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對策
作者簡介:胡玉玲,營口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09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我國國內正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正處于發展關鍵期,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成強烈沖擊,當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體上高度認同,一些大學生仍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判斷模糊、自我意識增強,道德責任感相對弱化等問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有效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為了更深入了解和把握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的狀況,從而能夠根據高職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情況,更有效的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課題組在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面向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文主要對調查情況進行分析研究。選取的調查對象包括文科和理科各個專業高職學生。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40 份 。
(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知曉度較高,但對其必然性認識不夠深入
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情況的了解。對于調查問卷中提出的“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個問題,98%的學生能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做出正確回答,2%的學生不能正確答出。 對調查問卷中“你對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看法是什么”,選擇“與每個人密切相關,需倡導更需踐行 ”的占93.61% ,2.13%的同學選擇“這是少數人討論的問題,與我無關”,覺得“沒有必要”的占 4.26%,由此可見,這些調查數據表明: 通過學校、家庭及網絡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在學生的價值觀念中引導程度較高,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體上認同度較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態度非常重視,但對為什么要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注不多或理解不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職學生更好的去自覺認同和踐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高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度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新時代條件下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知,但他們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度還不夠高。對于“你如何看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句話的看法,69.15%的學生認為“一定會實現,因為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3.4%的學生認為“可能會實現,畢竟它是幾代中國人的共同夢想”,5.23%的學生認為“很難實現”,2.13%的學生認為“不知道,未來事情說不清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當前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論層面上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并沒有真正做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高職學生的教育引導。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方面存在知行脫節現象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統計,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知行不一的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在公交車上,見到老人你會主動讓座嗎”這個問題,42.55%的學生選擇“偶爾會”, 54.26%的學生選擇“一定會 ”。對于“你怎樣看待畢業生自愿服務西部開發”這個問題,42.55%的學生選擇“有必要,有機會我會去”27.66%的學生選擇“有必要,但我不會去”,5.32%%的學生選擇“沒必要”。這些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高職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較強的踐行意愿, 即大部分學生從思想上認同并且表示愿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些學生的理想過于功利化,一些學生比較注重物質利益和熱衷名利追求,但在實際中卻并沒有自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指導個人生活實踐活動。
(一)多元化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沖擊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西方大量的文化產品和價值觀念,在大力沖擊著中國的本土文化,在價值觀念上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還存在較多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仍存在腐敗現象、收入分配不均、誠信問題、就業問題等等一系列矛盾問題。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容易使高職學生在價值判斷上產生偏差,導致他們過于注重功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
(二)新媒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上升,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新媒體平臺逐步成為文化傳播和信息傳遞的主陣地,新媒體的出現與快速興起,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單一傳播模式,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巨大便利,一方面能夠迅速接收到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但同時,網絡信息中也充斥一些不健康內容,對部分大學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生活方式造成了消極影響,青年大學生還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對社會現象缺乏一定的辨別力、網絡帶來負面的影響和一些歪曲的見解,嚴重弱化了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三)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模式的影響
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是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渠道。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培育理念上仍然存在注重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和職業教育的引導, 對人文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仍然有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濃,這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各個學科的專業知識之間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
(四)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原因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大多數學生的政治立場堅定,有科學的理想信念,然而由于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他們的思想意識中,對思想政治理論重要性認識不夠,這些學生在人生理想選擇方面往往帶有一定的功利性,這些學生更加注重去實現個人理想目標,而忽視了對社會的責任。大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出現知行脫節問題,也影響著個人更好的發展。
(一)發揮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發揮著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一方面要從培養時代新人的高度統籌規劃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有效途徑等,高職院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思政課堂全過程,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教材體系,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及時關注和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狀況,要積極作出回應,解決好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發揮隱性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具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所包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基本道德準則、校風學風等對大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讓置身其中的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啟發和情感熏陶。高校中濃厚的文化底蘊直接深入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及大學生的行為表現。通過制定一些學校制度、校園校紀等校園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正確的價值觀在校園內的傳播。同時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能夠更好的培育大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為學生更好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三)依托新媒體平臺,發揮網絡宣傳教育功能
隨著新媒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通過新媒體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接觸大量的新聞資訊和多元文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但是網上信息良莠不齊,一些負面的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高校要依托新媒體平臺,不斷創新拓展教育內容、改變教育方式,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師生互動和學習交流,使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更加直接和平等,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學好專業方面的知識,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需要教師能夠堅持學生主體思想,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交流和對話,結合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以及他們思想中困惑的一些問題,要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注重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加強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好的發揮其主體性作用,在團隊合作中增強責任感、提高與人溝通能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景榮,張達,張美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綜[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2]劉玉瑩.自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濟南: 濟南大學,2016:14-15.
[3]周純.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及對策分析[J].科教論壇,2016(8).
[4]劉蘊蓮.論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5):106-109.
[5]李文科,李明科.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路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