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平
〔摘 要〕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有利于促進剪紙藝術傳承,激活民間剪紙的藝術價值。將民間剪紙藝術引入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實踐,需要教師精心設置科學合理的思路——通過主題教學,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意運用能力;通過探究教學,挖掘剪紙藝術的精神內涵,以增強學生設計表現的人文性與思想性。
〔關鍵詞〕民間剪紙;藝術設計;設計教學
剪紙是我國流傳深遠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形式。剪紙以紙作為基本的創作材料,具有輕便、透光等特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剪紙圖形圖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能夠生動地傳達出美好的祝福和祈愿。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藝術設計已成為重要的人文學科,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關注民間剪紙藝術,通過文化傳承,不斷激發教育靈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有利于促進剪紙藝術傳承,亦有利于促進有質量的文化創新。
一、民間剪紙藝術概述
剪紙是通過對紙張剪裁、造型,進行美術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工藝美術形式。
我國民間剪紙歷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史記》中有記載“剪桐封弟”,是指周成王通過剪裁梧桐樹葉的方式,賞賜他人——“剪桐”方式已具備剪紙的基本特征。嚴格意義上說,在造紙技術出現之前,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剪紙作品。從考古遺跡來看,已發現最早的剪紙遺跡是位于新疆的南北朝墓穴剪紙,其是一種陪葬的物品,樣式與傳統民間剪紙極為相似:以常見的動物、植物、景物等作為基本圖案,采用標準的對稱表現形態??梢?,當時已出現程式化的“對剪”技法,且可以靈活運用到多種形象的創作之中。唐宋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發展,造紙技術也已經成熟,桑皮、麻紙等已步入尋常百姓家,這大大促進了民間剪紙藝術的繁榮。杜甫的“暖湯灌我足,剪紙招我魂”生動地表達出剪紙在當時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即以剪紙藝術形式表達對生活的祝福、對親友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憧憬。到明清時期,傳統民間剪紙發展更為繁盛,這一時期的剪紙藝術已經從單純的紙張剪裁向更多領域發展,如扇面、燈飾等生活用品與剪紙藝術的關聯就十分密切。
從剪紙的題材來講,其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悠久的歷史故事,也有生動的自然風物,其中有美好寓意的剪紙題材,尤其受民間大眾的喜愛。如梅花與喜鵲寓意“喜上眉梢”,花瓶上的牡丹圖案寓意“平安富貴”,蓮子、石榴等意象表達“多子多?!钡?。
然而,作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傳統剪紙藝術家面臨后繼無人的處境,中國藝術設計的潮流也漸漸向西方藝術靠近,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一度面臨嚴重的危機。2009年,在14個省區市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剪紙藝術成功入選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藝術形式的傳承提供新的發展契機。近年來,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應用場景正不斷擴展,在藝術設計領域,亦得到設計師的廣泛青睞。
二、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的意義
(一)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民間剪紙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凝結著古今中華兒女的共同智慧和藝術品格,體現了中華傳統藝術在內容、形式、技藝、情感等方面的審美特征。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有利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拓展藝術視野,領略這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中華民族千年藝術與文化的底蘊。因為民間剪紙藝術不只是實物性的藝術作品,也不只是教材或理論,其蘊含著作者的構思、意象選擇、技法選擇、寓意傳達等多方面的意旨,因而,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拓展藝術視野的鮮活素材。
(二)有利于促進剪紙藝術傳承 民間剪紙藝術“申遺”成功之后,其在國內的傳承危機得到化解,但是仍然面臨著多元思想文化碰撞下的傳承問題。一方面,剪紙藝術作為一種傳統的手工藝,極易被貼上“過時”“陳舊”的標簽,因此,在藝術設計中應用民間剪紙藝術元素時,通常要以當代設計思潮與范式重新解構與建構剪紙元素,以弘揚其背后的文化精神。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是為社會培養與時俱進的設計人才,因而可以說,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間接促進了民間剪紙藝術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盡管當代藝術設計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但當前,國際設計主流話語權仍在“西方”,我國在藝術設計方面也在不斷地向西方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于傳統藝術的持續傳承。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可以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全面認知民間剪紙藝術,不斷激發其對傳統剪紙工藝的學習興趣,使其成為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播者和傳承者。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藝術設計創新 在市場化的背景下,傳統的、單一的傳承方式可能難以真正讓民間剪紙藝術煥發蓬勃生機。任何文化的傳承都與創新密不可分,新時代的民間剪紙藝術發展也應當與藝術創新緊密結合起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是最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群體之一,其善于將各種元素融為一體,創作出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設計作品。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有利于學生在吸收民間剪紙藝術“養分”的同時,開展基于民間剪紙藝術的設計創新實踐。一方面,可促進剪紙藝術在當代的文化創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創作與設計能力,為自身的就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的實踐路徑
(一)通過主題教學,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 民間剪紙藝術的內容十分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主題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一方面,可以通過剪紙發展歷史主題,整體講述不同發展階段的民間剪紙作品、特征。將剪紙文化與歷史相結合,生動呈現不同背景下的剪紙文化特征,從而提升學生對剪紙發展歷史的認知。另一方面,通過剪紙作品鑒賞主題,當將作品進行分類,如按照具體意象和寓意分類、按照名人名家進行分類等,通過分類講解,讓學生把握不同類別的剪紙所呈現的美感,感受不同作品所傳達的文化含義。例如,教師可以將植物類題材作品安排一個課時,對剪紙中常見的梅、竹、牡丹、蓮花等意象進行分析,使學生了解諧音、雙關等手法在剪紙藝術中的運用形式。由于學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學生對剪紙藝術的了解程度,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使學生能夠將藝術、歷史、文化、生活結合起來。通過學習剪紙藝術,進而讓學生探索其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實踐。
(二)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意運用能力 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不應當僅僅以教師講授為主,還應當將學生的動手實踐納入課程教學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意設計能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開展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意運用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民間剪紙藝術主題創意設計,運用其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創作具有時代特色的“剪紙”主題設計作品。教學環節可以分為構思、創作、分享、評價四個階段。在構思環節,學生應當運用所學的藝術構思和設計的相關知識,對設計作品的整體定位和情感傳達進行初步的思考,奠定整體的創作格調;在創作環節,學生則需要依據理論、借助工具實現構思中的“剪紙”主題設計作品;在分享與評價環節,教師邀請學生公開分享自己的設計作品,講述其設計意圖以及與所要求主題的契合程度,之后由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點評。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意運用能力。
(三)通過探究教學,增強學生設計表現的人文性與思想性 民間剪紙藝術是一門值得深入探究的學問,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關注民間剪紙藝術,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與實踐層面,還應向探究層面深入拓展。探究教學應施行“課堂探究+課外探究”相結合的模式,應以提升學生研究能力和思維層次為基礎,注重啟發性教學,其目的是增強學生設計表現的人文性與思想性。課堂研究,即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展示和課堂討論,課外研究,即將研究過程延伸到課外。教師可向學生布置探究主題,指導學生獲取相關的文獻資源,以團隊形式展開研究,在課堂上由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并進行小組互評與教師點評。通過探究教學形式,了解將民間剪紙運用到藝術設計實踐中的重要意義,以增強學生設計表現的人文性與思想性,以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翁婷皓)
參考文獻:
[1]朱曉紅.高等藝術教育中引入民間剪紙藝術教學的意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11):114-115,118.
[2]王文靜.剪紙藝術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應用[J].藝術評鑒,2019 (07):187-188.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省級一般,P2970 ):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新及其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