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語言不僅是表達內心情感、交流思想和傳授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工具,還是激發學生學練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體育品德的重要手段。本期研討旨在研究如何運用與發揮語言藝術,構架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更加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依據學科特點,遵循認知規律,規范、靈活地運用語言
針對使用規范術語與使用接近學生認知語言時機的研討,研討教師的觀點傾向于依據體育學科的特點和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而規范、靈活地運用語言。
1.根據體育學科特點,規范運用專業語言
指揮口令、動作概念、運動規則、技術戰術、裁判規則等的講解要使用體育學科的規范術語,如足球頭球技術教學時要強調“對球的性質、運動路線、弧度進行敏銳的觀察,準確迅速地做出位置的選擇”。選用“判斷與選位”對以上內容進行總結,既符合足球項目的專業性又簡單明了,學生容易記住,這樣可以使學生習得規范、嚴謹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為今后從事體育運動打好基礎。
2.遵循認知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靈活運用語言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遵循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如新授課教學,學生們大多剛接觸某項運動,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語言表述,用盡量接近學生的語言講解。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生暫時不能理解或者難以接受專業術語、與學生一對一交流指導時,不僅要用接近他們的語言還要用接近他們的語氣,甚至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如兒歌)去引導他們,這樣才可以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如,低年級立定跳遠,可以采用模擬小兔子、小青蛙跳躍的動作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立定跳遠;再如,“提踵”練習,可以對“腳跟離地”進行示范說明,便于學生對體育術語的理解。
二、因勢利導,巧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人際交往中一種更為直接的信息傳達方式,“身”教重于“言”傳,恰如其分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提高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教師的眼神、表情、動作、手勢等是體育課的常用肢體語言,肢體語言可以表現教師的不同的情緒、意圖和情感信息,從而創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意境,激勵學生學習,這對學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指導與引導。針對體育教學中肢體語言使用的研討,研討教師從其形式、方法、使用注意事項等層面展開了討論。
首先,肢體語言的使用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適時、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使學生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單個動作到連貫動作地學習。如拆解動作、重新示范的“慢鏡頭”、合理的手勢、瀟灑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充滿鼓勵的眼神以及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其次,肢體語言要發自內心,真誠自然,使人感到新穎、貼切,反之會失去應有的作用。手勢要大方、瀟灑自如,指手劃腳、搓鼻揉眼、拉耳朵的不良習慣不應在課堂上出現,以免使學生產生反感。當遇到調皮的學生思想不集中時,可以做短暫的停頓,用眼神提醒替代訓斥、點名,這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既可以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較快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三、愛心關注、適當具體,多用激勵語言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適當的語言激勵,會對學生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適當”就是準確無誤,“適當”就是變化多樣,“適當”就是恰如其分。研討中,眾多觀點傾向于以下幾個方面:
1.關愛學生,增強學生信心、勇氣
教師語言的激勵性源于師生溝通的親切感和教師透過語言表達出的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感到親切和真誠。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通過真誠的語言激勵和評價,幫助學生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克服困難,使學生體驗成功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山東孫雷、高玉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多采用以下語言:“試一試,老師相信你能行!”“你大膽說,說錯了沒關系,老師小時候也有過回答錯問題的時候。”“做錯了沒關系,大膽去做就是好樣的!”“你們誰是最勇敢的人,哪一個敢第一個出來做?”“剛才某某同學指出了你的一個小小錯誤,你聽懂了嗎?你敢不敢再做一次?”
教學中要細心觀察,關注學生的多方面表現,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力爭讓每一名學生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與關注。尤其是對學困生贊許的語言,不僅能引起他們積極的情緒體驗,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2.激勵評價客觀、具體,有針對性
“你非常聰明!”“你一定能成功!”“你是最棒的!”研討中多數教師都表示這類激勵性語言太模糊,學生并不明白他究竟哪個地方受到了激勵。
激勵評價應肯定學生的勤于思考、積極參與和努力過程,講清學生好在哪里及改進的方向。
山東于華云舉例:在新授課前滾翻教學時,發現一個學生團身不緊,這時教師并不是僅僅指出他的問題,而是客觀評價,提供解決方法,鼓勵學生嘗試改進。“這位同學推手很快,如果能團身緊一些就更好了!”“怎么能做到團身緊呢?可將小墊子由高到低擺放進行前滾翻練習,也可以在胸部與大腿之間夾紙練習,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
以真誠、恰當、溫馨的語言,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缺點,進一步改進動作。
3.把握激勵評價時機,有時效性
體育教學運用語言激勵評價要及時,給學生真實、明確的學習反饋信息。當學生進步的時候、創新的時候、質疑的時候,以及動作掌握不好、不遵守規則的時候等,都是學生成長的轉折點,教師要善于捕捉住這些“點”,及時評價。
重慶劉富英認為集體跑步時,可及時提醒:“前后距離間隔好!”“隊伍整齊堅持好!”
安徽何雪認為在巡回指導時,看到學生動作標準,可及時評價:“小明同學的弓步沖拳,弓步做到了前腿弓,后腿繃,而且大腿與地面平行,非常到位!”
適時、合理地利用激勵性語言評價,能讓學生學練更加積極、主動,學練效果更好。
4.激勵評價關注差異,有全面性
教學中采用激勵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面向全體學生。
如,山東畢軍偉認為1000m跑測試過程中,對耐力好、速度快的學生要語言激勵樹立榜樣,讓其他學生學習其擺臂及下肢動作等;對跑步偷懶、不積極的學生,要及時批評教育;對特殊體型、素質差但仍堅持不懈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再如,山東孫雷、高玉認為在快速跑課上,教師總結評價:“同學們,你們都是第一名。能力強的組先跑完了是第一名;能力稍差的,你們雖然落后,但并未放棄,而是互相加油鼓勁,盡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了比賽,這是體育精神的詮釋,是勇于拼搏的第一名。”
激勵評價要留心觀察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過程,關注學生態度、認知及能力對比,找到學生的進步點和增長點,及時、全面、科學、客觀地進行激勵評價。
語言藝術永無止境,學習之路任重道遠。體育教師要結合教材,根據學情,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切實思考如何有效運用語言,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徐倫(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小學,266555);弭貴芳(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第一中學,253400);李健(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雙語小學,266555)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