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麗 王軍 汪泱
靜靜的阿拉溝河百轉千回,年復一年滋養著豐饒肥美的土地。在這片涵養鐵兵精神、承載鐵五師記憶的土地,中鐵十五局集團城市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若羌項目團隊在生命禁區羅布泊接續鐵道兵的榮光,將初心融入血脈,將使命扛在肩上,在生命的荒原挑戰不可能,以樂觀、向上的姿態,斗風沙、耐酷暑,把奮斗的足跡留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
浩瀚的戈壁,方圓一百公里荒蕪人煙,這里,寸草不生。沒有水,怎么辦?基本的生活用水要保障,更何況施工需要大量的水。通過反復的協商、溝通,從140公里外的羅布泊鎮羅鉀廠運水至施工現場,兩輛運水車兩天運一次,現場設蓄水池,采用自吸泵輸送至各用水點。
沒有信號,項目部配備兩部衛星電話,一部放在項目駐地應急使用,一部由每天出遠門辦理業務的人員隨身攜帶。為了業務的正常開展,項目在就近的哈密市設置了支援部,計劃、物資、財務人員在這里開展線上辦公,同時,也兼具后勤保障部的功能,負責物資采購、設備中轉、食材采購等工作。
項目所處環境惡劣,據統計,每月8級以上風沙天氣平均 11天左右。為了確保現場施工、生活的安全,項目部每周與氣象臺聯系,獲知準確的天氣預報信息,張貼在會議室內的公示欄,并在例會上進行強調。
這里,夏季,每月平均高溫天氣達25天,地表最高溫度可達70攝氏度,高溫、暴曬,常人難以忍受。但對于項目人員而言,持續高溫,且少風的天氣,是難得的施工黃金期?;炷翝仓r,為了確保施工質量,中間不能有間歇,現場施工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技術管理人員的工作服浸濕、風干,畫滿了“地圖”,皮膚被曬得一律的黝黑黝黑。
環境惡劣,但大家從進場的那天起,就篤定了“要干,就干最好”。在無水、無電、無信號、無資源的情況下,勘察場地,修便道,建板房,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個月時間,高效高標準完成臨建施工,達到入住條件;又一周后,自建拌合站設備調試完成,具備生產能力。項目在進度管理上,做到快速進場、快速協調、快速施工;質量管理上,做到重視方案先行,重視交底到位,重視過程檢查,重視樣板引路;安全管理上,做到安全常識宣講到位、安全教育布置到位、安全責任明確到位、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安全檢查督導到位。項目團隊強執行,重實干,抓落實,業主感慨“薪火傳承,還是當年的鐵道兵”。
戈壁灘上黨旗紅。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茫茫戈壁灘上奏起的國歌總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為祖國驕傲、自豪;每天早會上,項目黨支部書記張勛濤領唱《鐵道兵志在四方》,熱血澎湃,豪情滿懷。項目黨支部設置、成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為現場施工注入生機和活力。黨員自覺佩戴黨徽,亮出身份,成為團結帶領項目全體參建人員攻堅克難的“吸鐵石”,有力激發了大家愛崗敬業、主動作為的熱情。在項目黨建活動室,前來檢查的業主領導連說兩個“沒想到”:沒想到在茫茫戈壁,黨員突擊隊的旗幟如此高揚,職工們的精氣神這么振奮;沒想到在茫茫戈壁,項目黨支部的黨建工作抓得如此有聲有色,催人奮進。
風掣紅旗,獵獵作響,揮師戈壁,再續榮光。肩負建設任務,項目團隊堅持標準不降低,堅持標準不走樣,用行動落實、用實體工程的質量印證,在戈壁灘上豎起中鐵十五局集團的品牌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