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譽,談存峰
(甘肅農業大學 財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蘭州市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的氣候優勢適宜高原夏菜的種植,經過多年發展,高原夏菜產業在蘭州市種植業中頗具優勢和競爭力。榆中縣作為蘭州市高原夏菜的主產區,同時也是甘肅北菜南運、西菜東調最大的產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形成了以加工、運銷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為紐帶、以生產基地為依托、以農戶為基礎的產加銷一條龍的高原夏菜產業化發展格局。隨著蔬菜產業的商業化發展,在收采、加工、運輸、銷售時產生了大量尾菜,尾菜隨意傾倒,其腐爛之后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對于人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堆積產生的廢液嚴重危害土壤,影響高原夏菜的產出。鑒于尾菜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及對榆中縣高原夏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阻礙,榆中縣進行了工廠化、生物化以及田間堆肥處理等積極的探索,但由于資金不到位、設施配套不同步、技術操作不成熟,尾菜資源化利用未取得理想效果。農戶作為技術的采納者,是循環利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解決尾菜資源浪費、推動尾菜循環利用技術廣泛使用,重點要發揮農戶的主體作用。梳理出影響農戶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意愿的因素,對于推動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推廣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以技術接受理論為基礎設置了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農戶家庭特征: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任職干部以及經營特征(蔬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勞動力數量、耕地面積);二是尾菜處理技術了解和使用概況;社會影響、技術特征、結果展示、采納條件、循環農業技術易用性、循環利用技術對是否采納的重要性;農戶的采納意愿。
本研究中的數據來源于2018 年12 月課題組在榆中縣三角城鄉、定遠鎮、清水驛鄉的實地調研。共發放問卷480 份,其中剔除無效問卷26 份,得到有效問卷454 份,問卷有效率為94.6%。
1.信度檢驗。信度是衡量問卷的可信程度與穩定程度的重要指標。由表1 可看出量表總體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9,其中社會影響與技術特征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642 和0.651,雖低于0.7,但大于0.6,可以接受[1-2]。因此,認為本研究的問卷具有穩定性和可靠性。

表1 量表各維度及總信度系數表
2.效度檢驗。內容效度指問卷實際所測量的內容與理論上測量的內容兩者的吻合程度,是評價問卷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3]。本研究以技術接受理論為依據,參考國內學者研究文獻,對于社會影響量表的3 個選項和技術作用量表4 個選項的設計借鑒了談存峰等(2017)[4]的研究成果,技術特征量表4個選項、結果展示量表3 個選項的設置借鑒了Davis等(1989)[5]、Lgbaria 等(1997)[6]的研究成果,采納條件4 個選項、采納意愿3 個選項主要以學者李后健(2012)[7]為參考。其量表被普遍認可、真實有效。課題組在此基礎上設計問卷,在正式調研之前進行了預調研,結合預調研結果討論對問卷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鑒于對農戶采納意愿和影響因素的調查量表是典型的離散變量,且變量的選項設計在邏輯上呈有序遞進,因此本研究選擇多元離散選擇模型,即多元有序Logit 模型。其模型表現形式如下:

等價于


表2 模型解釋變量說明及統計描述
根據變量的設定,本研究的函數形式為:

本研究利用stata 軟件進行多元有序Logit 分析。其估計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模型1 估計結果
估計結果顯示,解釋變量中的年齡、蔬菜占家庭收入占比、勞動力數量、耕地面積以及任職干部對應的p 值均大于0.1,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采用條件后退法逐步剔除伴隨概率較大的解釋變量年齡、勞動力數量、蔬菜占家庭收入占比、耕地面積、任職干部,再依次進行回歸,直到所有的解釋變量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得到5 個回歸估計模型。最終模型如模型5 所示。

表4 模型5 估計結果
模型5 剔除了所有影響不顯著的解釋變量,對其余顯著變量進行回歸,估計結果如表4 所示。模型5 中所有的解釋變量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對數似然比LR 值(808.42)足夠大,反映模型和整體回歸結果較好。故選擇模型5 作為研究高原夏菜尾菜循環利用技術農戶采納意愿影響因素的最終模型。
1.影響不顯著因素分析
年齡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與預期不符。可能原因是農業比較利益較低,非農產業收入較高,年輕人基本不進行農業上的生產勞動,自然對于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采納意愿不強烈。而老年人由于年齡及身體的原因,不參與農業勞動,大多數老年人將家庭決策權交給了年輕人;同時老年人由于信息傳遞與接受速度間存在較大時間差,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接受度較低。
蔬菜收入占比未通過檢驗,與預期不符。可能原因是蔬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較低的農戶,由于蔬菜種植收入不是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對于尾菜相關問題關注較少,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意愿自然較低。另一方面占家庭收入比例較高的農戶,由于尾菜循環利用技術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會沖銷一部分收入,因此采納意愿相對較弱。
勞動力數量未通過檢驗,與預期不符。一般認為,勞動力數量越多,投入的人力就越多,蔬菜的產出就越高,其更加關注高原夏菜尾菜方面的信息,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意愿就強烈。然而家庭勞動力多投入到工業、服務業,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實際參與勞動的數量較少且大多為留守老人及孩子。
耕地面積未通過檢驗,與預期不符。一般認為,耕地面積多有利于種植面積的擴大,取得規模經濟。但由于農村勞動力的流失,耕地的分散,使得蔬菜種植面積較少,農戶對于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關注較少,采納意愿不強烈。
是否任職干部未通過檢驗,與預期不符。可能是因為網絡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遞及政府的宣傳推廣使得農戶無論是否擔任干部,都能接受尾菜循環利用等新技術。
2.影響顯著因素分析
性別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不符。可能是由于經濟的發展,女性教育程度及地位的提高,家庭不再是單一由男性做主,女性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家庭農業生產并充當決策者的角色。
教育程度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一般認為,文化水平越高,其理解能力越高,能及時接受配合新技術的推廣。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戶的教育水平為初中程度,對于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采納意愿較強烈。
社會影響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農戶作為社會人,并不是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尤其在農村,農戶彼此交流密切,在此過程中加深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了解;且隨著電視廣播及政府的大力宣傳,農戶接受度也隨之提高。
技術特征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一項新技術的推廣得從實際出發,榆中縣作為高原夏菜主產區,產生的尾菜嚴重影響了農戶的生活環境,農戶作為理性經濟人,當采納新技術能夠帶來好處,總是傾向于采納;同時新技術學習和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農戶的認可度就越高,采納意愿就越高。
結果展示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在采納一項新技術時,農戶總是傾向于以最低風險獲得利益最大化,當電視廣播宣傳尾菜循環利用技術可以提高土壤的質量,農戶還是處于觀望的狀態,最為直接的推動力是村民使用該技術后能夠受益,農戶才會選擇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
采納條件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新技術推廣時有相關指導培訓事半功倍,農戶畢竟知識面窄,局限于所受教育,對于一項技術的理解需相關專業推廣人員的指導;農戶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及不偏好風險,政府進行補貼,既緩解了農戶經濟緊張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農戶采納意愿;而專業的尾菜處理機構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其處理尾菜的力度要大于農戶個體,在專業機構的帶領下,農戶更愿意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
技術易用性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當尾菜循環利用技術操作簡單,原理淺顯易懂,農戶愿意采納;當尾菜循環利用技術操作復雜,原理晦澀難懂,農戶存在畏難情緒,農戶的采納意愿就大打折扣。
技術作用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意愿,與預期相符。農戶基于一定的動機選擇采納一項新技術時,反映在本研究中就是當尾菜循環利用技術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減少投入成本、具有減少污染、保護當地環境的作用、能夠獲得較好的收益時,農戶采納意愿強烈。
在新時代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大量資金的投入,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但大量文化設施尤其是農村公共圖書館閑置,要重視并充分利用農村公共圖書館在提高農戶文化水平的作用;同時利用周邊高校資源,聘請相關課題組舉辦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有關講座,增加農戶的科技知識,以此提高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接受度,進而提高農戶的采納意愿。
政府充分發揮媒體、網絡等的傳播作用,促進農戶對循環利用技術的了解,提高農戶認知度;打破傳統的推廣模式,充分利用社交平臺及時推送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相關信息,使農戶學習便利化。利用多媒體形式進行現場示范,讓農戶直觀感受,以增加農戶興趣,提高農戶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認知。
技術推廣員作為農戶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橋梁,其指導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戶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意愿。因此,應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將業務水平與工資掛鉤并進行物質獎懲,促進業務水平的提高。最后,考慮到農戶的接受度,尾菜循環利用技術操作要簡單化,易掌握,從而提高農戶采納意愿。
如前分析,農村鄉里關系較為親密,同村中鄰居及親朋好友采納循環利用技術的示范帶動效應較大。尤其是種植大戶,其在村里的影響力較大,種植大戶的輻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生活在種植大戶周圍的人,關系上的親近,可以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進而提高農戶采納尾菜循環利用技術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