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冬梅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夏邑476400)
單純性牙周炎多見于35 歲以上人群,表現(xiàn)為牙齦疼痛、腫脹,隨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牙周溢膿,牙齒松動、脫落。目前,單純性牙周炎治療多依賴于抗感染藥物,如阿莫西林、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能有效控制口腔厭氧菌感染,改善牙齦腫脹、疼痛等癥狀。但長期應用抗感染藥物,可產(chǎn)生耐藥性,進而影響治療效果[1]。西帕依固齦液為臨床常用含漱液,具有清血止痛、健齒固齦功效,適用于牙周疾病所致咀嚼無力、牙齦出血、松動移位。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炎發(fā)生發(fā)展與部分炎癥細胞因子過度活化有關[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2 例單純性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西帕依固齦液聯(lián)合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及阿莫西林治療對患者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評分及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4 月~2018 年4月收治的單純性牙周炎患者92 例,簡單隨機化分為兩組,各46 例。實驗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0~65 歲,平均(42.48±10.31)歲;病程3~30 個月,平均(16.51±4.78)個月。對照組男24 例,女22 例;年齡19~65 歲,平均(41.69±11.05)歲;病程4~30個月,平均(17.03±4.22)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單純性牙周炎診斷標準[3];X 線檢查結(jié)果顯示牙槽骨吸收<1/3 根長;探診牙周袋深度>4 mm,附著喪失1~2 mm;患者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患有其他口腔疾病;患有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近1 個月曾參與類似研究;臨床資料不完整。
1.3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接受齦上潔治術、洗牙、齦下刮治術、平整根面術等牙周基礎治療。對照組飯后口服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國藥準字H22024912),2 粒/次;口服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20033210),0.5 g/次。均為3 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西帕依固齦液(國藥準字Z65020012)治療,10 ml/次,含漱時間2~3 min,3 次/d。兩組均治療1 周。
1.4 檢測方法 采集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內(nèi)。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所用試劑、試劑盒由上海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完全參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5 觀察指標 (1)兩組治療前后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評分,分值分別為0~4 分、0~5 分及0~3 分,分值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包括IL-1β、TNF-α 水平。(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SBI、PLI、GI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PLI、SBI、GI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BI、PLI、GI 評分比較

表1 兩組SBI、PLI、GI 評分比較
?
2.2 兩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IL-1β、TNF-α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出現(xiàn)惡心1 例,食欲減退3 例,口干2 例;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2 例,食欲減退1 例,口干2 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04%(6/46)與對照組的10.87%(5/4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03,P=0.748)。
單純性牙周炎主要發(fā)病原因是細菌感染,致病菌為厭氧菌及部分需氧菌。當牙周組織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時,致病菌侵襲能力增強,從而誘發(fā)牙周炎。由此可見,牙周炎的治療除牙周基礎治療外,還需重視抗感染治療。
阿莫西林為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抗菌活性、抗菌譜類似于氨芐西林,但其殺菌作用較氨芐西林強且迅速,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為復方制劑,方中人工牛黃藥理作用廣泛,如解熱、鎮(zhèn)痛、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甲硝唑具有活性強、滲透性好、抗感染作用強等優(yōu)點,其在治療厭氧菌感染方面效果已得到臨床肯定[4]。值得注意的是,單純性牙周炎是多種致病菌混合感染所致,單一抗生素難以對所有可疑致病菌起效,故選擇具有協(xié)同作用抗生素治療尤為重要。西帕依固齦液有效成分為沒食子,不僅具有止血、抑制牙菌斑形成、防腐等功效,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將上述三者聯(lián)合方案應用于46 例單純性牙周炎患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實驗組PLI、SBI、GI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阿莫西林、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治療基礎上加用西帕依固齦液,可改善牙周癥狀,降低PLI、SBI、GI 評分。可能機制為,采用西帕依固齦液漱口能殺滅口腔內(nèi)多種致病菌,尤其是厭氧菌,抑制牙菌斑形成,緩解牙齦出血、腫脹。
牙周炎發(fā)生后,牙周袋內(nèi)分泌物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使得免疫細胞活化,生成大量炎癥細胞因子,而炎癥細胞因子可介導某些非炎癥細胞功能活動,破壞牙周組織,加快病情進展[5]。IL-1β是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活化因子,可參與炎癥反應、免疫調(diào)節(jié)、組織代謝。學者郭巖[6]研究發(fā)現(xiàn),IL-1β 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呈高表達,經(jīng)治療后下降。魯光煒等[7]指出,血清TNF-α 水平隨靜止期牙周炎患者病情好轉(zhuǎn)逐漸降低。治療后實驗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在于西帕依固齦液中沒食子可凝固微生物體內(nèi)原生質(zhì),發(fā)揮抗感染作用,抑制致病菌侵襲,延緩病情進展,減輕體內(nèi)炎癥反應,降低血清IL-1β、TNF-α 水平。同時兩種治療方案具有較高安全性。綜上所述,單純性牙周炎采用西帕依固齦液聯(lián)合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及阿莫西林治療,可降低PLI、SBI、GI 評分,下調(diào)血清IL-1β、TNF-α 水平,安全性較高。