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震軍 王新亭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科 鄭州450000)
胃食管反流病分為非糜爛性胃食管炎、糜爛性胃食管炎等,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食管抗反流及防御機制下降等有關,是指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胸骨灼痛等癥狀[1]。若未及時處理,易誘發食管出血、食管狹窄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奧美拉唑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藥物,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起效慢、復發率高,長期應用效果有所下降[2]。中醫學根據疾病癥狀將其歸屬于“反酸、嘈雜”等范疇。《素問·舉痛論》記載“百病皆生于氣”,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也從氣機升降考慮。本研究對胃食管反流病采取健脾理氣中藥結合奧美拉唑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3 月于我院就診的88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信封法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8例;年齡24~65 歲,平均(38.95±7.29)歲;病程6 個月~6 年,平均(3.16±0.72)年。觀察組男24 例,女20 例;年齡25~68 歲,平均(39.16±7.34)歲;病程6個月~7 年,平均(3.24±0.70)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經臨床表現、實驗室檢驗等綜合檢查,與《2014 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3]中胃食管反流病相關標準相符;(2)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脾虛氣滯證型;(3)認知功能正常,精神狀態良好;(4)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2)既往有胃食管手術史、原發性食管動力疾病史;(3)合并消化性潰瘍;(4)拒絕參與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干預治療,即戒煙、忌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對照組予以奧美拉唑治療,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44871),餐后服用,每次20 mg,每天2 次;觀察組予以健脾理氣中藥結合奧美拉唑治療,奧美拉唑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健脾理氣中藥方:柴胡、旋覆花、太子參、炙延胡索各20 g,枳殼、白芍、厚樸、陳皮、蒼術各10 g,制香附15 g,炙甘草10 g,由我科統一煎煮,1 劑/d,每劑取汁300 ml,分兩次服用,每次150 ml。兩組均連續用藥2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脾虛氣滯辨證分型評價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即為中醫癥狀評分,胃脘痛、胸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等,分別按無、輕、中、重計分,即為0、2、4、6 分,總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2)兩組血管活性腸肽(VIP)水平,于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處理10 min,3 000 r/m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3)兩組反酸噯氣、胸痛、胃脘痛癥狀消失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數值變量數據以()表示,采取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
2.2 兩組反酸噯氣、胸痛、胃脘痛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反酸噯氣、胸痛、胃脘痛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反酸噯氣、胸痛、胃脘痛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表2 兩組反酸噯氣、胸痛、胃脘痛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
2.3 兩組VI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VIP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VIP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VIP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VIP 水平比較
?
胃食管反流病作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高發病率及復發率,影響了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且常伴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食管動力功能喪失、異常反酸是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其中食管動力下降,使胃食管交界處順應性發生改變,壓力梯度增加,可加重反流癥狀[5]。臨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時,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反酸噯氣等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主。
奧美拉唑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質子泵抑制劑,通過對質子泵進行持久、選擇性抑制,達到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同時可通過降低三磷酸腺苷酶活性,起到胃黏膜保護作用。雖然奧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顯著,但單純抑酸治療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胃及食管動力,難以從根本上抑制反流的發生,強力抑酸甚至會延長胃排空時間,且停藥后復發率較高[6]。
胃食管反流病在中醫方面歸屬于“反酸、嘈雜”等范疇,其中脾虛氣滯為其常見證型。脾虛不能升清,則使胃氣不降;情志抑郁則會干擾氣機疏泄,加重氣滯癥狀,胃氣不降則上逆形成呃逆、吞酸等癥狀。《醫學傳心錄》記載“咽酸者……吐酸者……俱是脾虛不能運化飲食,郁積已久……遂作酸也”。《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少陽之勝,熱客于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素問·逆調論篇》記載“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因此脾虛氣滯是致該病發生的主要發病機制,而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為主要治療原則。
本研究采取健脾理氣類中藥治療,基本方中柴胡有疏肝理氣、解郁升陽作用;旋覆花具有下氣、消痰作用;太子參歸脾、肺經,有健脾益氣、生津補肺作用;延胡索歸肝、脾經,有行氣活血、鎮痛化瘀作用;枳殼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作用;白芍有止痛行氣、柔肝解郁作用;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作用;厚樸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作用;蒼術有健脾理氣、除濕止痛作用;制香附有疏肝理氣作用;輔以甘草調和諸藥,調胃和中,對脾虛氣滯證候有明顯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反酸噯氣、胸痛、胃脘痛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分析:健脾理氣中藥結合奧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在抑制胃酸分泌時,從中醫角度進行治療,調整脾胃氣機干降,緩解臨床癥狀,促使患者盡快恢復。VIP 廣泛存在腸神經、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加快靶細胞內一氧化氮(NO)合成速度,增強平滑肌的舒張功能,具有調節腸液、胃液分泌的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VI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健脾理氣中藥結合奧美拉唑還能降低患者血漿內VIP含量,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綜上所述,健脾理氣中藥結合奧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效果優于單一奧美拉唑治療,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改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