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娜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南陽473000)
關鍵字:腦卒中偏癱;偏癱復原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腦卒中指多種因素誘發的腦組織動脈破裂、閉塞、狹窄,大腦動脈血管堵塞或狹窄,腦血液發生急性循環障礙的疾病,屬于急性腦血管類疾病,發病率、病死率高。研究證實,腦卒中主要表現為偏癱和肢體功能障礙,這也是造成患者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輕度偏癱者患肢可彎曲和伸直;重度偏癱者患肢發生肩手綜合征、足內翻、足下垂、關節痙攣、繼發肌萎縮等,臥床不起,自身的工作、學習受到影響,且家庭經濟負擔和家人精神壓力增大。腦卒中偏癱臨床以往主要采用單一的西藥治療,療效并不理想。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腦卒中偏癱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2]。我院采用偏癱復原湯結合西藥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4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將80 例患者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52~69 歲,平均(62.4±1.2)歲;病程0.5~5.3 周,平均(2.5±0.4)周;腦梗死12 例,腦出血28 例;右側偏癱16 例,左側偏癱24 例。研究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51~68歲,平均(62.8±1.1)歲;病程0.6~5.5 周,平均(2.7±0.5)周;腦梗死13 例,腦出血27 例;右側偏癱17例,左側偏癱2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MRI、CT 檢查確診,滿足《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腦卒中診斷標準;發生偏癱;為首次發病,發病時間<6周;患者或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生命體征穩定,未接受其他治療。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者;合并顱內高壓、腦血管病史、精神異常、昏迷及神經系統嚴重損害者;合并全身出血性疾病、消化性潰瘍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依從性差者;合并肝、腎、心功能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硝苯地平控釋片(國藥準字J20040031)口服,30 mg/次,1 次/d;卡托普利(國藥準字H31021327)口服,12.5 mg/次,3 次/d。同時配合康復鍛煉。研究組采用偏癱復原湯聯合西藥治療,西藥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偏癱復原湯:當歸12 g、黃芪30 g、川芎15 g、生地15 g、桃仁8 g、赤芍10 g、丹參20 g、紅花12 g、地龍12 g。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加減。上藥加水煎煮,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均持續治療1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依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腦卒中療效標準評估療效,顯效,可正常生活,無病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降低≥45%;有效,體征、癥狀得到明顯改善,1~3 級病殘,NIHSS 評分降低≥18%,肢體肌力增高2 級;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2)治療前、治療后1 周用四肢簡化Fugl-Meyer 量表(FMA)評估患者肢體功能,包含上肢(共66 分)、下肢(共34 分)兩個項目,總分值100 分。功能完好,100 分;輕度障礙,96~99 分;中度障礙,50~95 分;重度障礙,<50分。治療前、治療后1 周用改良Barthel 指數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包含洗澡、穿衣、活動、轉移、進食、大小便等方面,各項目評分為1~4 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治療前、治療后1 周用運動功能評估量表(MAS)評估患者運動狀況,包括仰臥位到床邊坐、仰臥位到側臥位、坐位平衡、步行、從坐到站、手的運動、步行、上肢功能、手的精細動作等,各項評分為0~6 分,共48 分,評分越高表明運動功能越好。(3)治療前、治療后1 周采用NIHSS 量表評估患者神經功能,包含意識、凝視、視野等方面,評分越低表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7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FMA、Barthel、MAS 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FMA、Barthel、MAS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FMA、Barthel、MAS 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FMA、Barthel、MAS 量表評分比較

表2 兩組FMA、Barthel、MAS 量表評分比較
?
2.3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NIHSS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

表3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
?
腦卒中偏癱的后遺癥主要為肢體功能障礙,有調查顯示,大約有70%的患者在疾病早期階段會發生上肢功能障礙;發病后3 個月內,大約37%的患者上肢精細動作方面會出現異常[4~5]。早期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有效診治,可較好控制病情。以往臨床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多采用單一西藥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控釋片、卡托普利治療。硝苯地平可擴張大血管,如冠脈,甚至對不完全阻塞的血管有擴張作用,并可減少平滑肌張力,避免發生痙攣,進而加大血流量,改善缺氧、缺血癥狀,長時間服用可避免發生新的冠脈硬化性疾病,但長時間給藥藥物副作用大[6]。卡托普利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減輕水鈉潴留,擴張外周血管,提高運動耐受性和心輸出量,但若未嚴格把握給藥劑量,可能會造成低血壓癥狀[7]。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再采用偏癱復原湯治療,結果療效,FMA、Barthel、MAS 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偏癱復原湯結合西藥治療療效更好。
腦卒中歸屬于中醫學“中風病”范疇,以血虛生風、陰虛生風、熱極生風、肝陽化風等證型多見[8]。中風病病機為血瘀氣虛、脈絡瘀阻,因此治療應以祛痰化瘀、扶正祛邪等為法。本研究中研究組加用偏癱復原湯治療,方內當歸味甘辛,入脾、心、肝經,有補血活血、止痛等功效[9];黃芪性微溫、味甘,可補氣固表,壯脾胃,益正氣,多用于治療氣虛內傷、表虛自汗、脾虛泄瀉等癥狀;川芎可活血行氣、祛瘀;生地可生津止渴、滋陰補血;桃仁、赤芍、丹參可祛瘀活血;紅花散瘀止痛;地龍可清熱定驚[10]。諸藥合用,共同發揮祛痰化瘀等功效。綜上,腦卒中偏癱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偏癱復原湯治療,可改善患者痙攣癥狀、四肢功能,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