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一帶一路” 內蒙古邊境地區 物流寄遞業 治安管控
基金項目:2019年度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研項目(項目編號NJSY19322)。
作者簡介:李海濤,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副教授,治安系治安技術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治安學、法學。
中圖分類號:D6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079
“一帶一路”給中俄、中蒙等國家創造了雙贏機會,助推了全球物流寄遞業的大力發展。同時由于物流寄遞業自身的業務特點,依托物流寄遞行業的涉嫌違法犯罪案件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給內蒙古邊境地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治安管控帶來了挑戰。
(一)內蒙古自治區做為連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區域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應該承擔現代國際物流寄遞業的使命和責任
內蒙古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經濟帶,地理位置優勢明顯。隨著我國區域經濟一體的擴大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充分體現次區域的合作?!耙粠б宦贰奔仁侵袊陌l展,也是周邊國家的共同進步和發展。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內蒙古邊境地區的物流寄遞業應把握好時機,在中、俄、蒙三國邊境的相繼開放的大好局勢下,抓住機遇,發展物流寄遞業。
(二)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打造平安內蒙古建設”、維護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任務也提上了日程
在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工作期間提出了“守望相助”“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時代要求。習總書記這一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科學的實踐要求,這是做好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根本遵循。內蒙古是祖國的“北大門”、首都的“護城河”,地處反分裂反滲透斗爭前沿,肩負著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邊疆安寧的重大政治責任。2019年2月25日,內蒙古滿洲里海關在中蒙邊境阿日哈沙特口岸查獲涉嫌走私凍品案件,共計繳獲動物臟器5.06噸。此次走私案件是利用物流寄遞業進行的,由于蒙籍進境車輛車主進境時未向海關申報任何物品,且涉案量較大,涉嫌違反犯罪行為,已移交滿洲里海關緝私局做刑事立案處理。內蒙古物流寄遞業由于行業本身的特點,容易出現毒品、走私販賣槍支、非法郵寄運輸野生動物等不法行為,需要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嚴加管控。
(三)內蒙古自治區的邊境與蒙古、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達4221公里,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有19個邊境旗(市)
中國邊境治安問題一直是個嚴峻、敏感的話題,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對邊境地區的管理。只有建立健全雙贏的邊境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2014年6月4日,在中蒙邊界二連浩特口岸,查獲了一起跨國走私整支制式軍用槍支和彈藥案件,該案驚現俄制“泰格爾”牌狙擊步槍,3名外籍犯罪嫌疑人已落網。此案件是邊防檢查站檢查員,在為三名同行的蒙古國籍女性公民辦理入境手續時,通過安檢X光機發現的。后經公安機關物證鑒定部門認定,此槍屬軍用槍支。一旦流入中國境內,其社會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強中俄、中蒙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的治安管控迫在眉睫。
(四)利用物流寄遞業實施違法犯罪具有防范難、偵破難的特點,為治安管控帶來了新的挑戰
目前,物流寄遞業已經成為違法交易的新渠道之一。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物流寄遞業已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內蒙古邊境地區商貿經濟活動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務。由于物流寄遞業具有簡便快捷、人貨分離等特點,不法分子利用少數物流寄遞業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落實公安部關于物流安全管理的三個100%規定(即100%收寄驗視、100%實名收寄、100%過機安檢),行業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較多,給社會治安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貨分離”的方式販毒,跨區域、跨省市,甚至利用中俄、中蒙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的便利條件跨境販毒,企圖逃避打擊,給公安機關的偵破帶來了難度。
(一)建立和完善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管理的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尚沒有單獨的邊境民族地區的地方性物流寄遞業管理方面的法律體系。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陸續出臺了許多關于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的相關政策和文件,但這些政策和文件,大都是一事一議,交叉和沖突的地方較多。例如,為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重大決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行業內生動力,增強服務引擎,促進外貿增長,內蒙古郵政管理局于2019年6月25日出臺了《推進全區郵政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寄遞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該方案提出的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夯實“一帶一路”寄遞服務體系,完善寄遞渠道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跨境電商能力為兩大目標切入點,對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該方案屬于部門的規定,在實際執行時往往出現政府其他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合作、溝通不暢、落實不力等問題。因此,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現有的法律資源,在不違背憲法、法律的基礎上,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定邊境民族地區公共危機管理的相關的規范性文件,確保內蒙古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管理真正走上法制軌道。
(二)創新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管理模式,政府各部門形成監管合力
充分發揮綜治、政法部門牽頭協調作用,實行分析研判、信息聯通、工作聯動、案件聯處工作機制。通過創新協同、內外聯通的工作方式,以產業為支撐,真正實現物流寄遞企業與跨境貿易、地方特色產業等協同發展。同時,政府應該加大薄弱環節的監管力度,積極推進“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監管格局,實行網格化管理。同時,應強化物流寄遞企業統一管理責任,按要求進行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這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大數據,構建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管理的合成作戰平臺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建設,已被納入國家“十三五”和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設規劃之中。構建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管理的合成作戰平臺,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加強寄遞物流等重點行業安全監管,筑牢邊境屏障。探索建立起一套獨具特色的物流寄遞行業安全監管體系,落實物流寄遞業業務流程全程信息化管理,確保寄遞物品的來源可一追溯、責任能夠倒查、違法受到查究。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加強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的治安管控,對于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大局,維護邊疆安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應立足建設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戰略定位,做好邊境地區物流寄遞業,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不斷夯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工作,創新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平安中國,全力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參考文獻:
[1]郭成恒,丁雪峰,魏芳芳.我國寄遞的公共安全隱患分析與對策探討[J].物流技術,2014(8).
[2]張永理,李程偉主編.公共安全危機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楊宏達,康玉寶.加強內蒙古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思考[J].北方經濟,2009(5).
[4]史培軍.內蒙古自然災害系統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8.
[5]隋秀勇.寄遞驗視制度緣何淪為一紙空文[N].現代物流報,2013-1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