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管延芳


摘 ? 要:鄉村振興戰略中兩大重點任務是“生活富裕”和“生態宜居”,即要使鄉村地區人口不僅擺脫貧困,還要讓其在綠色生態環境下實現生活富裕,使鄉村人口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綠色金融扶貧旨在通過構建激勵貧困地區綠色金融活動的金融體系、結構與機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活富裕”和“生態宜居”目標。本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運用管理實踐中的TRM方法,利用自上向下的規劃方式從政策層、市場層、產品層和技術層四個層面對綠色金融扶貧的近期階段和中期階段進行路徑規劃,并提供路徑規劃的設計流程,提出推進綠色金融扶貧高質量發展的相應對策,為政府和金融機構制定綠色金融扶貧戰略規劃和行動方案提供依據,也為政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探索扶貧開發新模式新路徑提供可行范式。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綠色金融扶貧;TRM方法;路徑規劃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12.001
中圖分類號:F830.39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0)12-0003-06
一、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中兩大重點任務是“生活富裕”和“生態宜居”,即要使鄉村地區人口不僅擺脫貧困,還要讓其在綠色生態環境下實現生活富裕,使鄉村人口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實現全面小康”,這意味要從精神、物質全方面滿足貧困地區人口的需求和需要,實現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目前貧困地區更多是因資源開發利用受限或不足而處于“綠色貧困”狀態,以往針對“缺失性貧困”的扶貧模式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對“綠色貧困”狀態創新金融精準扶貧的新模式,引導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流向生態扶貧領域,支持貧困地區農業與其他產業綠色協調發展,推進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
目前,綠色金融在鄉村振興和扶貧領域的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研究主要集中于綠色金融對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中的作用。如楊林和鄒江(2019)、文秋捷(2019)等研究了綠色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和邏輯框架,分析了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障礙因素;施永和黃建軍(2019)、范成博(2019)等從具體實踐入手,研究了福建省和遼寧省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供需匹配問題及相關措施;安國俊(2019)、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課題組(2019)分析綠色信貸與保險對精準扶貧的支持和促進作用,提出綠色金融推動扶貧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現有研究肯定了綠色金融對農村扶貧及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大多停留在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概念性框架上,對綠色金融扶貧發展路徑的探討也更多基于地方扶貧經驗的零散總結,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框架。因此,本文以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利用管理實踐中的技術路徑規劃方法(Technology Roadmapping,以下簡稱TRM方法)對綠色金融扶貧未來實現路徑進行規劃,增加綠色金融扶貧路徑規劃的科學性,為政府和金融機構制定綠色金融扶貧戰略規劃和行動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二、基于TRM方法的綠色金融扶貧路徑規劃流程
(一)TRM的含義和結構
技術路徑規劃(TRM)源于管理實踐,是利用可視化層級圖表形式進行路徑規劃的工具,其結果是形成一張包括時間軸、規劃層次和層次間關系的路徑圖,橫軸反映路徑規劃的時間維度,縱軸反映路徑規劃的各個戰略要素。
TRM方法和思想首先應用于制造業,后在農業領域也有應用。陸宇明等(2017)、梅盈潔等(2014)利用TRM方法為廣西西瓜甜瓜產業、廣東種子產業進行路徑規劃;陳彥長和譚力文(2010)基于技術路線圖對輻照食品管理模式進行了路徑規劃,但TRM方法在農村金融創新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綠色金融扶貧路徑規劃的設計流程
技術路徑規劃一般采取自上向下的規劃方式,規劃過程中依賴于 “市場”、“產品”、“技術”三個研討會。其中,“市場”研討會的主要目標是明確市場需求,確定適應未來的商業驅動;“產品”研討會的主要目標是針對市場需求確定“產品特性概念”,提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系列;“技術”研討會的主要目標是確定關鍵技術難點,提供適合產品特定的技術解決方案,將三個研討會的內容通過路徑圖的形式予以連接,就形成了技術路徑規劃圖,該圖可以清晰展示未來發展的路徑規劃。
綠色金融扶貧的路徑規劃的設計流程與傳統技術路徑規劃有所不同。精準扶貧是政府高度重視的工作之一,在路徑規劃的流程中應加入“政策”研討會,通過對政策文本的解讀,刻畫綠色金融扶貧工作在不同階段的重點任務,識別出影響綠色金融扶貧工作的重點政策工具及對“市場”、“產品”、“技術”的作用機制,同時“政策”不僅體現在頂層設計上,其所帶來的支持效應貫穿技術路線圖的各個層面;對于綠色金融扶貧中“市場”研討會主要目的是依據政策指引確定綠色金融扶貧要實現的目標,包括近期目標和中遠期目標,目標的實現滿足政府和農戶的需求;“產品”研討會的主要目的是依據要實現目標確定中層控制的配套支持體系,擴展“產品”的概念,從組織、產品、運作機制等多方面設置配套方案,以實現“市場”研討會確定的目標;“技術”研討會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底層支撐的資源要素,包括硬技術環境(提供綠色金融扶貧工作中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供給端的金融創新技術和需求端的農戶綠色生產技術)和軟技術環境(文化意識培養的支撐)(見圖1)。
三、基于TRM方法的綠色金融扶貧路徑規劃框架
技術路徑圖是TRM方法最終呈現形式,綠色金融扶貧路徑規劃圖的頂層是“政策層”,體現扶貧工作在不同階段的重點任務,為綠色金融扶貧工作提供導向作用;第二層是“市場層”,為路徑規劃要取得的成果或要實現的目標,映射到綠色金融扶貧上為綠色金融扶貧最終要達到的效果;第三層是“產品層”,是為達到上一層目標要借助的方式、手段、途徑等,映射到綠色金融扶貧上為促進綠色金融扶貧達到效果要借助的手段,主要為相關的支撐體系;底層是“技術層”,主要是對上一層支撐體系做出反應所需要的資源,用于支持上一層的方式、手段、途徑。
1.政策層。綠色金融扶貧是金融扶貧和綠色金融結合的產物,其政策體系是一套復合的政策體系,應用的政策工具體現在環境面、供給面和需求面上。其中,環境面的政策工具主要針對整體扶貧環境工作,供給面的政策工具主要針對金融機構,需求面的政策工具主要針對涉農企業和農戶,且這些政策工具影響近期及中長期綠色金融扶貧目標的實現。
2.市場層。市場層主要為綠色金融扶貧要實現的目標,綠色金融扶貧近期需要實現的目標是實現鄉村人口生活富裕、實現鄉村生態宜居,完成鄉村振興“生活富裕”和“生態宜居”兩大任務;綠色金融扶貧中期需要實現的目標是擴大綠色金融扶貧范圍,消除“相對貧困”,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綠色金融扶貧體系,解決扶貧真空地帶。
3.產品層。產品層主要從組織、產品、運作機制等多方面設置配套方案,以實現“市場層”確定的目標,且涉及的組織機構體系、產品服務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市場運作機制等支撐體系在綠色金融扶貧不同階段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在近期階段,為完成鄉村振興“生活富裕”和“生態宜居”兩大任務,在組織機構體系方面,要遵循“城鄉分治”的管理思路建立多層次的組織機構體系,如在銀行設立農村綠色金融事業部,在扶貧地區政府部門設立綠色金融管委會,金融機構聯動設立綠色金融自律組織等,促進金融機構與扶貧地區互動,保證綠色金融業務在扶貧地區快速開展;在產品服務體系方面,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的多元化綠色金融工具,除了現有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基金等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需要適時開發針對產業扶貧的碳遠期、碳期貨、碳結構性產品等綠色金融衍生工具;在政策保障體系方面,政府部門提供多層級的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措施,如安排鄉村綠色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扶貧地區綠色產業聚集,制定綠色金融風險監測和評估辦法,有針對性地建立扶貧地區綠色金融風險預警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綠色項目風險補償機制,切實提高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積極性;在市場運作機制方面,建立包括供求、價格、競爭和風險的高效靈活運作機制,構建綠色金融扶貧認證標準,構建綠色金融項目庫和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降低綠色金融扶貧信息成本和風險管理成本。
在中期階段,綠色金融扶貧的目標是助力消除“相對貧困”狀態,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綠色金融扶貧體系。為完成這一階段任務,在組織機構體系方面,要遵循“城鄉合治,分類管理”思路將城市中貧困人口納入金融扶貧領域,引入多類型金融機構和信息平臺,構建集資金匯集、扶貧投資、金融服務于一體的金融組織體系,加速綠色金融機構聚集;在產品服務體系方面,在完善落實現有綠色金融扶貧工具基礎上,開發新的綠色金融工具支持城鄉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如利用土地信托化引導城市中貧困人口進入信托化后的涉農企業工作,提高其就業機會,實現生產要素在城鄉間的流動;在政策保障體系方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綠色金融扶貧體系,利用綠色金融工具導向作用對城鄉近郊地區環境進行治理、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人口、資源、資本等要素相互融合,使農村實現全面小康,引導金融機構根據推進城鄉一體化總體戰略部署制定業務拓展計劃,根據產業發展布局制定有針對性措施,實現城鄉一體化綠色金融扶貧的雙輪驅動;在市場運行機制方面,利用消費升級帶動農村綠色產業升級,同時推動綠色金融在城鄉領域的國際化,打造綠色金融領域國際知名的高端對話平臺,深化國際、國內的綠色金融合作。
4.技術層。“技術層”主要為實現綠色金融扶貧目標的底層資源要素,主要有技術要素和文化要素,前者為綠色金融扶貧提供有形支撐,后者為綠色金融扶貧提供無形支撐。技術要素方面,近期階段運用大數據技術,在一些地區或全國統一設立涉農資金項目數據庫,建設“綠色金融+大數據”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整合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使其達到共享利用狀態;遠期階段,構建綠色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如在污染控制和預防技術、源頭削減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綠色種養技術等方面加大創新投入,打造“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的綠色現代農業。
文化要素方面,近期階段實現對資金需求方(農戶、支農企業)的綠色金融教育,培育和提高涉農企業和農戶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意識和意愿,提高資金供給方(金融機構)環保和綠色投資意識;遠期階段,城市中資本、技術、人才下鄉帶動農村對綠色金融工具的認識和使用,引導城市綠色消費向農村延伸。
四、推進綠色金融扶貧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激勵和促進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綠色金融扶貧業務
目前,開展綠色金融扶貧業務的多為農發行、農商行,其他商業性銀行即使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也多集中在工業企業的大項目中,在綠色信貸業務上較少涉足農村扶貧領域。隨著城鄉一體化綠色金融扶貧體系的建立,在現行普惠金融基礎上,應鼓勵更多的銀行機構參與綠色扶貧項目,鼓勵銀行機構設立專門的綠色金融扶貧部門。政府對綠色信貸和精準扶貧投入較大的銀行機構,在財政存款資金的存放上、村集體賬戶開立上給予傾斜,激勵更多的銀行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扶貧業務。金融監管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綠色扶貧融資期限錯配實施定向降準,為消除“相對貧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此外,對于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由政府牽頭建立專門的信托公司開展綠色扶貧業務。信托制度的靈活性有利于扶貧模式的創新,如信托公司與銀行機構合作利用信托資金的杠桿功能,為銀行機構綠色信貸提供風險補償;信托公司還可以直接參與土地流轉過程,解放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業大規模、綠色化生產種植。日本的土地信托綠色實踐為我國信托機構參與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即以信托公司為核心連接農戶、土地經營者、保險公司、農協、有機農業研究會、農產品消費者以及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參與各方提供綠色引導和綠色監管,通過受托管理、盡職扶貧和受托支付來達到綠色金融扶貧的效果。
(二)利用“互聯網5G+金融體系”助力綠色農業消費扶貧
目前,助農直播已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方式。隨著互聯網5G技術的開展和應用,集成的物聯網綜合平臺更會促進綠色農業的消費升級。利用互聯網5G技術,不僅能減少農戶與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還可以使農戶直接獲得市場需求信息,降低農業供給的不確定性,提供個性化的、差別化的綠色農業產品。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發布的《“5G+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2019)》,5G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可以促進金融創新,尤其在農村扶貧領域,應用5G技術構建基于“互聯網+金融機構+電商”的“三農”金融服務場景,為農戶銷售渠道精確匹配、構建產銷全流程跟蹤體系化提供服務,實現農戶生產、綠色消費、電商平臺無縫對接,形成新的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
(三)創新綠色金融扶貧工具,發揮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帶動作用
在綠色扶貧領域,目前的綠色金融工具主要以綠色信貸為主,其他金融工具相對較少仍需要積極發展和創新多元化的綠色金融扶貧的產品體系,如加快推進綠色債券、綠色投資基金在精準扶貧領域的應用,加快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創新,對貧困地區特色綠色農業產品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根據《中國農業銀行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農業銀行發行綠色債券7期,承銷發行全國首單“綠色+扶貧”債務融資工具、國內金融租賃行業首單綠色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這為其他金融機構創新開發綠色金融扶貧產品提供了借鑒和啟示。未來,在綠色金融扶貧領域,還需要構建包括綠色保險、綠色股票、綠色ETF等多品種、多層次的綠色金融扶貧產品體系,滿足市場投資者的不同要求,發揮金融工具作為引導農村綠色生產消費、精準扶貧的杠桿作用。
2017年,中國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和新疆五省(區)八地(市)建設綠色金融試驗區,經過近3年的發展,綠色金融試驗區建設取得較好成效,尤其是貴安新區在綠色金融扶貧方面組建了綠色金融港、建立了綠色金融項目庫、制訂了綠色金融項目標準和評估辦法等舉措,為其他省市地區開展綠色金融扶貧工作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未來需要將這些經驗和實踐在全國各地復制和推廣,發揮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帶動作用。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劉穎,陳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綠色金融扶貧實現路徑與政策保障分析[J].海南金融,2019(9):68-72.
[2]楊林,鄒江.綠色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邏輯框架[J].西南金融,2019(5):39-47.
[3]文秋捷.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探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9(2):54-57.
[4]施永,黃建軍.鄉村振興與綠色金融供需匹配問題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為例[J].福建金融,2019,407(3):18-22.
[5]范成博.發展綠色金融服務促進遼寧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措施分析[J].金融經濟,2019,504(6):23-25.
[6]安國俊.綠色金融推動綠色技術創新的國際比較及借鑒[J].銀行家,2019(3):138-139.
[7]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課題組.綠色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探析——以錫林郭勒盟為例[J].北方金融,2019(4):45-49.
[8]陸宇明,梁盛凱,洪日新,等.廣西西瓜甜瓜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J].北方園藝,2017(4):159-164.
[9]梅盈潔,張輝玲,白雪娜,等.基于技術路線圖的廣東種業科技創新戰略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4, 41(14):183-188.
[10]陳彥長,譚力文.基于技術路線圖的輻照食品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s2):245-251.
[11]管延芳,戴豐.“互聯網+”背景下日本土地信托推動綠色農業發展[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4(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