經濟主體是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目前普遍采用的測算方法是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DEA 方法測算技術效率已在物流業、能源行業、銀行業、鋼鐵行業、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都有廣泛使用,比較成熟。在物流業宏觀層面:如倪衛紅(2018)運用DEA 模型研究了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對接下沿線省市物流效率,分析得出中西部、西南與東北地區物流效率較低的省份將會成為制約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對接的重要因素[1]。馬明(2018)運用DEA 模型對東北地區與長三角區域物流產業效率進行了比較研究,得出規模因素是制約東北物流產業效率的主要因素,東北物流產業技術效率與長三角區域存在明顯差距[2]。在物流業微觀層面,鐘祖昌(2011)運用DEA模型,基于28家上市物流公司數據對中國物流上市公司運營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物流上市公司技術效率水平低下主要是由于規模效率水平低下造成的,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效率存在較大差異,倉儲類物流企業的技術效率水平相對較高[3]。目前針對廣東省物流效率的研究多是基于中國東、中、西部區域層面或者省級層面的對比研究,如劉一波(2013)基于DEA 模型對廣東省物流產業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廣東省物流產業效率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后效率較低,2010 年后物流產業開始調整發展至復蘇,2011年有很大的提升,在研究期間經歷了先下降后上升趨勢,但研究局限于單一省級數據,未能充分反映廣東省各區域內物流產業效率差異性[4]。劉剛橋等(2019)利用SE-SBM-DEA 模型對廣東省物流業效率進行了分析,測算了21 個城市2009-2016年物流業的技術效率,研究得出廣東省物流產業效率區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經濟發達區域其物流產業技術效率不一定高[5]。目前對廣東省物流產業效率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多是基于省級層面,基于省內區域視角針對性地對比研究提升粵東西北物流產業效率的文章不多,因此本文采用DEA模型,以珠三角物流產業為標桿,研究粵東西北區域物流產業與珠三角物流產業效率之間的差距,以此探索粵東西北物流產業效率提升及區域內協同發展的路徑。
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是一種基于多投入多產出的效率評價方法,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查恩斯(A.Charnes)和庫伯(W.W.Cooper)教授在“相對效率評價”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6],主要有基于規模報酬不變的C2R模型和基于規模報酬可變的BC2模型,考慮到C2R模型的局限性,目前運用較多的是基于規模報酬可變的BC2模型,因此本文采用面向投入的BC2模型,模型線性表達式如下:

θ、λj為最優解時的決策變量。
對于決策單元的相對有效性,有如下定理:
定理:設規劃問題BC2的最優解為,于是有:
(1)若θ*=1,則DMU0為BC2弱DEA有效;
(2)若θ*=1,且每個最優解都滿足條件,則DMU0為BC2DEA有效;
(3)若θ*<1,則DMU0為BC2非DEA有效。
通過BC2模型可以測算出綜合技術效率值(TE),并且可以進一步將技術效率值(TE)分解為規模效率值(SE)和純技術效率值(PTE),三者之間有如下關系:TE=SE×PTE,其中規模效率表示在經濟主體投入水平一定情況下,技術效率生產邊界的產量與最優規模下的產出量之間的比值,因此規模效率越大,表示經濟主體的現有生產規模越接近最優生產規模。純技術效率反映的是經濟主體在投入水平一定情況下,其管理決策水平和技術水平的高低。
確保效率測度準確性的一個關鍵就是建立科學的投入產出指標體系,目前有不少學者已進行了豐富的研究,根據現有文獻以及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以下指標作為物流業技術效率測度的投入產出指標,指標體系見表1。
(1)固定資產投入額:各區域物流產業固定資產投入資金總額;
(2)物流業從業人員:各區域年末從事物流產業的總人員數;
(3)生產總值:各區域物流產業年末生產總值。
鑒于當前物流業統計體系不健全,在統計年鑒中暫時無法找到物流業名目的完整數據,考慮到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占物流業增加值85%以上,可代替物流相關數據。因此采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數據代替本文中的物流業數據進行測算,數據來源于2013-2017 年《廣東統計年鑒》。

表1 物流業技術效率測算指標體系
關于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區域的劃分,本文借鑒廣東省統計年鑒分類方式,將21 個市級城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四個區域,具體劃分見表2。

表2 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區域劃分
為有效研究粵東、粵西、粵北區域物流產業效率與珠三角區域之間的差異,基于DEA 模型,利用DEAP2.1軟件,測算了2013-2017年各區域物流產業基于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的技術效率(TE)、純技術效率(PTE)、規模效率(SE)值,測算結果見表3。

表3 2013-2017年不同區域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及其分解
從綜合技術效率來看,珠三角及粵東西北四個區域中珠三角物流產業技術效率總體發展狀況最佳,2013-2017年技術效率總體平均值達到0.94。覆蓋韶關、清遠的粵北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水平也處于較高水平,2013-2017年技術效率總體平均值達0.91;粵西地區物流產業2013-2017年技術效率總體平均值僅為0.81;四個區域中物流產業技術效率水平最差的區域是粵東區域,其技術效率總體平均值僅為0.40,這說明目前廣東省物流產業發展極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粵東粵西區域經濟較差,交通基礎設施仍然以公路運輸為主,物流產業分散且缺乏成熟的網絡體系,導致粵西粵東區域物流產業發展效率較為低下。
從綜合技術效率變動趨勢來看(如圖1所示),在2013-2017年期間,四個區域物流技術效率發展具有一定的波動性,珠三角地區物流技術效率呈現較為穩定的趨勢,波動性較??;粵西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趨勢,2013-2015 年逐年下降,2015-2017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粵北地區物流技術效率呈現上升趨勢,且2015-2017年連續三年技術效率值達到1;粵東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值呈現先下降后上升趨勢,但受限于純技術效率發展水平,其綜合技術效率總體水平偏低。

圖1 2013-2017年珠三角及粵東西北物流業技術效率變化趨勢
從綜合技術效率指數分解來看(如圖2),通過將技術效率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在2013-2017年期間,規模效率最高的區域是珠三角區域,規模效率平均值達到0.98;其次為粵西地區,規模效率值達到0.95;規模效率最差的為粵東地區,規模效率值為0.87;在純技術效率方面,粵北地區物流業純技術效率值為1,達到最佳水平;其次為珠三角,純技術效率值為0.96;純技術效率最差的區域為粵東地區,純技術效率值僅為0.46。通過分解可知,粵東與粵西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水平低下主要是由純技術效率水平低下造成的,應注重物流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圖2 珠三角及粵東西北物流業技術效率及其分解
本文基于DEA模型對珠三角及粵東西北四個區域2013-2017年物流產業技術效率進行動態分析,通過對比研究,剖析粵東西北區域與珠三角物流產業的差距,得出主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1)對比珠三角區域,粵東西北區域物流產業技術效率與珠三角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粵東與粵西地區,粵東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值僅為0.4,遠低于珠三角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值0.94;粵西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值也僅為0.81。由此可以看出廣東省各區域物流產業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應加快推進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區域物流節點的統籌布局,構建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區域節點,粵東西北各城市為支撐點的物流網絡布局,充分發揮珠三角物流的資源、技術核心優勢,帶動粵東西北物流產業提速,促進區域物流協調、聯動發展。其次,提高粵東西北區域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資金比例,加快粵西粵東區域的交通樞紐等路網建設。
(2)通過將技術效率指數分解,得出粵東西地區物流產業技術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純技術效率水平低下造成的,而純技術效率反映的是區域物流產業的管理水平及技術創新能力,應推進粵東西北地區物流產業“互聯網+”高效發展,充分利用珠三角信息技術優勢,加強物流產業信息技術應用,提高物流產業信息化水平以及技術創新能力水平;其次,推進物流技術裝備現代化,珠三角物流企業應積極應用先進倉儲配送、智能化立體倉庫、大數據調度管理等先進技術,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加強物流產業技術能力,以此提升純技術效率,促進技術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